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54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试采设备,特别是用于油田勘探、测井试井作业的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
在现有的测试设备中,传统的钢丝试井设备是利用钢丝起下井下仪器,作业人员只能在现场采集资料,回基地再进行读卡、解释的工作,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外,该类试井设备在传动方面采用的是机械传动或半机械半液压的方式,整套系统体积大,绞车运转速度不平衡,无法与性能先进,要求起下速度平稳的井下仪器相匹配,影响了井下仪器的使用精度,从而也直接影响井下参数的准确度。
随着油田试采设备的不断更新,现油田使用的一种电缆测试设备克服了钢丝试井设备的不足,该设备采用液压驱动,通过电缆将井下地层参数信息直接传到地面,实现了现场直读井下参数,并进行同步分析,处理的目的,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精度,减轻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但该设备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电缆试井车的关键是绞车,公知的绞车为链条传动减速,绞车与链轮一体,整体尺寸庞大,链条传动方式使动力传递路线长、机械效率低、噪音大,而且绞车的周围极易被污染,工作环境差,影响工作效率。
2.在液压传动系统中,系统的压力受油路通径的影响,当现场作业需要时,系统在短时间内要实现快速卸荷降压,多余的油液通过安全阀流回油箱,而现有的回路受到油路通径限制而无法快速卸荷;另外,当需要绞车超低速时,只有降低油泵的排量,但又受到油泵最低转速的限制,因此,无法实现稳定的超低速运转。
3.由于井下及地面仪器的不断改进,对该设备的车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井下精密仪器的使用一是要求操作舱为恒温,即操作舱壁具有隔热保温的性能,而现有的操作舱隔热处理是在舱壁内外蒙皮之间填冲泡沫板材,板材与骨架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缝隙,保温隔热效果差。二是要求绞车舱应具有良好的视线,同时又具有遮雨防盗的功能。公知的绞车舱遮盖形式有两种,帆布和铝合金卷帘门,帆布蓬的防盗性能差,而铝合金卷帘门由于其推拉轨道长,容易变形,给开启带来了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更为适用的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该车简化了绞车结构,改进了液压系统,使绞车的速度范围扩大,控制的灵敏度提高,实现了绞车稳定的超低速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改进操作舱和绞车舱的设施,增设了用于保护井下精密仪器的气垫夹紧式仪器架。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案是该车基本保持公知电缆试井车型的传动结构及外部结构形式。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机中,绞车采用大减速比、体积较小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取代结构庞大的一般形式减速箱及链轮、链条减速机构。该减速器直接插装在绞车防磁滚筒一端的中孔部位。缩短了动力传动路线,提高传动效率,实现全封闭传动,从而有效的降低传动时的噪音及运转不平稳等现象。
特征之二是在液压传动系统中,主回路上增设一条直接通往油箱的大通径旁路。通过操作旁路上的旁通阀,调节阀可以实现快速卸荷,稳定低速运转及超载卸荷保护等。
特征之三是在绞车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保护井下仪器的气垫夹紧式仪器架,该仪器架分为两层,每层的下部设有V型固定槽,防止井下仪器的左右移动,上部设置有若干个装在气垫盒内的气垫,该气垫经过充气后将仪器压紧,起到防止上下窜动和防震作用。
绞车舱的顶上部设有采用气弹簧支撑的遮雨盖板,天晴时可撑起,开阔了操作员的视线,为井口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操作舱的隔热处理上,摒弃了过去的隔热泡沫板,而采用液体发泡固化填充隔热技术制成的隔热层,使隔热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实现了恒温。
另外,绞车遮盖形式,采用铝合金卷帘门和下部双开门相结合的方式,缩短了铝合金卷帘门的滑动轨道长度,尽可能消除因长期使用变形导致推拉困难,同时克服了帆布蓬不防盗的缺点。
下面利用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绞车装置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仪器架主视图;图4是图3中仪器架的侧视图;图5是图3中气路控制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传动系统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棚结构示意图。
参看
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汽车底盘1,车棚2内由隔板将其隔为操作舱5和绞车舱12,操作舱5中设有操作台4上,车上所有控制元件均集中在操作台4上,可以实现绞车7的转动控制、底盘1的启动、熄火和发动机速度的控制以及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的压力控制等,标号3是空调。绞车舱5中设有绞车装置7、冷却器8、排丝机构10、测量头11、刹车机构9、仪器架13等、标号14是油箱。动力取自发动机,经过全功率取力器,传递经液压系统6、驱动绞车装置7,完成起下电缆的工作。
参看图2.该绞车由防磁滚筒22,行星齿轮减速器28、支架23、轴承座总成组成。其中,支承架23将行星齿轮减速器28托起,通过紧固件25连接,并插装在防磁滚筒22的中孔部位,通过紧固件27连接成一体,端面24用于连接液压马达。防磁滚筒22右端具有一突出轴头22a,轴头22a上安装支承用的轴承座总成。轴承座总成由轴承座29,油封30、38,轴承盖31、35,轴承32组成。内设纸垫34,通过螺栓33连成一个整体,轴承盖35上装有黄油嘴,用于轴承润滑,轴用弹性档当圈37用于轴承的轴向定位,当动力由马达传到行星齿轮减速器28时,行星齿轮减速器28将速度降低,直接传给防磁滚筒22,实现电缆起下的功能。
参看图3.图4.图5.图中显示了气垫气路来源以及仪器架上气垫安装位置,从原车储气筒的高压气体44,经过减压阀43,气开关41、42,到各气垫39,气垫39安装在气垫盒40内,气垫盒40固定在仪器架46上,仪器架46分上下两层,可放置两层井下仪器,每层下部铺有V型固定槽45,防止井下仪器左右移动,上部的气垫经过充气后将仪器压紧,起到防止上下窜动和防震的作用,保护了井下仪器。
参看图6.此为多功能电缆试井车的液压系统传动原理示意图。油泵52与油马达54通过两根高压主油管线55、56直接相连,构成闭式传动的主回路,油液通过油泵52上附带的补油泵从油箱49中吸取,经滤清器51过滤后进入主回路,液压油按照油泵52-→主油管线-→油马达54-→主油管线-→油泵52顺序完成闭式循环。一部分油通过油泵52、油马达54之卸油口经回油管线及冷却器50回到油箱49,同时由安全阀53溢出的油液也返回到油箱49。油液的补充是由油泵52中的补油泵完成。通过改进设计,在主回路上增设一条直接通往油箱的大通径旁路,该旁路可以实现绞车快速卸荷、稳定低速运转及超载保护。旁路设有调节阀48,旁通阀47,通过操作旁通阀47,可以通断旁路,实现绞车转速的快速变化;通过操作调节阀48可以控制旁通的设定压力及流量,以达到控制绞车稳定低速及超载保护的目的。当需要绞车低速工作时,打开旁通阀47,则旁路接通,油泵52可以正常的排量工作,一部分油液则通过旁路流回油箱,使油马达转速降低,而液路系统压力的限定则由调节阀48来完成,通过调节达到需要的绞车速度及一定电缆张力所对应的系统压力,从而实现了绞车稳定低速及超载卸荷保护。
参见图7.图中显示了绞车舱部分车棚结构,遮雨板60,铝合金卷帘61,双开门62三部分,将绞车舱严密地遮盖住,既防尘又防盗,遮雨板60为气弹簧支撑的活动盖板,天晴时可以撑起,使操作员视野开阔,铝合金卷帘61短小、轻便,可以轻松地推拉,双开门62开闭方便,同时,用双开门62替代一部分铝合金卷帘,缩短了卷帘长度和轨道长度,降低了推拉轨道的变形可能性,同时可以方便安全上锁,起到了防盗的作用。
采用上述方案制成的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大大简化了绞车结构,并且优化了操作环境,通过对液压系统的改进,使绞车的速度范围扩大,能平稳的起下电缆,使先进的井下及地面测量仪器对电缆起下速度的要求得到保证,使测出的参数精确度大大提高。该车之大容量滚筒适用性广,若配以不同的井下及地面仪器,便可完成生产试井,中途测井,测卡、解卡,随钻测斜,打捞,射孔合成等多项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包括汽车底盘(1)、车棚(2)内设有操作舱(5)和绞车舱(12),操作舱(5)内设置有集中控制各路元件的操作台(4),绞车舱(5)中设有绞车装置(7)、冷却器(8)、排丝机构(10)、测量头(11)、刹车机构(9)、液压系统、气路系统、油箱(14)等,其特征在于a)在液压系统的主回路上,增设了旁路大通径快速卸荷系统;b)绞车装置中,防磁滚筒(22)一端的中孔部位,置放有大减速比的行星齿轮减速器(28),通过紧固件(27)连接成一体,其外露伸出部分通过紧固件(26)与支承架(23)连接,防磁滚筒(22)的另一端具有伸出轴头(22a),其上装有支承防磁滚筒(22)的轴承座总成;c)绞车舱的顶部设有气弹簧支撑的活动盖板,内侧下部设置气垫压紧式仪器架;后顶部采用卷帘门和下部双开门结合的方式;d)操作舱中的隔热板采用液体发泡固化填充隔热技术制成的隔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其特征在于旁路大通径直接由主回路通往油箱,旁路上装有旁通阀(47)、调节阀(4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垫夹紧式仪器(46)的气路来源由储气筒的高压气体(44)、经减压阀(43)、气开关(41)、(42)接各气垫(39),该仪器架(46)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的上部固装有若干个气垫盒(40),盒内装有气垫(39),下部设有V型固定槽(45),气垫(39)连接气开关(4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测井、试井作业的全液压驱动电缆测试车。该车的特点是:改变减速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采用大减速比、体积小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并在液压系统的主回路上增设了旁路大通径快速卸荷系统,扩大了绞车速度范围,实现了绞车稳定超低速运转及超载卸荷保护,使先进的井下及地面测量仪器对电缆起下速度的要求得到保证。另外,整个车棚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使该车更为适用。
文档编号B60R99/00GK2318092SQ9722550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7日
发明者沈超, 扬汉立, 汪奎光 申请人:南阳华美电缆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