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076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已接近60%的红线,石油安全的压力非常大。在当前环境下,以电能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获得了汽车厂的重视,正在着力开展产业化研发。受续驶里程的要求及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目前纯电动汽车采用的动力电池体积都比较大,一般连接在地板下或者行李箱。对于连接在行李箱的电动汽车,行李箱容积会相应减小,对于连接在地板下的动力电池,整车高度会相应增加,影响整车经济性及美观性。

专利文献1(CN204506466U)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车身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两根横梁上的动力电池;连接于乘用舱后舱方向的电机控制器、充电机和电机;连接于乘用舱前舱方向的直流变换器;所述的动力电池位于乘用舱地板以下,通过设置于乘用舱内的插接件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充电机、电机和直流变换器电连接。上述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结构,平衡了小型纯电动轿车大容量电池和电池体积连接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充电机、驱动电机等零件的合理连接,达到电缆走向整齐合理、减小了线缆长度、降低压降的目的。

专利文献2(CN103465763A)公开了A0级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连接方案。所述动力电池及其安装结构连接在车身地板下方,位于左右纵梁及前后悬架之间,与左右纵梁及前后悬架保持合理的间隙,并满足充电线束和制动油管的空间需求。根据车身下地板的结构、座椅的安装结构以及动力电池内部电芯的连接需求等参数,设计成电池前段低、电池后段高的高度不同的阶梯形结构。其下底面确定保证整车最小离地间隙和纵向通过角满足整车设计的相关要求。上述实用新型保证了电池具有最大化的体积,保证了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原型车的改动。该动力电池在整车上的连接位置保证整车具有合理的轴荷分配,从而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对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系统,专利1介绍了动力电池与其他高压部件相对连接位置,有效减小高压线束的长度。专利2介绍了如何最大限度的借用原型车进行电池连接。但两个专利无法实现有效减小因动力电池连接在地板下对整车高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动力电池连接在地板下的电动车,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具备有效减小因动力电池连接在地板下影响整车高度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整个电池包连接在车身前地板及中地板下方,前排人体踵点下方不连接电池;前排人体R 点下方,电池内部主要连接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后排人体踵点下方,电池内部主要连接Z向高度较小的控制器、线束;后排人体R点下方,电池内部主要连接Z向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

前排人体踵点下方不连接电池,使前排人体踵点高度不受电池限制;前排人体R点下方,电池内部主要连接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电池上方连接前排座椅,通过合理连接,保证H30-1与前排座椅及电池模块连接空间同时满足;后排人体踵点下方,电池内部主要连接Z向高度较小的控制器、线束等,保证后排人体踵点高度不会因为电池连接受限制;后排人体R点下方,电池内部主要连接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电池上方连接后排座椅,通过合理连接,保证H30-2与后座椅及电池模块连接空间同时满足。其中 H30-1是前排人体踵点到前排人体R点Z向高度,H30-2是后排人体踵点到后排人体R点Z向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通过电池内部模块及控制器的连接优化,使电池壳体能够与整车人机连接合理配合,有效减小电池连接对整车高度影响。对于电池连接在地板下的纯电动车,通过合理连接电池内部部件,有效匹配整车人机连接,使动力电池对整车高度的影响减小到最小,从而有效减小整车迎风面积,改善整车经济性,保证整车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结构的轴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整车人体及电池连接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Z向高度较小的控制器。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Z向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

图中:1是前排人体踵点,2是动力电池,3是前排座椅,4是前排人体R点,5是后排人体踵点,6是后排座椅,7是后排人体R点,H30-1 是前排人体踵点到前排人体R点Z向高度,H30-2是后排人体踵点到后排人体R点Z向高度;8是前排人体R点下方电池内部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连接位置;9是电池内部Z向高度较小的控制器、线束连接位置;10是后排人体R点下方电池内部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连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结构,通过电池内部模块及控制器的连接优化,使电池壳体能够与整车人机连接合理配合,有效减小电池连接对整车高度影响。电池壳体与人机连接主要配合方面如下:前排人体踵点1下方不连接电池,使前排人体踵点1高度不受电池2限制;前排人体R点4下方,电池内部10所示位置,主要连接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电池上方连接前排座椅3,通过合理连接匹配,保证H30-1与前排座椅3及电池模块连接空间同时满足;后排人体踵点5下方,电池内部9 所示位置主要连接Z向高度较小的控制器、线束等,保证后排人体踵点5 高度不会因为电池连接受限制;后排人体R点7下方,电池内部8所示位置主要连接高度较高的电池模块,电池上方连接后排座椅6,通过合理连接,保证H30-2与后座椅及电池模块连接空间同时满足。通过以上措施,达到电池连接与人机连接合理匹配,将电池连接对前后排人体连接的影响减小到最小,从而有效降低整车高度。

其中R点-座椅参考点,一个指定的座椅位置上的臀点。

踵点-加速踏板足跟点。当足部工具正确定位时,定义在鞋跟和下降地板面交叉点的足部一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