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转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520阅读:2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转向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转向轮。



背景技术:

万向轮是安装在物体底部或支角上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附件。现有的万向轮存在一些缺点:万向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负重使用之后稳定性及滚动性变差,承载力交叉,从而造成使用寿命变短。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万向轮通过力的分解与合成,来让机器进行转向。现有技术中的万向轮成本昂贵,效率不高,对环境地面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承载力大、使用寿命长,能够实现360°万向转向,能够适应高低不平的地面环境,同时具有自行走功能及刹车功能的万向转向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万向转向轮,包括内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外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轮,内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与两个滚轮中其中一个滚轮传动连接。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内轴承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向链轮,传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链轮。

进一步改进:

内轴承座与连接套的轴线垂直设置,内轴承座与传动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接套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轴座,每个轴座内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一轴,第一轴上连接有电磁离合器,第一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滚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

两根第一轴中其中一根第一轴上固定连接有大伞齿轮;

传动轴的端部深入连接套内并固定连接有小伞齿轮;

小伞齿轮与大伞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

所述滚轮包括钢圈,钢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盘,钢盘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轴承室,轴承室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轴,第二轴的一端与电磁离合器连接,第二轴的另一端通过端盖与轴承室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

钢圈的外侧套装有聚氨酯挂层。

进一步改进:

内轴承座与外轴承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外轴承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外轴承座的上端设有压盖。

进一步改进:

连接有大伞齿轮的第一轴与轴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稳定性好、承载力大、使用寿命长,能够实现360°万向转向,能够适应高低不平的地面环境,同时具有自行走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左视图。

图中:1-传动链轮;2-传动轴;3-内轴承座;4-转向链轮;5-压盖;6-外轴承座;7-电磁离合器;8-滚轮;9-轴座;10-第一轴;11-端盖;12-小伞齿轮;

13-轴承室;14-聚氨酯挂层;15-第二轴;16-大伞齿轮;17-固定板;18-连接套;19-钢圈;20-钢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万向转向轮,包括圆筒形的内轴承座3,内轴承座3的外侧套装有外轴承座6,内轴承座3由外轴承座6的两端穿出,内轴承座3与外轴承座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外轴承座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外轴承座6的上端设有压盖5。

所述外轴承座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向链轮4。

所述内轴承座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8,内轴承座3的轴线与连接套18的轴线垂直设置。

连接套1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轮8。

所述内轴承座3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传动轴2的轴线与内轴承座3的轴线重合,传动轴2的两端分别由内轴承座3穿出,传动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链轮1,传动轴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套18固定连接有小伞齿轮12。

所述连接套18内固定连接有两个轴座9,每个轴座9内转动连接有一根第一轴10,第一轴10上连接有电磁离合器7,第一轴10通过电磁离合器7与滚轮8传动连接。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滚轮8包括钢圈19,钢圈19的外侧套装有聚氨酯挂层14,钢圈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钢盘20,钢盘20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轴承室13,轴承室13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轴15,第二轴15的一端与电磁离合器7连接,第二轴15的另一端通过端盖11与轴承室13固定连接。

两根第一轴10上其中一根第一轴10上固定连接有大伞齿轮16,大伞齿轮16与小伞齿轮12传动连接,连接有大伞齿轮16的第一轴10与轴座9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工作时,外轴承座6与底盘固定,通过传动链轮1传递动力到传动轴2,传动轴2将动力传递到一侧滚轮8,进而带动滚轮8运动;通过转向链轮4带动内轴承座3转动,内轴承座3通过连接套18转动进而实现滚轮8的转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