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4660发布日期:2019-05-11 00:5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车。



背景技术:

电能,是指使用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电能既是一种经济、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电能被广泛应用在动力、照明、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电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电能的产生由于数量有限性或者在长距离传输的过程中传输介质发生故障,此时,用电单位或居民就会断电。现有解决方式当中通常通过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但是柴油发电机笨重难移动,且同一时刻的供电量有限,储能式应急电源车以其能量存储量大、便捷的移动性、稳定安全性、经济实用性更易获得应急电源车市场的青睐。

现有技术当中,由于在应急电源车的车厢内装载有许多的发电设备,这些发电设备经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或者需要定时检查维修,这些发电设备内包含许多复杂的线路,维修工人在检修时需要自带一个照明工具以检查电路元器件,给维修工人带来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给应急电源车内的发电设备检修过程中操作工人操作不便的问题。

一种电源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侧围及设于所述侧围底部的底盘,所述侧围包括左侧围及右侧围,所述车体包括:

一驾驶室,其内设有一DVD/GPS总成;

一供电室,其与所述驾驶室通过一个前隔板相隔,所述前隔板上设有第一推拉门,所述供电室设有充电口、输入输出电控箱、主机箱、控制柜、电池组、固定架及第一照明装置,所述充电口设于所述左侧围上,所述输入输出电控箱设于所述侧围左侧,且邻近所述充电口设置,所述主机箱、所述控制柜及所述电池组从前至后依次设于所述固定架顶部,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输入输出电控箱上设有一输入输出口,所述左侧围上设有一电控箱检修上掀门,所述电控箱检修上掀门与所述输入输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吊装于所述车体的车顶,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包括滑轨、收容于所述滑轨内的滑轮及与所述滑轮连接的光源组件,所述滑轨设于所述车顶底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轮相对于所述滑轨滑接,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液压杆及设于所述第一液压杆末端的第一照明灯,所述第一液压杆与所述滑轮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相对于所述第一液压杆铰接;

一工具间,其通过一后隔板与所述供电室相隔,所述后隔板上设有第二推拉门,所述工具间内设有若干线缆盘、一蓄电池充电一体机及一指示系统,所述指示系统设于所述右侧围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顶部设有长排警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顶部从前至后还设有一车载空调与一第二照明装置,所述车载空调靠近所述长排警示灯设置,所述第二照明装置包括一轴承座、设于所述轴承座内的第二液压杆及设于所述第二液压杆顶部的第二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室内还设有若干防静电贴,所述防静电贴贴于所述侧围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室设有两个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充电机与所述电池组集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室内设有两个折叠坐凳,所述两个折叠坐凳并列设于所述右侧围上,且靠近所述电池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工具间还设有两个储物箱,所述两个储物箱并列吊装于所述侧围的车顶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车还包括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控制箱及四个电动支撑腿,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电动支撑腿的升降,所述控制箱设于所述两个储物箱底部,所述四个电动支撑腿分为两组,一组包括两个所述电动支撑腿,一组设于所述供电室的所述底盘底部,另一组设于所述工具间的所述底盘底部,且每组的两个所述电动支撑腿的连线均与所述侧围的纵轴线垂直。

上述电源车,通过将整个车体分为驾驶室、供电室及工具间,便于作业操作;驾驶室设置一个DVD/GPS总成,便于车辆的导航与定位;通过在供电室内设置充电口、输入输出电控箱、主机箱、控制柜及电池组用于车内电池组充电、对外供电及供电过程中的控制;供电室内还是有第一照明装置,正常情况下用于供电室内的照明,当供电设备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第一照明装置上的第一照明灯可相对车体进行滑动与转动,便于操作工人对供电设备的检修;供电室内还设有折叠坐凳,用于给工作人员休息;在工具间设有蓄电池及充电一体机,用于给车内的小型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工具间还设有线缆盘、储物箱及指示系统,以保证车辆供电的正常进行。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各种场所供电,保证人民活动的正常秩序,同时设有第一照明装置便于车内发电设备的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车的内部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中的第一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车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车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车的右侧内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车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车体10,车体10包括侧围11及设于侧围11底部的底盘12,侧围11与底盘12之间围成的空间为车厢,侧围11包括左侧围111及右侧围112,车体10包括三个区域,分别为:驾驶室100、供电室200、工具间300。

其中,驾驶室100内设有有DVD/GPS总成101,用于车辆的导航与定位,同时集倒车显示多种功能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在驾驶室100内还设有主座椅与副座椅,供驾驶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乘坐。

供电室200与所述驾驶室100通过一个前隔板201相隔,所述前隔板上设有第一推拉门202,通过打开第一推拉门202可连通驾驶室100与供电室200。所述供电室200设有充电口203、输入输出电控箱204、主机箱205、控制柜206、电池组207、固定架208及第一照明装置209。所述主机箱205、所述控制柜206及所述电池组207从前至后依次设于所述固定架208顶部,所述固定架208设于所述底盘12上,固定架208用于固定主机箱205、所述控制柜206及所述电池组207。其中:

所述充电口203设于所述左侧围111上,也靠近驾驶室100,在电源车的电动电池电量用完的情况下,用于给电动电池充电。

所述输入输出电控箱204设于所述侧围11左侧,且邻近充电口203设置,输入输出电控箱204上设有一输入输出口2041,输入输出口2041用于接入市电与给需电单位供电,正常情况下,输入口接入市电,紧急情况下,输出口插上输出线,将输出线接到需供电的单位。所述左侧围111上设有一电控箱检修上掀门13,所述电控箱检修上掀门13与所述输入输出口2041相对应。电控箱检修上掀门13的设置便于输入输出口2041的使用。

主机箱205设于所述固定架208顶部,在不需要供电的情况下,输入输出口2041中的输入口接市电,当市电断掉需要改电源车进行供电时,主机箱205将电池组207中的电力进行整合转换。

所述控制柜206设于主机箱205与电池组207之间,控制柜206对电力大小及稳定性进行控制。

电池组207设于固定架208顶部,是应急供电的电量来源。在本实施例中,供电室200设有两个所述电池组207,所述电池组207的充电机与所述电池组207集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为方便供电室200的发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及出现问题情况下的检修,在供电室200内还设有一第一照明装置209,所述第一照明装置209吊装于所述车体10的车顶。所述第一照明装置209包括滑轨2091、收容于所述滑轨2091内的滑轮2092及与所述滑轮连接的光源组件2093。所述滑轨2091设于所述车顶10底部,所述滑轨209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轮2092相对于所述滑轨2091滑接。所述光源组件2093包括第一液压杆20931及设于所述第一液压杆20931末端的第一照明灯20932,所述第一液压杆20931与所述滑轮2092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20932相对于所述第一液压杆20931铰接。当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液压杆20931的活塞杆不伸长,第一照明装置209用于供电室200的正常照明。当供电室200内的设备需要检修时,启动第一液压杆20931,使第一照明灯20932往下移动,且可相对滑轨2091滑动以靠近供电设备,因第一照明灯20932相对活塞杆末端铰接是铰接的,可以转动,便于给操作工人转动给不同方向的照明。

此外,供电室200内还有设有若干防静电贴,所述防静电贴贴装于所述侧围11内侧。因在干燥的冬季,与发电设备的接触易产生静电,静电会给整个电源车内的设备带来损伤。防静电贴贴吸收静电,防止设备受到静电的损害。

所述供电室200内设有两个折叠坐凳2010,所述两个折叠坐凳2010并列设于所述右侧围112上,且靠近所述电池组207设置。折叠坐凳2010用于供工作人员进行休息用。

工具间300通过一个后隔板301与供电室200相隔开,隔板301上设有一第二推拉门302,通过推动推拉门302,可以联通工具间300与供电室200。所述工具间300内设有若干线缆盘303、一蓄电池充电一体机304及一指示系统305,所述指示系统305设于所述右侧围112上。其中:

所述线缆盘303放置于所述底盘12顶部,线缆盘303用于将市电接到输入输出电控箱204的输入口上。在本实施例中,工具间300内设有两个线缆盘303。

一蓄电池充电一体机304用于启动车内供电系统,如给车内的小型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如导航仪等。蓄电池及充电一体机304上的充电机给蓄电池充电。

指示系统305上设有多个操作按键。指示系统304用于对整个供放电系统进行监控显示,可显示电量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可按压上面的紧急停止开关停止工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此外,工具间300还设有两个储物箱306,所述两个储物箱306并列吊装于所述车体10的车顶底部。储物箱306用于存放一些维修工具。

进一步地,在驾驶室100的顶部设有一长排警示灯14,用于作业警示,工作时开动警报,提示闲人本车为危险区域,请勿靠近与进入。

所述车体10顶部从前至后还设有一车载空调15与一第二照明装置16,所述车载空调15靠近所述长排警示灯14设置,由于供电室200内产热量较大,为了保护车体10内的各种设备,车载空调20用于给车内设备降温,防止设备高温损坏或高温引起火灾。所述第二照明装置16包括一轴承座161、设于所述轴承座161内的第二液压杆162及设于所述第二液压杆162顶部的第二照明灯163。第二照明灯163可相对于车体10上下升降与转动,便于照亮周围环境的各个方位。

为保证车辆在供电过程中保持平稳,在电源车上还设有一支撑组件20。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控制箱21及四个电动支撑腿22,所述控制箱21设于储物箱306底部。所述四个电动支撑腿22设于所述底盘12底部,所述四个电动支撑腿22分为两组,一组包括两个所述电动支撑腿22,一组设于所述供电室200的所述底盘12底部,另一组设于所述工具间300的所述底盘12底部,且每组的两个所述电动支撑腿22的连线均与所述侧围11的纵轴线垂直。所述控制箱21控制所述电动支撑腿22的升降。当电源车在供电状态时,控制箱21控制电动支撑腿22下降并支撑与地面上,更进一步地保证了车辆的平衡稳定。

上述电源车,通过将整个车体分为驾驶室、供电室及工具间,便于作业操作;驾驶室设置一个DVD/GPS总成,便于车辆的导航与定位;通过在供电室内设置充电口、输入输出电控箱、主机箱、控制柜及电池组用于车内电池组充电、对外供电及供电过程中的控制;供电室内还是有第一照明装置,正常情况下用于供电室内的照明,当供电设备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第一照明装置上的第一照明灯可相对车体进行滑动与转动,便于操作工人对供电设备的检修;供电室内还设有折叠坐凳,用于给工作人员休息;在工具间设有蓄电池及充电一体机,用于给车内的小型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工具间还设有线缆盘、储物箱及指示系统,以保证车辆供电的正常进行。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各种场所供电,保证人民活动的正常秩序,同时设有第一照明装置便于车内发电设备的检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