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6672阅读:1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护板。



背景技术:

座椅是汽车尤其是轿车的重要使用单位,座椅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由于汽车的空间限制,座椅与座椅之间的间隙或者说是座椅扶手的使用较为受限,因此,汽车制造商们在对汽车的座椅和扶手的护板进行设计时,往往忽视了座椅护板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认为只要能盖住座椅扶手上、下部位不外漏,便满足使用要求,然而确忽视了其护板在装配和使用中强度不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使用可靠性和实用性的一种汽车座椅护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护板,包括上护板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和下护板均为“L”形且均设有弓形槽和侧护板,所述弓形槽分别位于上护板和下护板的“L”形中段且也呈“L”形;所述上护板的一端和中间段均为平面,另一端设有弯形折边,所述下护板的两端均为平面,但中间段设有过渡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斜面倾斜角为15°~35°。

进一步的,所述弓形槽的宽度分别为上护板和下护板宽度的1/3~1/2。

进一步的,所述弓形槽的深度与座椅上与之匹配的骨架钣金件凸出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侧护板分别设置在上护板和下护板的外侧并位于上护板和下护板外侧边的中间部位,所述侧护板上设有凸起段。

进一步的,所述弯形折边的折弯高度与侧护板高度一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护板,通过在上护板和下护板的侧面设置侧护板,增强了座椅护板的强度,解决了座椅护板在装配和使用中变形的问题,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护板上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护板下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护板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上护板1和下护板2,所述上护板1和下护板2均为“L”形且均设有弓形槽3和侧护板4,所述弓形槽3分别位于上护板1和下护板2的“L”形中段且也呈“L”形;所述上护板1的一端和中间段均为平面,另一端设有弯形折边10,所述下护板2的两端均为平面,但中间段设有过渡斜面20。

为了确保下护板2与座椅的贴合可靠性和节省装配空间,所述过渡斜面20倾斜角为15°~35°。15°~35°的倾斜角,既可以使得下护板2的中间段平滑过渡,也可以满足下护板2的装配要求,还不会对其强度和形状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上护板1和下护板2的实用性和强度,所述弓形槽3的宽度分别为上护板1和下护板2宽度的1/3~1/2。弓形槽3是用于在装配中让位而设计的,但如果弓形槽3的宽度太窄,不能起到让位的作用,但如果宽度太宽,会削减上护板1和下护板2本体上的支撑强度,从而容易使上护板1和下护板2变形。

为了确保弓形槽3的深度与座椅骨架上的钣金件紧密贴合,从而防止下护板2在使用中发生偏移,造成下护板2来回摆动的情况出现,所述弓形槽3的深度与座椅上与之匹配的骨架钣金件凸出高度一致。

为了确保上护板1和下护板2的装配一致性和美观,所述侧护板4分别设置在上护板1和下护板2的外侧并位于上护板1和下护板2外侧边的中间部位,所述侧护板4上设有凸起段40。

为了确保上护板1的整体高度和可装配性,所述弯形折边10的折弯高度与侧护板4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护板,通过在上护板1和下护板2的侧面设置侧护板4,增强了座椅护板的强度,解决了座椅护板在装配和使用中变形的问题,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