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830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然而,“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极易引起交通事故,严重危害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不仅对驾驶员带来很大危险,也威胁他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酒精超标后能够自动切断发动机起动机电源,使汽车无法启动,使得驾驶员无法酒后驾车的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用于对驾驶员和汽车内酒精检测,包括蓄电池、保险丝、点火开关、多个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常闭继电器、发动机启动机以及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保险丝、点火开关、常闭继电器、发动机启动机以及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分别与保险丝和蓄电池并联设置。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蓄电池的额定电压为12V或24V。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为单片机。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包括第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第二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第三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以及第四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第二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第三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以及第四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汽车的车门、方向盘中央、方向盘左侧以及点火开关处。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驾驶员没有喝酒或醉酒时,所述常闭继电器关闭,汽车能够正常启动并工作;当驾驶员饮酒或醉酒,驾驶员打开汽车车门时,车门的第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会检测驾驶员手表皮肤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当驾驶员进入汽车驾驶室内尝试启动汽车时,位于方向盘中央位置、方向盘左侧位置以及点火开关位的第二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第三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以及第四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会同时检测驾驶员的酒精度,如任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检测的酒精度含量超标,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给常闭继电器线圈通电,常闭开关触点断开,汽车发动机起动机断电,汽车无法启动。本发明所述为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本发明在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酒精超标后能够自动切断发动机起动机电源,使汽车无法启动,使得驾驶员无法酒后驾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的汽车方向盘的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传感器布置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的汽车车门位置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布置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的点火开关位置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发明所述为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对驾驶员和汽车内酒精检测,包括蓄电池1、保险丝2、点火开关3、多个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常闭继电器5、发动机启动机6以及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7,所述蓄电池1、保险丝2、点火开关3、常闭继电器5、发动机启动机6以及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7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分别与保险丝2和蓄电池1并联设置。其中点火开关3为汽车的一键启动开关。蓄电池1的额定电压为12V或24V。所述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7为单片机。所述多个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包括第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1、第二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2、第三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3以及第四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4,所述第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1、第二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2、第三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3以及第四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4分别设置于汽车的车门、方向盘中央、方向盘左侧以及点火开关处。当驾驶员没有喝酒或醉酒时,所述常闭继电器5关闭,汽车能够正常启动并工作;当驾驶员饮酒或醉酒,驾驶员打开汽车车门时,车门的第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1会检测驾驶员手表皮肤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当驾驶员进入汽车驾驶室内尝试启动汽车时,位于方向盘中央位置、方向盘左侧位置以及点火开关位的第二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2、第三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3以及第四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4会同时检测驾驶员的酒精度,如任一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4检测的酒精度含量超标,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7给常闭继电器5线圈通电,常闭开关触点断开,汽车发动机起动机6断电,汽车无法启动。本发明所述为一种防止醉酒驾车控制检测装置,本发明在红外酒精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酒精超标后能够自动切断发动机起动机电源,使汽车无法启动,使得驾驶员无法酒后驾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