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浮动式气压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8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浮动式气压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制动装置,提供了一种汽车用的气压推动的浮动式制动蹄及其回位弹簧和可调整的制动蹄支承。
汽车的制动过程是,由制动踏板的作用。制动气室推动制动推杆,使制动凸轮转动,驱使制动蹄张开压向制动鼓,使制动蹄和制动鼓间产生摩擦,在摩擦的作用下,车轮转速降低,此时,车轮的园周速度小于汽车速度,车轮便在路面上滑移,由于轮胎和路面的作用。路面对车轮产生一个与汽车行进方向相反的力,这就是制动力。
当放松制动跨板时,制动室的压缩空气流回制动阀排空,制动蹄被回位弹簧拉回,制动作用消除。
制动蹄上铆有摩擦片,制动蹄的一端装在偏心支承销上,两制动蹄各以一个偏心销为轴成合抱铰链状,可转动。如前所述,当制动蹄被制动凸轮推动时,就绕偏心支承销转动去摩擦制动鼓,就象合抱的双臂以肩部为铰链分开一样。
这种制动装置,制动蹄只能以一端为轴转动,当制动蹄面与制动鼓摩擦时,经常磨损着摩擦片,而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不能及时得到调整,这就使制动蹄与制动鼓的接触不完全。于是形成制动蹄面磨擦片局部过热烧熔,当汽车在重载下长距离大坡时,就需要由外加高位水箱冷却水系统去冷却制动装置,以避免制动装置失灵。这种外加高位冷却水系统增加了汽车构件的复杂和驾驶操作的麻烦。
同样是由于这种制动装置的制动蹄一端是铰链在偏心支承销上。而制动蹄面摩擦片经常都在磨损,要使各轮制动蹄达到同步的调整是困难的,往往调整频繁而效果不佳。这就产生制动粗暴、震动大、噪声尖励、甩尾、制动蹄咬死、甚至蹄断裂等等。不但使磨擦片迅速损耗,轮胎磨损大,而且这种装置的制动失灵,使用不良还是行车肇事的原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核心是解除制动蹄在偏心支承销上的固定状态,而使两制动蹄只是平面地放置于支承座上。那么,当制动蹄被制动凸轮推动去接近高速转动的制动鼓时,由于制动蹄面上各点要达到同一园周速度,这时制动蹄又成了可以各向浮动的,因此蹄面某一部位与转动着的制动鼓的接触,迅速变成了整个制动蹄面与制动鼓的接触,这样的制动作用,效果显著。由于制动蹄与制动鼓的接触面大了,就不致产生局部过热烧熔。
由于制动蹄一端,平面地置于支承座上,当制动解除要使制动蹄回到非制动位置,就必须增加回位弹簧。同时,为使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间隙便于调整,安装在制动底板上的制动蹄自由端的支承座要改作成可调整的。
这种新的全浮动气压制动装置,免除了旧装置的缺点,制动时轻重缓急分明,制动平稳,可应急制动,制动灵敏可靠,减少了行车肇事的发生,使用安全,调整方便。节约制动片、制动鼓、轮胎的磨损。
实施例描述,见附图。
以解放牌汽车为例,实施上述发明,只需将原制动蹄从偏心销一端平面K处切开,这样,当发生制动时,制动蹄就可以各向移动(浮动)地去接触制动鼓,达到制动蹄与制动鼓的全面接触。但是制动蹄既已解除了与偏心销的铰接,要使制动蹄在解除制动时,仍离开制动鼓回到非制动的支承位置,就必须在原来的回位弹簧之外,再增加一根回位弹簧,增加的回位弹簧安装在两制动蹄之间与原来的回位弹簧平行对称。同时,由于回位弹簧也担负着吊拉制动蹄的作用,可按需要安装回位弹簧的支挡片,这种支挡片可安装在制动底板上。
这种实施的主要方面如上述是将原制动蹄与偏心销铰接的一端从K处切开,则偏心销外套就成了新的浮动式制动蹄的支承面,为使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间隙调整方便,可作如下的改造第一、将偏心销外套改换成外形六方内有偏心销孔的制动蹄支承垫块,这个垫块在四个方向上都可以依次按需要与制动蹄浮面K处接触,就能达到调整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间隙。第二、将原来铆接在制动底板上的制动蹄支承座改为螺栓连接,这样,制动蹄支承座就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此外,制动凸轮转角的调整也可以改变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间隙。
经过上述改造的新型气压浮动式制动装置,已在贵州省石油公司的解放牌四吨货车上使用25,000余公里。在山区长途行驶中使用安全可靠。实践证明,制动蹄面与制动鼓的接触可达95%。在同样的载荷及行车速度下,制动距离可缩短25~45%。
1-制动气室;2-推杆;3-制动凸轮;4、5-制动蹄(铆着蹄面磨擦片);6-带偏心孔的支承垫块;7、8-回位弹簧;9-制动鼓;10-制动底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压制动装置,由制动气室、推杆、制动凸轮、偏心销外套、制动蹄、制动鼓和制动底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偏心销外套是六方体的支承垫块,用以调整制动蹄与制动鼓的间隙。
2.按1所示的气压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上装有回位弹簧。
3.按1、2所示的气压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可调整的螺栓连接的制动蹄支承座。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解除制动蹄另一端的铰链而代之以可调整的支承及拉连两蹄的回位弹簧,使制动蹄为全浮动状态。制动时,蹄面受力成为切向全面搓挤式,免除了蹄的局部冲击。因而克服了旧有的缺点。实测蹄面接触可达95%。制动距离缩短25~45%,可应急制动。使用安全可靠。并节约制动片、铝铆钉45%。
文档编号B60T13/24GK86207768SQ86207768
公开日198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14日
发明者庞桂明, 杨励强 申请人:贵州省石油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