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6382发布日期:2019-07-10 09:5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的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在碰撞事故中,乘坐人员往往会由于碰撞中的能量或惯性影响向车辆前方甩出,进而造成乘员受伤。现有的车辆结构中,往往仅能通过车辆的整体结构提高对于碰撞的防护效果,但乘员在车辆座椅上仍难以避免在事故中出现受伤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碰撞事故时实现对于乘员的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本体以及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有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其中,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相对于车辆前行方向的前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滑轨之上,所述第二底座可沿所述滑轨朝向所述第一底座进行运动;所述座椅本体通过支撑杆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底座之上;

所述第一底座之上设置有采用弧形结构的支撑槽体,所述支撑杆件延伸至所述支撑槽体内部,其中,所述支撑杆件包括有位于所述支撑槽体外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槽体内部的第二端部,所述座椅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之上,所述支撑杆件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采用弧形结构进行延伸;所述第一底座之中设置有气流管道,气流管道连接至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之上的空气压缩机之中;所述气流管道延伸至所述支撑槽体的侧端部,且所述气流管道的端部位于所述支撑杆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支撑槽体的底端部之间;

所述第一底座之中还设置有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延伸至所述气流管道的侧端部,所述第二底座之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导流管道之中的导流杆件,所述导流杆件的直径小于所述导流管道的直径,所述导流杆件的端部设置有导流端体,所述导流端体贴合于所述导流管道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流管道包括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管段,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延伸至所述支撑槽体之中,所述第二管段连接至所述空气压缩机之中;所述导流管道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管段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的结构设置以使得气流管道与导流管道之间的相互导通效果得以改善。

上述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中,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导流管道在导流端体的作用下形成封闭状态,此时,气流管道中的气流均朝向支撑槽体内输出,以对于支撑槽体中的支撑杆件形成良好的气流支撑作用,进而使得座椅本体得以稳定支撑。当车辆遭遇碰撞事故时,第二底座朝向第一底座运动,以使得第二底座之上的导流杆件驱使导流端体运动至气流管道内部,此时,气流管道相对于导流管道处于开放状态,故气流管道以及支撑槽体内的气流会经由导流管道输出。支撑槽体的支撑管道由于不再受到气流支撑,故会朝向支撑槽体内部进行运动,以使得座椅本体的高度下降;同时,由于支撑槽体与支撑杆件均采用弧形结构,故支撑杆件运动过程中还会使得座椅本体在一定幅度内后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遭遇碰撞事故时使得车辆座椅自行进行沉降,以使得车辆重心得以降低,避免乘员被甩出;同时,上述车辆座椅下降过程中的向后倾斜致使乘员可有效避免受惯性影响向前偏离,以进一步乘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座椅本体、2—第一底座、3—第二底座、4—支撑杆件、401—第一端部、402—第二端部、5—支撑槽体、6—气流管道、601—第一管段、602—第二管段、7—空气压缩机、8—导流管道、9—导流杆件、10—导流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本体1以及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有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3,其中,所述第二底座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相对于车辆前行方向的前侧,所述第二底座3设置在滑轨之上,所述第二底座3可沿所述滑轨朝向所述第一底座2进行运动;所述座椅本体1通过支撑杆件4连接至所述第一底座2之上;

所述第一底座2之上设置有采用弧形结构的支撑槽体5,所述支撑杆件4延伸至所述支撑槽体5内部,其中,所述支撑杆件4包括有位于所述支撑槽体4外部的第一端部40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槽体4内部的第二端部402,所述座椅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401之上,所述支撑杆件4在所述第一端部401与所述第二端部402之间采用弧形结构进行延伸;所述第一底座2之中设置有气流管道6,气流管道6连接至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之上的空气压缩机7之中;所述气流管道6延伸至所述支撑槽体5的侧端部,且所述气流管道6的端部位于所述支撑杆件4的第二端部402与所述支撑槽体5的底端部之间;

所述第一底座2之中还设置有导流管道8,所述导流管道8延伸至所述气流管道6的侧端部,所述第二底座402之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导流管道8之中的导流杆件9,所述导流杆件9的直径小于所述导流管道8的直径,所述导流杆件9的端部设置有导流端体10,所述导流端体10贴合于所述导流管道8的内壁。

上述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中,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导流管道在导流端体的作用下形成封闭状态,此时,气流管道中的气流均朝向支撑槽体内输出,以对于支撑槽体中的支撑杆件形成良好的气流支撑作用,进而使得座椅本体得以稳定支撑。当车辆遭遇碰撞事故时,第二底座朝向第一底座运动,以使得第二底座之上的导流杆件驱使导流端体运动至气流管道内部,此时,气流管道相对于导流管道处于开放状态,故气流管道以及支撑槽体内的气流会经由导流管道输出。支撑槽体的支撑管道由于不再受到气流支撑,故会朝向支撑槽体内部进行运动,以使得座椅本体的高度下降;同时,由于支撑槽体与支撑杆件均采用弧形结构,故支撑杆件运动过程中还会使得座椅本体在一定幅度内后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自沉降处理的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遭遇碰撞事故时使得车辆座椅自行进行沉降,以使得车辆重心得以降低,避免乘员被甩出;同时,上述车辆座椅下降过程中的向后倾斜致使乘员可有效避免受惯性影响向前偏离,以进一步乘员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气流管道6包括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管段601,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管段602,其中,所述第一管段601延伸至所述支撑槽体5之中,所述第二管段602连接至所述空气压缩机7之中;所述导流管道8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管段601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的结构设置以使得气流管道与导流管道之间的相互导通效果得以改善。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