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车灯模组电路及其光源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178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简便车灯模组电路及其光源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模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便车灯模组电路及其光源支架。



背景技术:

车灯是车辆照明用的工具,可以分为前车灯,后车灯,转向灯,车牌照明灯等。车灯在车辆安全行驶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车灯模组需要外接一个恒流源(12-18v),以保证车灯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正常发光,外接恒流源增加安装工序,操作复杂,不利于车灯的快捷简便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简便车灯模组电路及其光源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简便车灯模组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相接的恒流发光单元,每个恒流发光单元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且每个恒流发光单元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每个恒流发光单元包括恒流二极管以及由多组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构成的发光组,所述恒流二极管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述恒流二极管的电流输出端与发光组的电流输入端相连,发光组的电流输出端与电源负极相连。

其中,所述恒流发光单元的组数为5-10组,每组发光组中的发光二极管个数为2-5个,所述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的直流电压值为12-18V。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简便车灯模组的光源支架,包括架体、集成多个恒流二极管的固恒流二极管芯片、集成多组发光组的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正极端口以及负极端口,每组发光组均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构成,所述固恒流二极管芯片以及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均固定在架体上,所述正极端口以及负极端口均设置在架体上,所述固恒流二极管芯片一端与正极端口电连接,所述固恒流二极管芯片的另一端与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另一端与负极端口电连接,每个恒流二极管分别与相对应的发光组电连接。

其中,所述架体的外观尺寸为15×70cm,所述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上的发光二极管为黄光二极管,所述正极端口与负极端口之间输入的直流电压值为12-18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简便车灯模组电路,通过恒流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的组合使用组成多个恒流发光单元,保证了在不加外接恒电流的前提下保证内部芯片恒流的效果,从而简化了车灯模组的安装过程。本实用新型的简便车灯模组的光源支架通过直接将固恒流二极管芯片以及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集成到架体上形成整体结构,这样在安装的过程中直接一次性安装即可保证内部芯片恒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简便车灯模组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简便车灯模组电路的具体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简便车灯模组的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恒流发光单元

21、固恒流二极管芯片 22、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

23、架体 24、正极端口

25、负极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简便车灯模组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相接的恒流发光单元11,每个恒流发光单元11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且每个恒流发光单元11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每个恒流发光单元11包括恒流二极管D0以及由多组发光二极管D1依次串联构成的发光组,恒流二极管D0的电流输入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恒流二极管D0的电流输出端与发光组的电流输入端相连,发光组的电流输出端与电源负极相连。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简便车灯模组电路,通过恒流二极管D0与发光二极管D1的组合使用组成多个恒流发光单元11,保证了在不加外接恒电流的前提下保证内部芯片恒流的效果,从而简化了车灯模组的安装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恒流发光单元11的组数为5-10组,每组发光组中的发光二极管个数为2-5个,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之间的直流电压值为12-18V。

进一步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简便车灯模组的光源支架,包括架体23、集成多个恒流二极管D0的固恒流二极管芯片21、集成多组发光组的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22、正极端口24以及负极端口25,每组发光组均由多个发光二极管D1依次串联构成,固恒流二极管芯片21以及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22均固定在架体23上,正极端口24以及负极端口25均设置在架体23上,固恒流二极管芯片21一端与正极端口24电连接,固恒流二极管芯片21的另一端与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22的一端电连接,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22的另一端与负极端口25电连接,每个恒流二极管D0分别与相对应的发光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23的外观尺寸为15×70cm,固LED发光二极管芯片22上的发光二极管D1为黄光二极管,正极端口24与负极端口25之间输入的直流电压值为12-18V。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