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53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车载手机支架主要是开车人士所需要使用的,让开车接听电话更安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手机在近些年得到了大力的普及,汽车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大力的普及,当手机需要把电能耗尽之后需要进行充电,现在人们的充电方式一般都是通过充电器连接充电线后插在手机上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不够方便,例如在开车的时候,如果手机没电,则需要使用点烟器进行充电,手机一方面要打电话又要充电,着实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支架,可固定在车上当普通的车载支架使用,还可以随时对手机进行充电,减小人们双手充电的麻烦,线材少,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支架,包括底座、连接轴、支撑盖和针盖,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双面胶,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底座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撑盖与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盖固定有带触针的第一电路板和磁铁,所述针盖盖住所述触针,所述触针的针头伸出针盖。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包括轴杆和球部,所述轴杆底部与底座固定,所述支撑盖的底部具有容置所述球部的空腔体,所述球部置于空腔体内,以便于连接轴可相对于支撑盖旋转。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车载支架还包括具有USB母头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置于底座内,所述连接轴为中空结构,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数据线穿过支撑盖并从中空结构引至底座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盖的底部套设有旋钮盖,所述空腔体设有外螺纹,所述旋钮盖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盖与旋钮盖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盖的上端具有容置所述带触针的第一电路板的凹槽,和用于容置所述磁铁的环形槽,所述磁铁具有多个,均匀分布在环形槽内,所述针盖盖设在凹槽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设置双面胶,将底座固定在车内,支撑起整个充电支架,通过磁铁作用,将带有与触针相对应触头的手机吸附在支架上,需要充电时,对第一电路板提供电能即可对手机进行充电,不需要充电时,就是一个磁吸支架,手机快速放置,而且相比传统的夹试支架或者粘附式支架而言都更加方便、快速,驾驶员就可以不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充电或者固定手机上,保证司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配图。

图3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只是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支架,包括底座1、连接轴2、支撑盖3和针盖4,所述连接轴2的一端与底座的上端通过螺丝01固定,所述支撑盖3与连接轴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盖3固定有带触针5的第一电路板6和磁铁7,所述针盖4盖住所述触针5,所述触针5的针头伸出针盖4,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和通过螺丝01固定在底座本体11下方的底盖12,底盖12下方设有双面胶8。

所述连接轴2包括轴杆21和球部22,所述轴杆21底部与底座1固定,所述支撑盖3的底部具有容置所述球部的空腔体31,所述球部22置于空腔体31内,以便于连接轴2可相对于支撑盖3旋转。球部置于空腔体后,支撑盖可相对于连接轴360度转动,以实现手机角度的调节需求。

所述无线充电车载支架还包括具有USB母头9的第二电路板10,所述第二电路板10置于底座内,所述连接轴2为中空结构23,与第一电路板6电连接的数据线13穿过支撑盖3并从中空结构23引至底座与第二电路板10电连接。数据线完全内置在支架内,线材不外露,外形更加美观,充电时或者数据传输时,从USB母头输入即可对手机充电或者传输数据。

所述支撑盖3的底部套设有旋钮盖14,所述空腔体31设有外螺纹,所述旋钮盖14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盖3与旋钮盖14螺纹连接。安装时,先将球部置于空腔体后,旋钮盖旋钮将球部固定在空腔体内。

所述支撑盖3的上端具有容置所述带触针的第一电路板的凹槽32,和用于容置所述磁铁7的环形槽33,所述磁铁7具有多个,均匀分布在环形槽33内,所述针盖4盖设在凹槽32上。环形槽设置在凹槽的外围,磁吸更加稳定,保证触头与触针接触一次性到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设置双面胶,将底座固定在车内,支撑起整个充电支架,通过磁铁作用,将带有与触针相对应触头的手机吸附在支架上,需要充电时,对第一电路板提供电能即可对手机进行充电,不需要充电时,就是一个磁吸支架,手机快速放置,而且相比传统的夹试支架或者粘附式支架而言都更加方便、快速,驾驶员就可以不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充电或者固定手机上,保证司机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