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61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脚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脚轮改良结构,尤其是一种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组装容易、制动稳固及使用寿命长的脚轮创新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按,所谓的脚轮,装设于一物体底部,以凭借可转动的脚轮便于移动该物体,常见装于病床、柜子等大型物体上。然而,脚轮的构造主要具有一轮座、一穿设于该轮座顶部的转轴及至少一枢设于该轮座底部的轮体,以由该转轴与病床连接,而能凭借该轮体相对该轮座的转动而带动该病床进行前后与后退,并由于该轮座相对该转轴的转动,而能调整该病床的前进与后退方向。然而,上述的脚轮为早期使用的老旧型式,现今使用的脚轮,主要包含有一轮座、一穿设于该轮座顶部的转轴、至少一枢设于该轮座底部的轮体及一制动单元,该转轴的末端周围并设有若干的卡制槽,该制动单元具有一枢设于该轮座上的控制钮、一与该控制钮枢接的连杆,一同时枢接于该轮座与该连杆上的从动连杆及一与该从动连杆固接的制动杆该制动杆的底端则具有一卡制块。如此,当该控制钮上摆时,系连动该连杆、从动连杆及该制动杆,以将该制动块下移而与该转轴3的制动槽脱离,使此时的转轴得以自由转动;当该该控制钮被使用者控制而下摆时,则连动该连杆、从动连杆及该制动杆,以将该制动块上移卡入于该转轴的制动槽内,使此时的转轴被制动而无法自由转动;但,上述现有脚轮中的制动单元所需的构件(控制钮、连杆、从动连杆及制动杆)相当的复杂而繁多,对于制造者而言,其过多的零件将导致制造成本提高,且组装上也相对耗时耗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过多的零件将导致零件易损坏,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会使得后续维修与更换费用增加,更有制动稳定性不佳等问题。况且,此种现有的脚轮仅能对转轴形成制动,而无法对轮体形成制动,而有功效不足的问题。。

是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实用新型设计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轮改良结构,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系针对现有的脚轮仅能对转轴形成制动,而无法对轮体形成制动,而有功效不足问题点加以改良突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脚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轮座部及一纵轴座,其中该纵轴座设有一轴组孔,该轴组孔枢设一枢轴件,该枢轴件末端设一卡齿部,该本体的轴组孔一侧端设有一侧部空间,该侧部空间一侧设一按掣空间,该按掣空间的一侧壁对应设有一枢部;该轮座部一侧凸伸有一环座,该环座外缘形成一组装部,且该环座内缘形成一中空部;

一轴制动单元,包含一中继轴组件及一制动轴组件所相对构成,其中该中继轴组件对应该枢轴件的卡齿部设有一卡齿座,该卡齿座相对啮合于该卡齿部,且该中继轴组件顶端凹设一弹簧槽,该弹簧槽内部容置一第二弹性件,该中继轴组件的底端面环布有复数上嵌齿;该制动轴组件对应该中继轴组件的顶端面环布有复数下嵌齿,该制动轴组件一侧顶端设一弹簧定位部,该弹簧定位部设置于一第一弹性件一端,令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定位于该本体的侧部空间,而该制动轴组件的底侧预定相对位置设一导动端座;

一轮制动单元,包含一制动弹片及一按掣件所相对构成,该制动弹片预定位置设有一连枢部,该连枢部枢设一固定轴件,令固定轴件相对连枢部外侧位置枢设于该本体的枢部,且令该固定轴件相对连枢部内侧位置枢设该按掣件的一固定轴孔,其中该按掣件包含一设于一端的按压柄及一设于另一端的压掣座,该压掣座末端位置形成一第一压掣端,且该压掣座的底侧形成一第二压掣端,该压掣座与该按压柄的相对位置形成一导弧部;其中该第一压掣端与该制动轴组件的导动端座互呈旋位抵触制动关系,且该第二压掣端与该制动弹片互呈旋位抵触制动关系;

一侧盖,其一端内缘环设有一侧组座,该侧组座对应组设于该本体的轮座部一侧的组装部,而该侧盖中央设一中空区,该中空区对位于该本体的中空部,且该侧组座外环周面形成一轮组设部,令该侧盖组设于该本体状态下,该轮组设部与该本体的轮座部共构形成一轮限位区;

一轮组单元,包含一滚珠模块、一内轮圈及一外轮圈所构成,其中该滚珠模块下缘环状配置于该侧盖与该本体所共构的轮限位区,而该内轮圈的内环周对应该滚珠模块位置设一珠槽室,令该滚珠模块上缘环状配置于该珠槽室内,而该外轮圈环覆套设该内轮圈。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本体的纵轴座顶端开设一轴承座,该轴承座内部配置一轴承件,该轴承件内部贯设一轴承孔,该轴承孔可供该枢轴件穿枢组装,而该本体的顶端外缘设置一盖座,该盖座可供一上盖的一侧缘设置固定,该上盖中央贯设一穿部,该穿部可供该枢轴件贯穿,而该枢轴件中段处环状凸设有一环挡缘,该环挡缘顶端设一枢轴柱,该环挡缘挡止限位于该上盖,而该枢轴件预定区段环设有一环凹槽,该本体的轴组孔对应该环凹槽设有一内环凸,该内环凸顶环缘环设有一导斜部,令该枢轴件的环凹槽凭借该导斜部导组进入该内环凸位置定位。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枢轴件的底端设有一内螺纹形态的组设孔,且该中继轴组件对应该组设孔位置设有一贯穿孔,该中继轴组件的弹簧槽相对该贯穿孔设有一阶状挡缘,令该第二弹性件挡止限位于该挡缘,而该中继轴组件的贯穿孔底端穿设组装一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一端设有一组设端,该组设端穿过锁固于该中继轴组件的贯穿孔及该第二弹性件后螺锁固定于该枢轴柱的组设孔内。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本体的该组装部包含有复数呈L状共构的一导轨及一挡部,该导轨内部设有一滑槽,各该导轨及该挡部的间隙处界定为一导入区间,而该侧盖的侧组座包含有复数对应该本体的导入区间的导组块,各该导组块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导组空间,该侧盖的各该导组块组入于该本体的该导入区间中,该侧盖旋位一角度能够使该侧盖的各该导组块导滑组入于该导入区间中后进入该滑槽,并使各该导组块挡止定位于该挡部位置。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本体的该纵轴座底端设有一弧面空间,该侧盖对应该弧面空间设有一侧封盖。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侧盖与该本体所共构的轮限位区的还环状套覆一金属材质制成的内衬环,该滚珠模块下缘环状配置于该内衬环表面。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内轮圈两侧端面分别径向凸伸有一环侧组缘,各该环侧组缘分布有复数环侧组孔,而该外缘圈的两侧端面分别径向凸伸有一环侧凸缘,该环侧凸缘对应该内轮圈的各该环侧组孔设有复数环侧组凸,令该外轮圈环圈套覆于该内轮圈时,该外轮圈的复数环侧组凸对应嵌组定位于该内轮圈的各该环侧组孔。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内轮圈是塑胶或金属材质制成,且该外轮圈是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的脚轮改良结构,其中:该轮制动单元的该制动弹片是金属弹片制成。

如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凭借该按压柄按压后令该制动轴组件的导动端座受力于按掣件的第一压掣端迫动,使该中继轴组件的上嵌齿与该制动轴组件的下嵌齿产生啮合的制动性而无法续行枢转,同时令按掣件的第二压掣端与该制动弹片作同步抵触制动,故制动弹片与该轮组单元的外轮圈表面因互相压触使该轮组单元为受到制动故无法正常旋枢于地面作滚动,且本实用新型中央贯设有一中空部,可穿伸吊挂或绑带的其他用途,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并能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产品附加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未按压的立体透视动作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已按压的立体透视动作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本体、轮制动单元与轴制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轮组单元的径向剖面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侧盖与本体的另一角度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未按压的剖视动作示意图一。

图8是图7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已按压的剖视动作示意图二。

图10是图9的B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A脚轮结构;10本体;11轮座部;12环座;13中空部;14组装部;141挡部;142导轨;143滑槽;144导入区间;15纵轴座;151盖座;152轴承座;153轴组孔;154导斜部;155内环凸;156侧部空间;157按掣空间;158枢部;16轴承件;161轴承孔;17上盖;171穿部;172侧缘;18枢轴件;181枢轴柱;182环挡缘;183环凹槽;184卡齿部;185组设孔;19弧面空间;20轴制动单元;21中继轴组件;211弹簧槽;212挡缘;213第二弹性件;214卡齿座;215上嵌齿;216贯穿孔;22制动轴组件;221弹簧定位部;222第一弹性件;223下嵌齿;224导动端座;23固定组件;231组设端;30轮制动单元;31按掣件;311按压柄;312压掣座;313第一压掣端;314导弧部;315固定轴孔;316第二压掣端;32制动弹片;321枢耳;322连枢部;323固定轴件;324固定轴端;40轮组单元;41内衬环;42滚珠模块;43内轮圈;431环侧组缘;432环侧组孔;433珠槽室;44外轮圈;441环侧凸缘;442环侧组凸;443内轮槽;50侧盖;51侧组座;52导组空间;53导组块;54侧封盖;55中空区;56轮组设部;F轮限位区;S余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而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脚轮结构A包括:

一本体10,该本体10设有一轮座部11及一纵轴座15,其中该纵轴座15设有一轴组孔153,该轴组孔153枢设一枢轴件18,该枢轴件18末端设一卡齿部184,该本体10的轴组孔153一侧端设有一侧部空间156,该侧部空间156一侧设一按掣空间157,该按掣空间157的一侧壁对应设有一枢部158;该轮座部11一侧凸伸有一环座12,该环座12外缘形成一组装部14,且该环座12内缘形成一中空部13;

一轴制动单元20,包含一中继轴组件21及一制动轴组件22所相对构成,其中该中继轴组件21对应该枢轴件18的卡齿部184设有一卡齿座214,该卡齿座214恰相对啮合于该卡齿部184,且该中继轴组件21顶端凹设一弹簧槽211,该弹簧槽211内部容置一第二弹性件213,又该中继轴组件21的底端面环布有复数上嵌齿215;该制动轴组件22对应该中继轴组件21的顶端面环布有复数下嵌齿223,该制动轴组件22一侧顶端设一弹簧定位部221,该弹簧定位部221设置于一第一弹性件222一端,令该第一弹性件222的另一端定位于该本体10的侧部空间156,而该制动轴组件22的底侧预定相对位置设一导动端座224;

一轮制动单元30,包含一制动弹片32及一按掣件31所相对构成,该制动弹片32预定位置设有两枢耳321,各枢耳321分别设一连枢部322,该连枢部322枢设一固定轴件323,该固定轴件323一端设有相对铆接固定的一固定轴端324,令固定轴件323相对连枢部322外侧位置枢设于该本体10的枢部158,且令该固定轴件323相对连枢部322内侧位置枢设该按掣件31的一固定轴孔315,其中该按掣件31包含一按压柄311及一设于另一端的压掣座312,该压掣座312末端位置形成一第一压掣端313,且该压掣座312的底侧形成一第二压掣端316,该压掣座312与该按压柄311的相对位置形成一导弧部314;其中该第一压掣端313与该制动轴组件22的导动端座224互呈旋位抵触制动关系,且该第二压掣端316与该制动弹片32互呈旋位抵触制动关系;

一侧盖50,其一端内缘环设有一侧组座51,该侧组座51对应组设于该本体10的轮座部11一侧的组装部14,而该侧盖50中央设一中空区55,该中空区55对位于该本体10的中空部13,且该侧组座51外环周面形成一轮组设部56,令该侧盖50组设于该本体10状态下,该轮组设部56与该本体10的轮座部11共构形成一轮限位区F;

一轮组单元40,包含一滚珠模块42、一内轮圈43及一外轮圈44所构成,其中该滚珠模块42下缘环状配置于该侧盖50与该本体10所共构的轮限位区F,而该内轮圈43的内环周对应该滚珠模块42位置设一珠槽室433,令该滚珠模块42上缘环状配置于该珠槽室433内,而该外轮圈44的内轮槽443环覆套设该内轮圈43。

继而,该本体10的纵轴座15顶端开设一轴承座152,该轴承座152内部配置一轴承件16,该轴承件16内部贯设一轴承孔161,该轴承孔161可供该枢轴件18穿枢组装,而该本体10的顶端外缘设置一盖座151,该盖座151可供一上盖17的一侧缘172设置固定,该上盖17中央贯设一穿部171,该穿部171可供该枢轴件18贯穿,而该枢轴件18中段处环状凸设有一环挡缘182,该环挡缘182顶端设一枢轴柱181,该环挡缘182挡止限位于该上盖17,而该枢轴件18预定区段环设有一环凹槽183,该本体10的轴组孔153对应该环凹槽183设有一内环凸155,该内环凸155顶环缘环设有一导斜部154,令该枢轴件18的环凹槽183凭借该导斜部154导组进入该内环凸155位置定位。

再者,该枢轴件18的底端设有一内螺纹形态的组设孔185,且该中继轴组件21对应该组设孔185位置设有一贯穿孔216,该中继轴组件21的弹簧槽211相对该贯穿孔216设有一阶状挡缘212,令该第二弹性件213挡止限位于该挡缘212,而该中继轴组件21的贯穿孔216底端穿设组装一固定组件23,该固定组件23一端设有一组设端231,该组设端231穿过锁固于该中继轴组件21的贯穿孔216及该第二弹性件213后螺锁固定于该枢轴柱181的组设孔185内。

继而,该本体10的该组装部14包含有复数呈L状共构的一导轨142及一挡部141,该导轨142内部设有一滑槽143,各该导轨142及该挡部141的间隙处界定为一导入区间144,而该侧盖50的侧组座51包含有复数对应该本体10的导入区间144的导组块53,各该导组块53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导组空间52,令该侧盖50的各该导组块53组入于该本体10的该导入区间144中,复令该侧盖50旋位一角度,使该侧盖50的各该导组块53导滑组入于该导入区间144中后进入该滑槽143,并使各该导组块53挡止定位于该挡部141位置。

再者,该本体10的该纵轴座15底端设有一弧面空间19,该侧盖50对应该弧面空间19设有一恰可盖覆的侧封盖54。

继而,该侧盖50与该本体10所共构的轮限位区F的进一步环状套覆一金属材质制成的内衬环41,复令该滚珠模块42下缘环状配置于该内衬环41表面。

再者,该内轮圈43两侧端面分别径向凸伸有一环侧组缘431,各该环侧组缘431分布有复数环侧组孔432,而该外缘圈的两侧端面分别径向凸伸有一环侧凸缘441,该环侧凸缘441对应该内轮圈43的各该环侧组孔432设有复数环侧组凸442,令该外轮圈44环圈套覆于该内轮圈43时,该外轮圈44的复数环侧组凸442对应嵌组定位于该内轮圈43的各该环侧组孔432。

继而,该内轮圈43是塑胶或金属材质制成,且该外轮圈44是橡胶材质制成。

再者,该轮制动单元30的该制动弹片32是金属弹片材质制成。

请参阅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脚轮结构A在未按压该按掣件31的常态下,该制动轴组件22的导动端座224抵靠于该中继轴组件21的导弧部314,以使该中继轴组件21的上嵌齿215与该制动轴组件22的下嵌齿223互呈脱离状态,令该枢轴件18可在本体10的轴组孔153中正常枢转使用;该按掣件31的第二压掣端316未与该制动弹片32作抵触制动,故制动弹片32与该轮组单元40的外轮圈44表面互相形成一余隙空间S,而使该轮组单元40为非受制状态下故可正常旋枢于地面作滚动;

继而请参阅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脚轮结构A在已按压该按掣件31的常态下,该按压柄311呈朝下旋摆一角度,令该制动轴组件22的导动端座224受力于按掣件31的第一压掣端313迫动,使该中继轴组件21的上嵌齿215与该制动轴组件22的下嵌齿223互呈啮合状态,令该枢轴件18在本体10的轴组孔153中产生制动性而无法续行枢转;该按掣件31的第二压掣端316同时与该制动弹片32作抵触制动,故制动弹片32与该轮组单元40的外轮圈44表面互相抵触制动,而使该轮组单元40为受到制动状态下故无法正常旋枢于地面作滚动。

如此,本实用新型脚轮改良结构凭借该按压柄311按压后令该制动轴组件22的导动端座224受力于按掣件31的第一压掣端313迫动,使该中继轴组件21的上嵌齿215与该制动轴组件22的下嵌齿223产生啮合的制动性而无法续行枢转,同时令按掣件31的第二压掣端316与该制动弹片32作同步抵触制动,故制动弹片32与该轮组单元40的外轮圈44表面因互相压触使该轮组单元40为受到制动故无法正常旋枢于地面作滚动,且本实用新型中央贯设有一中空部13,可穿伸吊挂或绑带的其他用途,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并能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产品附加价值。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