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97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



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长期问题。随着美国表示回归COP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被纳入到其中,以及主要国家积极实施能源和环境保护战略,全球进入了真正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三大问题是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人类共同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为此,全球主要国家政府、组织、汽车生产商、能源供应商、风险投资企业共同行动起来,推动全球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动力系统电动化战略转型,促进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电动汽车社会基础产业形成和相应的政策、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助推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社会的形成。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也成为了本领域的焦点问题。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有快充、慢充、换电池等多种,其中,换电池的充电方式因简单、快速,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换电池的充电方式,主要是将电池固定存放在指定位置,无法进行移动转移,也就无法对行驶在外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包括电池包本体和充放电机构,充放电机构设置在电池包本体上;所述电池包本体由电池包箱体以及设置于电池包箱体内的电池组组成,所述充放电机构由电源输出插座、充电器和充电插座组成,电源输出插座、充电器和充电插座均安装在电池包箱体上,充电器一端电性连接充电插座,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电池包箱体内的电池组,电源输出插座电性连接至电池包箱体内的电池组,电源输出插座与电动汽车上的供电插头相对应;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电池包本体安装在行走机构上;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电动汽车车身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器安装在电池包箱体的后端内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插座安装在电池包箱体后侧,且充电插座的插孔延伸至电池包箱体外。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输出插座安装在电池包箱体的前侧,且电源输出插座的插孔延伸至电池包箱体外。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电池包本体设置于车架上,车架底部下侧安装有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共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车架底部下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前端还安装有前轮,前轮内安装有带动前轮转动的轮毂电机;所述车架上还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一端连接电池包箱体内的电池组,另一端连接轮毂电机;所述车架上还安装有调速器,调速器连接至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上还安装有仪表,仪表连接至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轴,固定座安装在车架上,固定轴滑动插设在固定座上,电动汽车车身上设置有与固定轴相对应的安装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安装在车架底部下侧,所述固定座共有两个,且间隔安装在车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通过换电池的充电方式能够使电动汽车快速充满电能,简单、快速,且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与电动汽车之间拆装方便,大大降低了换电池的难度;

2、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能够实现骑行转移,便于对行驶在外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给人们带来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速器、2-仪表、3-电源输出插座、4-轮毂电机、5-前轮、6-控制器、7-固定轴、8-固定座、9-车架、10-万向轮、11-电池组、12-充电器、13-充电插座、14-电池包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包括电池包本体和充放电机构,充放电机构设置在电池包本体上,用于实现电池包本体的充放电;所述电池包本体由电池包箱体14以及设置于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组成,通过电池包箱体14来放置电池组11,且电池包箱体14对其内的电池组11提供保护,所述充放电机构由电源输出插座3、充电器12和充电插座13组成,电源输出插座3、充电器12和充电插座13均安装在电池包箱体14上,充电器12一端电性连接充电插座13,另一端电性连接至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在需要对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进行充电时,只需要将充电插头插入至充电插座13内,电能依次经过充电插座13和充电器12被送入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中,实现电池组11的充电,充电器12和充电插座13在电池包箱体14上的安装位置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充电器12安装在电池包箱体14的后端内部,充电插座13安装在电池包箱体14后侧,且充电插座13的插孔延伸至电池包箱体14外,以便于插接充电插头,所述电源输出插座3电性连接至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电源输出插座3与电动汽车上的供电插头相对应,在使用时,将电动汽车上的供电插头插入至电源输出插座3内,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将为电动汽车供电,电源输出插座3在电池包箱体14上的安装位置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插座3安装在电池包箱体14的前侧,且电源输出插座3的插孔延伸至电池包箱体14外,以便于插接电动汽车的供电插头;

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电池包本体安装在行走机构上,通过行走机构带动电池包本体移动,从而实现了电池包本体的移动转移;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9,电池包本体设置于车架9上,车架9底部下侧安装有万向轮10,万向轮10的数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万向轮10共有两个,且间隔设置在车架9底部下侧;所述车架9前端还安装有前轮5,前轮5内安装有带动前轮5转动的轮毂电机4,轮毂电机4通电转动时,带动前轮5转动,从而带动该装置移动;所述车架9上还安装有控制器6,控制器6一端连接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另一端连接轮毂电机4,控制器6用于控制电池组11是否为轮毂电机4供电,当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未装配在电动汽车车身上时,控制器6控制电池组11为轮毂电机4供电,使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在轮毂电机4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当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装配至电动汽车车身上时,控制器6控制电池组11为电动汽车供电;所述车架9上还安装有调速器1,调速器1连接至控制器6,使用者通过调速器1来控制轮毂电机4的转速,进而控制该装置的移动速度;所述车架9上还安装有仪表2,仪表2连接至控制器6,仪表2用于同步显示电池包本体的充放电信息;

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电动汽车车身上,固定机构用于实现该装置与电动汽车车身之间的快速拆装,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8和固定轴7,固定座8安装在车架9上,固定座8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座8安装在车架9底部下侧,所述固定座8共有两个,且间隔安装在车架9上,固定轴7滑动插设在固定座8上,电动汽车车身上设置有与固定轴7相对应的安装座,在安装时,将固定轴7插入固定座8上,且将固定轴7的前端穿过电动汽车车身上的安装座,并进行固定,从而就能将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固定在电动汽车车身上,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固定轴7抽出,就能够将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从电动汽车车身上取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能够与电动汽车车身之间的快速拆装,在安装时,将固定轴7插入固定座8上,且将固定轴7的前端穿过电动汽车车身上的安装座,并进行固定,从而就能将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固定在电动汽车车身上,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固定轴7抽出,就能够将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从电动汽车车身上取下。当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足时,将电动汽车上原有的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从电动汽车车身上取下,然后将充满电的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装配在电动汽车车身上,将电动汽车上的供电插头插入至电源输出插座3内,在控制器6的控制下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将为电动汽车供电。而取下的电量不足的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只需要将充电插头插入至充电插座13内,电能依次经过充电插座13和充电器12被送入电池包箱体14内的电池组11中,实现电池组11的充电,充电完毕后,就能继续装配至其它续航里程不足的电动汽车上,仪表2用于同步显示电池包本体的充放电信息。当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未装配在电动汽车车身上时,控制器6控制电池组11为轮毂电机4供电,使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在轮毂电机4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使用者通过调速器1来控制轮毂电机4的转速,进而控制该装置的移动速度。

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通过换电池的充电方式能够使电动汽车快速充满电能,简单、快速,且该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与电动汽车之间拆装方便,大大降低了换电池的难度;所述智能移动式电动汽车换电装置能够实现骑行转移,便于对行驶在外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给人们带来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