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汽车驾驶座侧护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141发布日期:2019-08-07 01:3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汽车驾驶座侧护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汽车驾驶座侧护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汽车必备件之一,其安装在车身钣金上。为了座椅的美观,驾驶员座椅侧面都需要安装塑料侧护板。现有汽车座椅侧护板的安装基本上都是通过螺钉固定到座椅侧边板上。但是由于侧护板主要是装饰作用,其功能性极差,且对于驾驶新手而言,并不能够很好的找到座椅调节按钮,调节最好的坐姿。

另外,传统汽车驾驶位座椅左侧并没有手肘支撑,一般通过车门托板进行支撑,但是由于坐姿高低或者驾驶者身形等因素并不能够很好的支撑,容易导致手臂疲劳,影响驾驶的舒适度。本申请借鉴客车活动扶手设计出一种功能多样的驾驶座侧护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汽车驾驶座侧护板结构,它在传统的驾驶座侧护板上安装带有无线调节座椅功能的手肘托板,能够进行用左手手肘的支撑,且同时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座椅的调节,避免传统的驾驶座侧护板功能单一的问题,给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驾驶座侧护板、镶嵌卡接槽、棘轮旋转轴、连接杆、万向旋转轴、手肘托、座椅调节按钮、供电插口、电源插孔;所述的驾驶座侧护板的外侧壁设置有镶嵌卡接槽,镶嵌卡接槽的右侧固定有棘轮旋转轴,棘轮旋转轴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通过万向旋转轴与手肘托底部右侧连接,手肘托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座椅调节按钮,手肘托的下端左侧设置有供电插口,供电插口与镶嵌卡接槽左侧的电源插孔相互配合插接进行供电。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肘托的内部集成微型锂电池和无线控制模块,微型锂电池与供电插口连接,并在电源插孔的插接配合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线控制模块与行车电脑进行连接,控制座椅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杆的旋转角度为0-45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棘轮旋转轴由棘爪、棘轮、活动盘以及挡点组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汽车驾驶座侧护板结构,它在传统的驾驶座侧护板上安装带有无线调节座椅功能的手肘托板,能够进行用左手手肘的支撑,且同时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座椅的调节,避免传统的驾驶座侧护板功能单一的问题,给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驾驶座侧护板1、镶嵌卡接槽2、棘轮旋转轴3、连接杆4、万向旋转轴5、手肘托6、座椅调节按钮7、供电插口8、电源插孔9、微型锂电池10和无线控制模块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驾驶座侧护板1、镶嵌卡接槽2、棘轮旋转轴3、连接杆4、万向旋转轴5、手肘托6、座椅调节按钮7、供电插口8、电源插孔9;所述的驾驶座侧护板1的外侧壁设置有镶嵌卡接槽2,镶嵌卡接槽2的右侧固定有棘轮旋转轴3,棘轮旋转轴3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顶端通过万向旋转轴5与手肘托6底部右侧连接,手肘托6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座椅调节按钮7,手肘托6的下端左侧设置有供电插口8,供电插口8与镶嵌卡接槽2左侧的电源插孔9相互配合插接进行供电。

其中,所述的手肘托6的内部集成微型锂电池10和无线控制模块11,微型锂电池10与供电插口8连接,并在电源插孔9的插接配合进行充电;所述的无线控制模块11与行车电脑进行连接,控制座椅调节;所述的连接杆4的旋转角度为0-45度;所述的棘轮旋转轴3由棘爪、棘轮、活动盘以及挡点组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进行驾驶过程中,左手手肘够不到左侧车门托板时,通过将棘轮旋转轴3、连接杆4的配合将手肘托6向上抬起至合适的高度,并与左手手肘的支撑,同时,手肘托6在万向旋转轴5的配合下可进行多角度的旋转,以保证最佳的托举状态,另外,手肘托6表面的座椅调节按钮7进行坐姿调节,方便新手司机更快的找到按钮。

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传统的驾驶座侧护板上安装带有无线调节座椅功能的手肘托板,能够进行用左手手肘的支撑,且同时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座椅的调节,避免传统的驾驶座侧护板功能单一的问题,给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