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368发布日期:2019-08-13 20:5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国家规定客车的乘客区域需布置有后向轮椅空间区域,且需要安装轮椅空间约束系统,包括安全带。现有的客车轮椅区安全带安装在扶手管上,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扣锁的固定部位直接通过螺栓从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固定部位的圆孔、平垫圈、弹簧垫圈、扶手管和螺母,以将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扣锁固定在扶手管上。

然而,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扣锁的固定部位和圆形的扶手管的接触是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容易导致螺栓的锁紧力降低,在车辆行驶抖动中会造成安全带固定螺母的松动和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不能对使用者提供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和包括该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带安装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用于将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锁扣安装到车辆扶手管上,所述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或所述安全带锁扣的连接部;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扶手管;以及第一垫块,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扶手管之间,且所述第一垫块与所述扶手管的外表面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均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连接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扶手管,以能够调整自身的姿态。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件和锁止件,该紧固件构造为T形形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与所述头部相对的尾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扶手管并与所述锁止件相配合,所述头部止挡所述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间隙配合地设置在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垫块之间。

可选地,所述杆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止挡结构,以防止所述第一垫块朝向所述头部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止挡结构构造为块状的凸起,所述第一垫块朝向所述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的凹槽,以使得所述第一垫块朝向所述头部的第二侧表面与所述连接件接触;或者,所述止挡结构构造为径向凸缘。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垫块和所述锁止件之间的弹簧垫圈和平垫圈。

可选地,所述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垫块,该第二垫块设置在所述扶手管和所述锁止件之间,且所述第二垫块与所述扶手管和所述锁止件之间均为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块朝向所述扶手管的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垫块朝向所述扶手管的第三侧表面均构造为曲面。

可选地,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扶手管之间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块朝向所述扶手管的第一侧表面和所述锁止件朝向所述扶手管的侧表面均构造为曲面。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止挡结构之间的弹簧垫圈和环形压块。

可选地,所述杆部的所述尾端设置有外螺纹,以与所述锁止件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头部设置有用于与工具配合的六角沉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通过将安全带卷收器或安全带锁扣连接到连接件上,并在此之后通过固定组件将连接件安装在扶手管上,能够实现安全带卷收器或安全带锁扣的安装,其中,连接件和扶手管之间设置的第一垫块与扶手管的外表面和连接件之间均为面接触,能够避免连接件与扶手管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和车辆行驶抖动造成的安全带安装结构的松动或失效,提高安全带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固性。本公开提供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安全带固定结构的车辆具有与该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第一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第二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沿图8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第一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沿图12中F-F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管,2-连接件,21-安装孔,22-轴孔,3-紧固件,31-头部,32-杆部,33-外螺纹,34-止挡结构,35-六角沉孔,4-锁止件,41-侧表面,5-第一垫块,51-第一侧表面,52-第二侧表面,53-凹槽,54第一沉孔,6-第二垫块,61-第三侧表面,62-第四侧表面,63-第二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用于将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锁扣安装到车辆的扶手管1上,所述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2、固定组件以及第一垫块5,连接件2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或所述安全带锁扣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21,参考图15中所示),固定组件用于将连接件2连接于扶手管1,第一垫块5设置在连接件2与扶手管1之间,且第一垫块5与扶手管1的外表面和连接件2之间均面接触,参考图1、图8和图15所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通过将安全带卷收器或安全带锁扣连接到连接件2上,并在此之后通过固定组件将连接件2安装在扶手管1上,能够实现安全带卷收器或安全带锁扣的安装,其中,连接件2和扶手管1之间设置的第一垫块5与扶手管1的外表面和连接件2之间均为面接触,能够避免连接件2与扶手管1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和车辆行驶抖动造成的安全带安装结构的松动或失效,提高安全带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固性。

为了使连接件2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和坐姿变换角度,连接件2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扶手管1,以能够调整自身的姿态,参考图1和图9所示。连接件2与扶手管1活动连接,使得与连接件2连接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扣锁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和坐姿来调整空间位置和角度,以调整安全带在抽拉时的角度,使安全带能够顺畅抽拉,防止安全带在抽拉时扭曲勒紧使用者而影响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安全带在卷收器中及时产生锁止力,保障安全带为使用者乘车时提供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件3和锁止件4,该紧固件3可以构造为T形形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31和杆部32,杆部32与头部31相对的尾端依次穿过连接件2(具体为轴孔22,参考图15中所示)、第一垫块5和扶手管1并与锁止件4相配合,头部31止挡连接件2,参考图2、图7、图9和图1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连接件2、第一垫块5和扶手管1依次套设在杆部32上,并位于紧固件3的头部31和锁止件4之间,通过杆部32的尾端与锁止件4的相互配合并锁止,连接件2被安装在扶手管1上。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连接件2能够活动地套设在杆部32上,连接件2间隙配合地设置在头部31和第一垫块5之间。连接件2与杆部32为间隙配合,使得连接件2能够绕杆部32旋转,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和坐姿来调整连接件2的空间位置和角度。

为了防止连接件2被位于其两侧的头部31和第一垫块5压紧从而导致连接件2无法旋转,杆部32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止挡结构34,以防止第一垫块5朝向头部31的方向移动。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止挡结构3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止挡结构34可以构造为块状的凸起,参考图2和图7中所示,第一垫块5朝向头部3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凸起的凹槽53,以避免对第一垫块5朝向头部31的第二侧表面52与连接件2的接触造成干涉。凸起与凹槽53配合,能够使头部31和第一垫块5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连接件2的间隙,以使得连接件2能够不被压紧地自由转动,由此连接件2与第二侧表面52面能够接触,以提高连接件2安装的稳固性。

还可以的是,止挡结构34可以构造为径向凸缘,参考图9和图14中所示,该径向凸缘抵接第二侧表面52,用于止挡第一垫块5朝向头部31的移动。

为了提高锁止件4与扶手管1的连接的稳固性,避免应力集中,作为一种选择,所述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垫块6,该第二垫块6设置在扶手管1和锁止件4之间,且第二垫块6与扶手管1和锁止件4之间均为面接触,参考图2和图6所示。其中,锁止件4可以为六角螺母,杆部32的尾端可以设置有外螺纹33,通过旋转六角螺母能够与杆部32尾端的外螺纹33相互配合以将第二垫块6压紧在扶手管1上,方便固定组件的安装和拆卸,并且能够与第二垫块6朝向锁止件4的第四侧表面62为面接触,避免拧紧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止挡结构34可以构造为块状的凸起,第一垫块5的第二侧表面52上形成有与凸起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53,参考图2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垫块5与扶手管1之间为面接触,因此,凸起和凹槽53相互配合能够使得第一垫块5朝向头部31的第二侧表面52与连接件2面接触,同时,能够限制杆部32绕其自身轴线的转动,继而允许六角螺母的拧紧和松开。另外,杆部32的外表面和第二侧表面52可以设置有多对相互配合的块状的凸起和凹槽53,以防止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的凸起断裂。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圆管状的扶手管1,第一垫块5朝向扶手管1的第一侧表面51和第二垫块6朝向扶手管1的第三侧表面61可以均构造为曲面,以与扶手管1面贴合,参考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侧表面51和第三侧表面61的曲面形状与扶手管1的外表面相配合,以完全贴合扶手管1的外表面,避免出现连接失效。

为了防止松动,所述固定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垫块6和锁止件4之间的弹簧垫圈和平垫圈,参考图2所示。其中,第二垫块6朝向锁止件4的第四侧表面62可以设置有第二沉孔63,所述弹簧垫圈和所述平垫圈可以容纳于该第二沉孔63中,参考图2和图6所示。锁止件4与杆部32的尾端配合锁紧时,锁止件4能够压紧弹簧垫圈,弹簧垫圈的弹力能够进一步将第一垫块5和第二垫块6压紧在扶手管1上,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垫块5和第二垫块6出现松动和脱落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的工作稳固性和安全性。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第二垫块6,而是通过锁止件4与扶手管1之间形成面接触,参考图9所示。由于锁止件4与扶手管1之间形成面接触,因此能够避免锁止件4与扶手管1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圆管状的扶手管1,第一垫块5朝向扶手管1的第一侧表面51和锁止件4朝向扶手管1的侧表面41均可以构造为曲面,参考图9、图10和图12所示。第一侧表面51和侧表面41的曲面形状与扶手管1的外表面相配合,以完全贴合扶手管1的外表面,避免出现连接失效。

此外,为了防止松动,所述固定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垫块5和止挡结构34之间的弹簧垫圈和环形压块,参考图9所示。

在本公开提供的这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止挡结构34可以构造为径向凸缘,参考图2和图9中所示,连接件2套设在该径向凸缘上或设置在径向凸缘与头部31之间,第一垫块5可以构造有用于容纳弹簧垫圈和环形压块的第一沉孔54。旋转杆部32使得杆部32的尾端与锁止件4配合锁紧,此时径向凸缘能够压紧位于第一沉孔54内的弹簧垫圈,弹簧垫圈的弹力能够进一步将第一垫块5压紧在扶手管1上,从而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垫块5出现松动和脱落现象,进一步提高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的工作稳固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可以套设在径向凸缘上,因此第一垫块2的第二侧表面52上可以不设置凹槽53,也可以实现连接件2与第二侧表面52的面接触,以防止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此外,为了方便旋转紧固件3的杆部32,从而使杆部32能够与锁止件4配合锁紧,紧固件3的头部31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工具配合的六角沉孔35,参考图8和图14所示。紧固工具能够伸入六角沉孔35中,操作者旋转紧固工具就可以实现紧固件3和锁止件4的配合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该车辆安全带安装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