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067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角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角臂。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底盘上的三角臂承担着汽车部分上下方向的力,三角臂的安全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有极大的影响,汽车三角臂一旦出现损坏,将会影响汽车的整体质量。现有的汽车三角臂在车子行驶在不平的路面上时,轮胎会上下摆动,即靠三角臂的摆动来完成的。

三角臂包括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一端通过扭力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套管连接,第一套管上设有球头总成。汽车在颠簸中,扭力杆受到很大的负载荷,扭力杆和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脱落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扭力杆和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连接稳定的三角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角臂,包括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一端通过扭力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套管连接,第一套管上设有球头总成,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用于连接扭力杆的一端上均设有第二套管,第二管套内设有用于连接扭力杆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外衬套及内衬套,内衬套的内壁和扭力杆抵触,内衬套和外衬套之间设有减震圈,球头总成包括用于第一套管套设的球壳及置于球壳内的球座,球座上设有球头销,球壳上设有防尘罩,球头销的杆体伸出防尘罩且端部连接有定位螺母,球壳的底部上设有封盖,封盖上设有用于支撑球座的弹性座圈,封盖上设有油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于连接扭力杆的第二弯管内设置定位组件,大大提高了扭力杆和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

在定位组件中,采用内衬套和外衬套,双层结构连接保证了定位组件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二套管受力变形对连接部位造成影响。而且在内衬套和外衬套之间设置了减震圈,提高定位组件的抗压能力的同时,保护了内衬套,避免外衬套受力影响对内衬套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力杆包括杆段及置于杆段两端的连接段,连接段贯穿内衬套,连接段的端部上连接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和内衬套之间设有弧形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母的作用用于锁紧连接扭力杆,完成扭力杆和第二套管的连接安装,为避免锁紧螺母磨损内衬套,故而在两者之间设置了弧形垫圈。弧形垫圈不仅仅起到限位的效果,而且也具备缓冲减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圈包括和外衬套内壁抵触的外圈、和内衬套外壁抵触的内圈,外圈和内圈通过缓冲圈连接,内圈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起,内衬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和环形凸起适配的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圈采用内、外圈贴合外衬套和内衬套,提高和外衬套、内衬套的安装稳定性及减震效果,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圈的安装稳定和强度,在内圈上设置了环形凸起,通过环形凸起卡设在内衬套的环形凹槽内,防止了减震圈的轴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圈的两端上开设有环形缓冲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缓冲槽起到了缓冲内圈和外圈的效果,提高缓冲圈的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段上构成有曲部,该曲部呈S型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力杆上曲部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其结构强度,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及抗扭的能力,将曲部设置呈S型,提高了其内力,当扭力杆受力越大时,曲部产生抵消外力的内力越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三角臂,包括第一弯管11及第二弯管12,第一弯管11和第二弯管12的一端通过扭力杆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套管21连接,第一套管21上设有球头总成4,第一弯管11和第二弯管12用于连接扭力杆3的一端上均设有第二套管22,第二管套内设有用于连接扭力杆3的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包括外衬套51及内衬套52,内衬套52的内壁和扭力杆3抵触,内衬套52和外衬套51之间设有减震圈53,球头总成4包括用于第一套管21套设的球壳41及置于球壳41内的球座42,球座42上设有球头销43,球壳41上设有防尘罩44,球头销43的杆体伸出防尘罩44且端部连接有定位螺母4b,球壳41的底部上设有封盖46,封盖46上设有用于支撑球座42的弹性座圈45,封盖46上设有油嘴4a。

在用于连接扭力杆3的第二弯管12内设置定位组件5,大大提高了扭力杆3和第一弯管11及第二弯管12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

在定位组件5中,采用内衬套52和外衬套51,双层结构连接保证了定位组件5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二套管22受力变形对连接部位造成影响。而且在内衬套52和外衬套51之间设置了减震圈53,提高定位组件5的抗压能力的同时,保护了内衬套52,避免外衬套51受力影响对内衬套52造成影响。

扭力杆3包括杆段31及置于杆段31两端的连接段32,连接段32贯穿内衬套52,连接段32的端部上连接有锁紧螺母33,锁紧螺母33和内衬套52之间设有弧形垫圈30。

锁紧螺母33的作用用于锁紧连接扭力杆3,完成扭力杆3和第二套管22的连接安装,为避免锁紧螺母33磨损内衬套52,故而在两者之间设置了弧形垫圈30。弧形垫圈30不仅仅起到限位的效果,而且也具备缓冲减震的目的。

减震圈53包括和外衬套51内壁抵触的外圈511、和内衬套52外壁抵触的内圈512,外圈511和内圈512通过缓冲圈513连接,内圈512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起,内衬套52的外壁上开设有和环形凸起51a适配的环形凹槽520。

减震圈53采用内、外圈511贴合外衬套51和内衬套52,提高和外衬套51、内衬套52的安装稳定性及减震效果,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圈53的安装稳定和强度,在内圈512上设置了环形凸起,通过环形凸起卡设在内衬套52的环形凹槽内,防止了减震圈53的轴向滑动。

缓冲圈513的两端上开设有环形缓冲槽510。环形缓冲槽510起到了缓冲内圈512和外圈511的效果,提高缓冲圈513的抗压强度。

杆体段31上构成有曲部31a,该曲部31a呈S型状。扭力杆3上曲部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其结构强度,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及抗扭的能力,将曲部设置呈S型,提高了其内力,当扭力杆3受力越大时,曲部产生抵消外力的内力越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