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泊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727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泊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泊车装置,应用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人们出行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与此同时,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尤其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频繁,河水水位猛涨,许多城市尤其老城区由于排水系统老旧,城市内涝现象严重,以上现象基本每年都会出现。城市内涝现象严重,造成汽车熄火,人员被困,甚至溺死的报道屡见报端,造成了不少悲剧。2017年,湖南、广西、陕西、贵州、云南等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受灾地区,汽车被随意弃置在洪水里,不仅给车主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埋藏了不可预估的安全隐患。在洪水的作用下,落水的车子随之冲撞向四方,随时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财产的损失。此外,关于人员受困于汽车,难以自救的新闻报道也是屡见不鲜,不仅威胁到受困人员的生命,同时严重影响了救灾人员的救援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汽车溺水救援装置,大多设置在汽车内部,通过感应器,实现气囊的自爆充气,类似于安全气囊,但是众所周知,安全气囊的自爆会给汽车以及人员造成一定的损伤,汽车救援气囊亦是如此,气囊自爆过程产生的冲击力极易造成汽车的侧翻,不具备稳定性。

此外,现有技术的车辆溺水救援装置仅应用于当车辆发生溺水落水时的状况,此时伤害和损失已经产生,无法避免,因此如何预防性地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考虑现实情况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泊车装置,利用气囊在泊车位将车辆抬高,免于车辆在汛期发生淹水的现象,同时提高了气囊的稳定性,减少汛期水中泊车的风险,此外利用气囊和板车配合,可以尽快将车辆移动至安全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泊车装置,包括底部气囊,铺设在车辆底部,所述底部气囊上设有充气阀。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侧边气囊,活动连接在底部气囊两侧或者连接在车辆左右两侧,且所述侧边气囊上设有充气阀。

优选地,还包括头部气囊和尾部气囊中一个或两个,所述头部气囊铺设在车辆头部底盘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前侧,所述尾部气囊铺设在车辆尾端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后侧,所述头部气囊和尾部气囊上均设有充气阀。

优选地,所述充气阀与充气导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侧边气囊、头部气囊和尾部气囊表面均为外凸网格纹表面,用于增强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头部气囊和尾部气囊内部均设有若干间隔,所述间隔将气囊内部分隔为若干小气囊,且每个小气囊上设有充气阀,与充气导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头部气囊和尾部气囊由若干个单独小气囊拼接组成,且每个小气囊上设有充气阀,与充气导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的长度与车辆前后轮间距相配合,宽度与车辆左右轮间距相配合,所述头部气囊和尾部气囊的宽度与车辆左右轮间距相配合,长度分别与车辆的头部和尾部长度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下方设有板车,所述板车包括车板和若干车轮,所述若干车轮设置在车板下方,所述车板固定在底部气囊下方,且车板的宽度与底部气囊的宽度相配合。

优选地,还包停车坪和气囊放置槽,所述气囊放置槽设置在停车位处,所述底部气囊、侧边气囊、尾部气囊或者头部气囊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设置在气囊放置槽内,所述停车坪覆于气囊放置槽上,且与气囊接触面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泊车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当水位开始涨高,气囊充气可将车辆抬高,当水位持续涨高,则利用气囊的浮力可将车辆从水中浮起,防止车辆进水;2、车辆卡在气囊之间,提高了车辆的稳定,减少了泊车过程中的额外损失,降低了风险;3、本发明为随取随用,可用于即将进水或者已经落水车辆的救援;4、气囊由若干单独小气囊组成,放气过程更加稳定,避免造成车辆在放气过程中的震动;5、在气囊下方增设板车,提高了车辆的可移动性,方便救援;6、在气囊上方增设停车坪,可以稳步抬高停车坪,使在停车位泊车的车辆免于落水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抬起状态);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漂浮状态);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使用板车状态);

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增设停车坪状态);

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车辆翻身落水状态);

图6为本发明的底部及侧边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头部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气囊、2-侧边气囊、3-头部气囊、4-尾部气囊、5-充气阀、6-充气导管、7-停车坪、8-气囊放置槽、9-车轮、10-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泊车装置,包括底部气囊1,铺设在车辆底部,所述底部气囊上设有充气阀5。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侧边气囊2,活动连接在底部气囊1两侧或者连接在车辆左右两侧,且所述侧边气囊2上设有充气阀5。

优选地,还包括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中一个或两个,所述头部气囊3铺设在车辆头部底盘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前侧,所述尾部气囊4铺设在车辆尾端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后侧,所述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上均设有充气阀5。

优选地,所述充气阀5与充气导管6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表面均为外凸网格纹表面,用于增强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1、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内部均设有若干间隔,所述间隔将气囊内部分隔为若干小气囊,且每个小气囊上设有充气阀5,与充气导管6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1、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由若干个单独小气囊拼接组成,且每个小气囊上设有充气阀5,与充气导管6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1的长度与车辆前后轮间距相配合,宽度与车辆左右轮间距相配合,所述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的宽度与车辆左右轮间距相配合,长度分别与车辆的头部和尾部长度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底部气囊1下方设有板车,所述板车包括车板10和若干车轮9,所述若干车轮9设置在车板10下方,所述车板10固定在底部气囊1下方,且车板10的宽度与底部气囊1的宽度相配合。

优选地,还包停车坪7和气囊放置槽8,所述气囊放置槽8设置在停车位处,所述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尾部气囊4或者头部气囊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设置在气囊放置槽8内,所述停车坪7覆于气囊放置槽8上,且与气囊接触面固定连接。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水位较低时,可以将底部气囊1铺设在车辆底部、侧边气囊2分别活动连接在底部气囊1两侧或者直接连接在车辆左右两侧,头部气囊3铺设在车辆头部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头部前侧,尾部气囊4铺设在车辆头部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尾部后侧,通过充气导管6同时由充气阀5向各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将汽车抬高免于浸水,此时气囊仍位于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的设置方式,可以仅采用底部气囊1或者侧边气囊2,或者两者的组合,也可以在使用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的同时在车辆前后侧,或者车辆前后侧下方设置相应的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水位较高时,可以将底部气囊1铺设在车辆底部、侧边气囊2分别活动连接在底部气囊1两侧或者直接连接在车辆左右两侧,头部气囊3铺设在车辆头部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头部前侧,尾部气囊4铺设在车辆头部下方或者连接在车辆尾部后侧,通过充气导管6同时由充气阀5向各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将汽车抬起,此时汽车位于气囊上,且漂浮于水面上,此时气囊漂浮在水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的设置方式,可以仅采用底部气囊1或者侧边气囊2,或者两者的组合,也可以在使用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的同时在车辆前后侧,或者车辆前后侧下方设置相应的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气囊下方设有一板车,气囊位于板车上,此时通过充气导管6由充气阀5向气囊中充气,充气后的气囊将汽车抬高,此时,气囊与汽车均位于板车上,通过板车可将汽车移动至安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的设置方式,可以仅采用底部气囊1或者侧边气囊2,或者两者的组合,也可以在使用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的同时在车辆前后侧,或者车辆前后侧下方设置相应的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

实施例4:如图4所示,车主停车在停车坪7上,当停车场在汛期,出现淹水状态时,向设置于气囊放置槽8内的气囊充气,由充满气的气囊将停车坪7抬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的设置方式,可以仅采用底部气囊1或者侧边气囊2,或者两者的组合,也可以在使用底部气囊1、侧边气囊2的同时在车辆前后侧,或者车辆前后侧下方设置相应的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

实施例5:如图5所示,车辆处于翻身落水状态,可以将底部气囊与侧边气囊进行拼接,采用多个气囊,将车辆稳固地从水中救起,或者将侧边气囊直接与测量连接,根据需要,也可以增加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分别与车辆头部和尾部连接。由于本发明的气囊可以进行任意拼接,适用于多种车辆落水情况,随取随用。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未充气的气囊连接在车辆相应位置,同时,将底部气囊1的各小气囊、侧边气囊2、尾部气囊4和头部气囊3的各小气囊连接的充气导管6均与充气泵连接,利用充气泵同时向各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将车辆紧卡在气囊之间,稳步提高。结束后,可将各气囊同时放气,由于本发明将底部气囊1、头部气囊3和尾部气囊4分隔成了若干个小气囊,使得空气流动更为均匀和平稳,与现有技术中述及的大气囊放气相比,放气过程更加稳定,避免造成车辆在放气过程中的震动。在本发明中,气囊可以采用绳子,绑扣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常规技术手段活动连接在车辆的各个部位。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1-5中,涉及到的各个气囊的表面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为外凸网格纹表面,用于增大摩擦。且各气囊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内部设置若干间隔,通过间隔将气囊内部分隔为若干小气囊,且每个小气囊上设有充气阀5,与充气导管连接。或者选择由若干个单独小气囊拼接组成各气囊,且每个小气囊上设有充气阀,与充气导管连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