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0170发布日期:2019-02-19 17:5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大巴车辆空调为整体式设计,大巴车辆空调安装于车体顶部。大巴车辆车头和车尾区域通过大巴车辆中的风道进行送风。大巴车辆可长达12m,为了保证头尾的送风需求,需要风机提供较高的静压,高达几百帕。因此,风机转速较高,功耗较高,噪音较高,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中的空调系统功耗高以及噪声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蒸发装置,蒸发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和与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蒸发装置为多个,多个蒸发装置用于间隔设置在车体的客舱内;冷凝装置,多个蒸发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均与冷凝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冷凝装置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客舱外的后部,冷凝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和与第二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二风机,其中,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一风机为贯流风机,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格栅,格栅用于与客舱的内壁连接以罩住蒸发装置,格栅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设置在车体上,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的多个蒸发装置分为多个蒸发组,多个蒸发组沿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个蒸发组中包括至少一个蒸发装置。

进一步地,多个蒸发装置分为两个蒸发组,每个蒸发组中包括多个蒸发装置,每个蒸发组中的多个蒸发装置沿车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沿车体的长度方向,一个蒸发组中的多个蒸发装置与另一个蒸发组中的多个蒸发装置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或,沿车体的长度方向,一个蒸发组中的多个蒸发装置与另一个蒸发组中的多个蒸发装置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格栅,格栅的一端与客舱的顶壁连接,格栅的另一端与客舱的侧壁连接,格栅为多个,每个格栅对应罩住一个蒸发装置,或每个格栅对应罩住一个蒸发组中的全部蒸发装置。

进一步地,车体的后部具有与客舱间隔设置的安装腔,冷凝装置设置在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车体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具有第二进风口,车体的底壁上具有第三进风口,车体的后壁上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与安装腔连通。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多个蒸发装置,每个蒸发装置均包含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这样将多个蒸发装置间隔设置在车体内的不同位置后,可在客舱的不同位置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对气体进行换热并通过第一风机实现气体的流动。通过上述设置可在客舱的不同位置实现就近换热和出风,因此气体流动路径短,第一风机不需要提供较高的静压就可满足气体的流动需求,这样第一风机不需要很高的转速,从而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功耗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蒸发装置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蒸发装置的另一个排布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蒸发装置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蒸发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4中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3在a位置的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3的右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蒸发装置;11、第一换热器;12、第一风机;20、冷凝装置;21、第二换热器;22、第二风机;23、电机;24、电器盒;25、压缩机;26、储液罐;30、格栅;31、第一进风口;32、第一出风口;40、车体;41、第二进风口;42、第三进风口;43、第二出风口;50、蒸发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蒸发装置10,蒸发装置10包括第一换热器11和与第一换热器11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12,蒸发装置10为多个,多个蒸发装置10用于间隔设置在车体40的客舱内;冷凝装置20,多个蒸发装置10的第一换热器11均与冷凝装置20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多个蒸发装置10,每个蒸发装置10均包含第一换热器11和第一风机12,这样将多个蒸发装置10间隔设置在车体内的不同位置后,可在客舱的不同位置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11对气体进行换热并通过第一风机12实现气体的流动。通过上述设置可在客舱的不同位置实现就近换热和出风,因此气体流动路径短,第一风机12不需要提供较高的静压就可满足气体的流动需求,这样第一风机12不需要很高的转速,从而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功耗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蒸发装置10可以设置为6至10个。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装置20用于设置在车体40的客舱外的后部,冷凝装置20包括第二换热器21和与第二换热器21对应设置的第二风机22,其中,第二换热器21与第一换热器11连通。现有技术中,在寒冷环境,当大巴车辆停止运行时,遇到大雪及冻雨天气,雨雪容易进入冷凝装置内造成阻塞或冰冻,导致冷凝风机无法启动,从而引起空调系统故障。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冷凝装置20位于车体的后部,在大雪及冻雨天气,雨雪不易进入冷凝装置20内,因此空调系统不易在寒冷环境出现故障。并且,这样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布置空调结构,因此可以降低风阻和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1为冷凝器,第一风机12为贯流风机,第二风机22为轴流风机。第一风机12包括贯流风叶和蜗舌,贯流风叶和蜗舌之间的距离为3mm~5mm,优选为3mm,贯流风叶的直径为92mm~108mm,优选为102mm,这样可使得第一风机12风量大,噪音小。第二风机22包括轴流风叶和导流圈,轴流风叶和导流圈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优选为10mm,轴流风叶的直径为570mm~630mm,优选为590mm,这样可使得第二风机22风量大,噪音小。

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格栅30,格栅30用于与客舱的内壁连接以罩住蒸发装置10,格栅30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32。这样客舱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进风口31进入格栅30内与第一换热器11换热,换热完成后从第一出风口32输出。通过上述设置气体流动路径短,第一风机12的转速低,因此可以降低功耗和噪音。第一出风口32可以打开、关闭或者调整出风方向。

如图3至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40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设置在车体40上,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多个蒸发装置10,每个蒸发装置10均包含第一换热器11和第一风机12,这样将多个蒸发装置10间隔设置在车体40内的不同位置后,可在客舱的不同位置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11对气体进行换热并通过第一风机12实现气体的流动。通过上述设置可在客舱的不同位置实现就近换热和出风,因此气体流动路径短,第一风机12不需要提供较高的静压就可满足气体的流动需求,这样第一风机12不需要很高的转速,从而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功耗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减小车体40内侧循环气流流动路径,进而减少风道阻力,降低风机转速,大幅度降低风机功率和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多个蒸发装置10分为多个蒸发组50,多个蒸发组50沿车体40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个蒸发组50中包括至少一个蒸发装置10。这样便于对车体40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蒸发装置10分为两个蒸发组50,每个蒸发组50中包括多个蒸发装置10,每个蒸发组50中的多个蒸发装置10沿车体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可对车体40内的不同位置进行均匀换热。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沿车体40的长度方向,一个蒸发组50中的多个蒸发装置10与另一个蒸发组50中的多个蒸发装置10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或,如图6和图7所示,沿车体40的长度方向,一个蒸发组50中的多个蒸发装置10与另一个蒸发组50中的多个蒸发装置10交错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格栅30,格栅30的一端与客舱的顶壁连接,格栅30的另一端与客舱的侧壁连接,格栅30为多个,每个格栅30对应罩住一个蒸发装置10,或每个格栅30对应罩住一个蒸发组50中的全部蒸发装置10。相邻的蒸发装置10的风道可以连通或者独立设置。

如图7和图8所示,蒸发装置10中的第一换热器11可以设置为弯曲结构或直板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车体40的后部具有与客舱间隔设置的安装腔,冷凝装置20设置在安装腔内。由于冷凝装置20位于车体40的后部,在大雪及冻雨天气,雨雪不易进入冷凝装置20内,因此空调系统不易在寒冷环境出现故障。并且,这样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布置空调结构,因此可以降低风阻和噪音。

具体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冷凝装置20包括第二换热器21、第二风机22、电机23、电器盒24、压缩机25以及储液罐26。其中,第二换热器21可采用3排φ7.94mm波纹片,片距为1.8mm,第二换热器21迎风面积为1.8m2

如图9和图10所示,车体40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具有第二进风口41,车体40的底壁上具有第三进风口42,车体40的后壁上具有第二出风口43,第二进风口41、第三进风口42和第二出风口43均与安装腔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便于对第二换热器21进行换热,而且,可以避免雨雪进入冷凝装置2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41、第三进风口42和第二出风口43处均设置有格栅或护网。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可以极大程度减小车体40内侧循环气流流动路径,进而减少风道阻力,降低风机转速,大幅度降低风机功率和噪音。此方案应用于北方低温区域,在雨雪、冻雨等恶劣天气下运行的可靠性增加。空调系统由车体顶部改为车体尾部,可减少车辆的行驶风阻进而增加续航里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