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61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出风口大多为栅格结构,即前排水平叶片组与后排垂直叶片组构成。调节风向时,拨动前排叶片组上的拨钮部件,水平叶片随之转动,垂直叶片与水平叶片间的夹角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吹风方向也发生变化。拨钮部件一般包括拨钮、与拨钮连接的拨叉,拨叉与垂直叶片卡接,拨钮位于水平叶片上。

如专利号为ZL201520441291.8,授权公告号为CN20485387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空调出风口》公开了一种拨钮部件,该部件包括套设于水平叶片上的拨钮4、夹持垂直叶片5的受夹柱6的拨叉2,拨叉2与拨钮4转动连接,拨叉2上的两根弹性拨杆22分别位于受夹柱6的两侧。用户改变风向时,对拨钮4施加作用力,拨钮4发生转动,并对拨叉2产生作用力,使得拨叉2跟随拨钮4进行相应角度的转动,水平叶片在拨钮作用下发生偏转,从而使得风向发生改变。

该拨钮结构虽能实现风向调节,但由于该拨钮部件中的拨叉为两根拨杆,当拨叉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小时,很容易出现拨叉与拨钮间的转动力不顺畅,导致快速拨动拨钮部件时拨叉撞击叶片,产生碰撞噪音;当二者间的匹配间隙大时,拨叉的两根拨杆在运动中又很容易晃动,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使用舒适度,这使得生产过程中对间隙尺寸要求过高,制造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尺度要求不高,制造容易,同时不会产生晃动噪音和碰撞声,提高用户舒适度的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包括拨钮、拨叉、水平叶片及垂直叶片,所述拨钮上端位于所述水平叶片上,所述拨叉与拨钮下端活动链接,所述拨叉下端形成两根叉开的叉杆,所述叉杆卡接于垂直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每根叉杆下端成型有沿所述垂直叶片方向延伸的承重部。该承重部的设计增加了叉杆重量和叉杆面积,减小了叉杆与垂直叶片间的运动间隙,使得即使拨叉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较大,拨叉也不易晃动;同时承重部使得叉杆具有更大惯性,从而确保了即使拨叉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较小,二者间的转动力不均匀,也不会导致叉杆碰撞叶片而产生碰撞声,方便了生产制造,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叶片上设有槽,所述槽的端口设有将其封闭的导向柱,所述叉杆卡接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叉杆的承重部在所述槽内上下运动。转动拨钮时,拨叉由拨钮带动在开口区域内运动,承重部减小了叉杆与叶片间的运动间隙,使得叉杆运动更缓和,减少了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槽边缘设有限定所述承重部在所述槽内运动的限位筋,防止可能用力过猛导致叉杆末端超出槽的区域而与叶片其他部分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部呈圆饼状。圆饼状增加了叉杆在槽内的实际面积,进一步减小了叉杆与垂直叶片间的运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拨钮上设有供所述水平叶片左右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的上下端面分别对应与所述水平叶片的上端面、拨叉的内侧下端面相抵。阻尼垫能增大拨钮与水平叶片间的摩擦力,使得拨钮在水平叶片上的滑动不会过于灵敏,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撞击声。

进一步的,所述拨钮下端两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轴孔,对应的,所述拨叉上端形成有与所述轴孔相适配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轴孔活动连接,便于拨叉在拨钮的带动下跟随拨叉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风向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拨叉末端沿垂直叶片方向延伸拓宽,增大拨叉末端面积和重量,减小了拨叉与垂直叶片间的运动间隙,能有效防止拨叉因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过大而轻易晃动,重量的增大使得拨叉惯性增大,当拨叉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过小,二者间的转动力不均匀时,拨叉不会过于灵敏而碰撞叶片产生噪音,使得生产制造更加容易,同时因为减少了噪音的产生,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向下吹风时的拨叉结构位置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向上吹风时的拨叉结构位置图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中间吹风时的拨叉结构位置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示出的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该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拨叉结构,包括拨钮1、与拨钮1转动连接的拨叉2,拨钮1上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11,水平叶片3可由该通孔11穿过,在水平叶片3上端与拨钮1的内侧面下端之间设有弹性阻尼垫4,该弹性阻尼垫4能增大水平叶片3与拨钮1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防止拨钮1在水平叶片3上过于自由的滑动。拨钮1下端两侧设有连接部12,连接部12上设有轴孔13,拨叉2上端具有连接轴21,连接轴21适于与连接部12上的轴孔13活动连接。

垂直叶片5设有开槽51,开槽51的端口将其封闭的导向柱52,拨叉2的下端形成两根叉开的叉杆22,两根叉杆22卡接在导向柱52上,叉杆22末端沿垂直叶片5方向左右延伸形成一体成型的圆饼状的承重部23,该承重部23在开槽51内上下运动,开槽51的边沿设有限位筋53,用于限制承重部53的运动。

承重部的形成增加了叉杆重量和叉杆面积,减小了叉杆与垂直叶片间的运动间隙,当拨叉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较大时,拨叉因为质量的增加而不会轻易晃动,避免了晃动噪音;同时承重部使得叉杆具有更大惯性,使得拨叉不那么灵敏,进而确保拨叉与拨钮间的匹配间隙较小,二者间的转动力不均匀时,拨叉也不会因为受力不均匀而撞到叶片,相反是地运动,减少了碰撞噪音的产生;该结构使得生产时不用再顾忌拨叉与拨钮间匹配间距合适与否的问题,方便了生产制造,同时也因为噪音的减少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如图3-5所示,当使用者对拨钮1施加作用力时,拨钮1会对拨叉2产生一定作用力,拨叉2发生一定偏转,圆形片23在开口51的开口区域中上下运动,并处于不同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