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1970发布日期:2019-03-13 23:33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代步工具,汽车拥有量大大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最为直接。现在的汽车座椅虽然柔软度很好,但是透气性较差,尤其对于需要长途驾驶或者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座椅的透气性能大大影响座椅的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通风装置需要在座椅中排布风管,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提高座椅的透气性能,但是其占用空间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座椅的舒适性能降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透气性能好、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加工方便且舒适性好的汽车座椅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汽车座椅透气性能好、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加工方便且舒适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包括风机、座椅底板和通风层,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座椅底板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设置有座椅泡沫,所述座椅泡沫的内侧设置有所述通风层,所述通风层的边缘与所述座椅泡沫的内侧面接触,所述通风层与所述座椅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通风腔室,所述通风层通过缓冲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椅底板上,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导风管道与所述通风腔室密封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风层包括3D间隔织物,所述3D间隔织物的上表面与第一PU薄膜固定连接,下表面与第二PU薄膜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PU薄膜的下表面与所述缓冲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PU薄膜和第二PU薄膜上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3D间隔织物与所述第一PU薄膜、第二PU薄膜均采用超声波焊接。

优选地,所述缓冲支撑结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座椅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的空腔与所述内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U薄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座椅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U薄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外管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外管的外径尺寸。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错开所述第二PU薄膜上的所述通风孔设置,且所述伸缩杆均布在所述座椅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风管道包括管路和漏斗形接头,所述漏斗形接头的大端与所述座椅底板上的通孔密封连接,所述漏斗形接头的小端与所述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PU薄膜的上表面为表层,所述表层为编织物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通过设置通风腔室6取代现有的通风管道排布,使得通风系统的结构更简单,加工更方便,且降低了成本。通过在通风腔室6内设置缓冲支撑结构2,保证了座椅承压时所述通风层的下表面与座椅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使所述通风腔室6的通风效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保证了汽车座椅的透气性能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通风系统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底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为座椅底板,2为缓冲支撑结构,21为外管,22为内管,23为复位弹簧,24为限位环,3为漏斗形接头,4为管路,5为风机,6为通风腔室,7为座椅泡沫,8为第二PU薄膜,9为3D间隔织物,10为第一PU薄膜,11为通风孔,12为编织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汽车座椅透气性能好、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加工方便且舒适性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包括风机5、座椅底板1和通风层,风机5固定连接在座椅底板1的下表面,座椅底板1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设置有座椅泡沫7,座椅泡沫7的内侧设置有所述通风层,所述通风层的边缘与座椅泡沫7的内侧面接触,所述通风层与座椅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通风腔室6,所述通风层通过缓冲支撑结构2固定连接在座椅底板1上,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导风管道与通风腔室6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风腔室6取代现有的通风管道排布,使得通风系统的结构更简单,加工更方便,且降低了成本。通过在通风腔室6内设置缓冲支撑结构2,保证了座椅承压时所述通风层的下表面与座椅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使所述通风腔室6的通风效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保证了汽车座椅的透气性能及舒适性。

具体的,所述通风层包括3D间隔织物9,3D间隔织物9的上表面与第一PU薄膜10固定连接,下表面与第二PU薄膜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PU薄膜8的下表面与缓冲支撑结构2固定连接,第一PU薄膜10和第二PU薄膜8上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孔11。其中,3D间隔织物9与第一PU薄膜10、第二PU薄膜8均采用超声波焊接。3D间隔织物9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性能,且环保无毒,设置有通风孔11的第一PU薄膜10和第二PU薄膜8将3D间隔织物9包覆在其中,能够保护3D间隔织物9。

缓冲支撑结构2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外管21和内管22,外管21的一端与座椅底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空腔与内管22的一端滑动连接,内管22的另一端与第二PU薄膜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23,复位弹簧23的一端与座椅底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PU薄膜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套接在一起的外管21和内管22、以及复位弹簧23,使得汽车座椅使用时具有弹性变形,舒适性更好。

内管22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环24,限位环24的外径尺寸大于外管21的内径尺寸,小于外管21的外径尺寸。通过设置限位环24,能够有效防止复位弹簧23过载破坏,延长了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使用寿命。

所述伸缩杆错开第二PU薄膜8上的通风孔11设置,防止所述伸缩杆阻碍通气孔11通气。所述伸缩杆均布在座椅底板1上,使得支撑力分布均匀。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杆绕座椅底板1的中心环形设置。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管路4和漏斗形接头3,漏斗形接头3的大端与座椅底板1上的通孔密封连接,漏斗形接头3的小端与管路4的一端连接,管路4的另一端与风机5的出风口连接。通过设置漏斗形接头3,且漏斗形接头3的大端与座椅底板1连接,能够实现对座椅底板1的入风口处的气流进行导向及分散气流强度,使得气流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到通风腔室6内,提高座椅的整体透气性能。

第一PU薄膜10的上表面为表层,所述表层为编织物层12。通过设置编织物层12,防止灰尘等杂物堵住汽车座椅内部的通风孔11。

所述通风层制作时,首先按照尺寸裁切出需要形状的3D间隔织物9,在第一PU薄膜10与第二PU薄膜8上提前打好通风孔11,用第一PU薄膜10与第二PU薄膜8包裹3D间隔织物9,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技术焊接成型,焊接完毕后,将所述通风层安装在座椅内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