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10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倒车雷达在汽车上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基本上中高档轿车都使用了标配,其通常由主机、传感器、以及线束构成,其中传感器安装于车前或者车尾部保险杠上,主机安装于车身上,线束将传感器、主机、仪表盘连接。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探测车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并将相应信号传输到主机,主机进行运算,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并传送至驾驶座前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蜂鸣器或仪表盘声音报警方式提示驾驶员,可供驾驶员掌握车前、后的状况,避免车体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现有技术中,传感器通常是采用安装支架固定,也就是说需要额外增加一个安装支架,增加了制造成本,增加了装配工时,而安装支架与传感器、以及保险杠的装配由于公差的累计还容易导致装配后外观不良。

如中国专利号CN104210432A,公告日期为2014年12月17日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倒车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保险杠以及安装于保险杠上的传感器,所述保险杠上形成有穿孔,保险杠的内侧面凸出形成有两挡板,所述两挡板分别位于穿孔的相对两侧,所述保险杠的内侧面还向外凸出形成有两限位肋,所述限位肋位于两挡板之间,所述传感器的外表面上凸出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两限位肋之间,所述挡板与传感器其中之一还形成有凸块,其中之另一还形成有扣孔,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扣孔内将传感器安装在保险杠上,本发明通过凸块与扣孔的卡扣直接将传感器装配于保险杠上,部件更少、结构紧凑、成本更低、装配更简单,装配后传感器只露出探芯面,外观优秀;但车辆在行驶过程会发生震动,上述安装结构在车辆长时间震动后雷达传感器会发生跳动甚至从安装机构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安装机构在车辆长时间行驶过程中雷达传感器易发生跳动甚至脱落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载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保险杠和传感器,所述保险杠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传感器同轴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底部中心处的保险杠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传感器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卡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传感器后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开设有三角卡槽的圆台;所述通孔左右两侧的保险杠内壁上对称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共面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导向孔内滑动卡接有光杆,所述三角卡槽内配合卡接有卡齿,所述卡齿设置在圆弧体的圆弧内壁上,所述圆弧体的两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光杆和螺杆的一端分别转动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传感器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方形滑槽或梯形滑槽。

优选的,所述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优选的,所述光杆的长度与所述螺栓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形尺寸和第二连接板的外形尺寸相等。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在传感器的外壁上固定有开设有三角卡槽的圆台,并在圆台的上下对称设有设有卡齿的圆弧体,通过固定板上的螺栓和光杆对圆弧体进行调整和紧固,使卡齿与三角卡槽的相啮合,可以使传感器得到良好的固定,不会因车辆震动发声跳动或脱落,且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安装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车载雷达传感器安装结构,参照图1-2;包括保险杠1和传感器2,保险杠1上开设有通孔101,传感器2同轴安装在通孔101内,通孔101底部中心处的保险杠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3,滑杆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滑槽301,传感器2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设有滑轨4,滑轨4卡接在滑槽301内,传感器2后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开设有三角卡槽5的圆台6;通孔101左右两侧的保险杠1内壁上对称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分别共面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板7的上开设有螺纹孔701,第二连接板8的上开设有导向孔801,螺纹孔70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9,导向孔801内滑动卡接有光杆10,三角卡槽5内配合卡接有卡齿11,卡齿11设置在圆弧体12的圆弧内壁上,圆弧体12的两端固定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1301,光杆10和螺栓9的一端分别转动卡接在凹槽1301内。

参照图1可知:圆弧体12上下对称设置两个,通过其圆弧内壁上的卡齿11与传感器2后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开设有三角卡槽5相啮合,使传感器2得到全方位的紧固,防止震动产生的跳动和脱落。

通孔101的直径大于传感器2的外径盛放盒8的顶部通过扭簧连;滑槽301为方形滑槽301或梯形滑槽301。

螺栓9为内六角螺栓9,由于车体尾部保险杠处的空间较小,采用内六角螺栓可以方便在窄小空间内装配。

光杆10的长度与螺栓9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板7的外形尺寸和第二连接板8的外形尺寸相等;其中螺纹孔701和导向孔801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使在转动螺栓9时,光杆10可以在顺畅地在导向孔801内移动。

为了方便螺栓9和光杆10方便安装在凹槽1301内,同时保证螺栓9和光杆10在凹槽1301内不会脱落,参照图3,在凹槽1301开口处的端面设有挡块,挡块同坐螺钉固定在固定板13上。

安装时,首先将传感器2底部外壁上的滑轨4按压在滑杆3上端面上开设的滑槽301中,目的是保证传感器2与通孔101之间为同轴安装,同时方便下一步的紧固;在通过扳手转动螺栓9使圆弧体12逐渐向传感器2移动并最终使圆弧内壁上的卡齿11与传感器2后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开设有三角卡槽5相啮合,牢牢固定住传感器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