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26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较好的操控性,商用汽车车身悬架的刚度设计较高,使其侧倾刚度较大,造成车辆在转弯时,车身倾斜较小,操控性能较好。因此,为了能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在和悬架配套使用的横向稳定杆的基础上再增加吊杆,它能提供很大的径向刚度,来弥补稳定杆的扭转刚度的不足,从而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吊杆是连接横向稳定杆和车身悬架,吊杆一端通过球头和稳定杆的端部连接,一端通过衬套连接在车身悬挂上。橡胶衬套的主要作用是与吊杆一起对稳定杆起支撑、定位作用,同时抑制横向稳定杆扭转带给车身悬挂的跳动。

吊杆衬套在横向稳定杆和吊杆的相对运动中,主要承担较大的径向刚度,吊杆衬套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内套层进行扩孔处理,对外套进行缩径处理,这导致吊杆衬套生产工序复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包括内套层、第一橡胶体层、中套层、第二橡胶体层和外套层;

第一橡胶体层套装在内套层外围,中套层套装在第一橡胶体层外围,第二橡胶体层套装在中套层外围,外套层套装在第二橡胶体层外围,第一橡胶体层、中套层、第二橡胶体层和外套层配合形成外围辅助层,外围辅助层上设有沿内套层轴向延伸的安装辅助槽。

优选地,第一橡胶体层上具有沿内套层轴向延伸的配合槽,中套层上对应配合槽的位置设有沿内套层轴向延伸的第一开口,第二橡胶体层对应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沿内套层轴向延伸的第二开口,外套层对应第二开口的位置设有沿内套层轴向延伸的第三开口,安装辅助槽由配合槽、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配合形成。

优选地,第一橡胶体层的长度小于中套层长度。

优选地,第二橡胶体层的长度小于外套层长度。

本实用新型制造时采用硫化成型,使用时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在力的作用下安装辅助槽闭合,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的同时省去产品在硫化后对产品的外套进行缩径和内套进行扩孔的两道工序。本实用新型制造方便,且有效的减少了生产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主视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吊杆衬套,包括内套层1、第一橡胶体层2、中套层3、第二橡胶体层4和外套层5;

第一橡胶体层2套装在内套层1外围,中套层3套装在第一橡胶体层2外围,第二橡胶体层4套装在中套层3外围,外套层5套装在第二橡胶体层4外围,第一橡胶体层2、中套层3、第二橡胶体层4和外套层5配合形成外围辅助层6,外围辅助层6上设有沿内套层轴向延伸的安装辅助槽61。

本实用新型制造时采用硫化成型,使用时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在力的作用下安装辅助槽61闭合,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的同时省去产品在硫化后对产品的外套进行缩径和内套进行扩孔的两道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橡胶体层2上具有沿内套层1轴向延伸的配合槽21,中套层3上对应配合槽21的位置设有沿内套层1轴向延伸的第一开口31,第二橡胶体层4对应第一开口31的位置设有沿内套层1轴向延伸的第二开口41,外套层5对应第二开口41的位置设有沿内套层1轴向延伸的第三开口51,安装辅助槽61由配合槽21、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41和第三开口51配合形成,配合槽21、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41和第三开口51分别为第一橡胶体层2、中套层3、第二橡胶体层4和外套层5提供了形变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橡胶体层2的长度小于中套层3长度,为第一橡胶体层2在内套层轴向上形变提供空间,为第二橡胶体层4的长度小于外套层5长度,为第二橡胶体层4在内套层轴向上形变提供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