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6844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的形成部分变形。
[0043]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更易于在施加冲击荷重时控制框架侧部的变形位置。
[0044]根据权利要求5及6的发明,可在减轻形成第二脆弱部的成本的同时,有效削减形成第二脆弱部的工时。
[0045]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明,可高度保持平时使用时的刚性。
[0046]根据权利要求8及9的发明,施加冲击负荷时,由于为了避免座椅变形量过大而施加了限制,会减轻对乘客就座姿势施加的影响。
[0047]并且,不用使用特殊的限制部件,可通过贯通孔周围弯曲的缘部结构,实现限制部件的机能,可削减追加限制部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
[0049]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框架的前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0050]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侧部框架的下部的说明图。
[005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脆弱部形成位置的说明图。
[0052]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脆弱部尺寸的说明图。
[0053]图6是表示后面碰撞前的脆弱部周围的说明图。
[0054]图7是表不后面碰撞后的脆弱部周围的说明图。
[0055]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限制部机能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非限定本发明,毋庸置疑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宗旨进行各种改变。还有,本说明书中,所谓交通工具,是指汽车、火车等具有车轮的在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和在地面之外移动的飞机或船舶等可以安装座椅的移动用交通工具。还有平时的就座负荷包含就座时产生的就座冲击、由于交通工具的突然起动产生的加速时的负荷等。还有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能量是由于后面碰撞时产生的巨大负荷的能量、伴随着由于后面的交通工具导致的严重追尾、倒车行驶时的严重碰撞等,不包含与平时就座时产生的负荷相同的负荷区域的负荷。
[0057]另外,所谓左右方向是指,在面向车辆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为后述的与座椅靠背框架I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另外,所谓前后方向是指,乘客就座状态下的前后方向。
[0058]图1至图8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59](车用座椅S的基本结构)
[0060]参照图1至图4,对涉及实施例的车用座椅进行说明。
[0061]车用座椅S如图1所不,由座椅靠背SI (背部)、就座部S2、头枕S3构成,座椅靠背SI (背部)及就座部S2在座椅框架F上搭载缓冲垫la、2a,披覆表皮材料lb、2b。另外,头枕S3为在头部的芯材(未图示)上配有缓冲垫3a,披覆表皮材料3b的结构。另外符号19为支撑头枕S3的头枕支柱。
[0062]车用座椅S的座椅框架F如图2所示,由构成座椅靠背SI的座椅靠背框架1、构成就座部S2的就座框架2构成。
[0063]就座框架2搭载着如上所述的缓冲垫2a,被表皮材料2b从缓冲垫2a的上面开始覆盖,且成为从下部支撑乘客的结构。就座框架2被脚部(未图示)支撑,所述脚部安装有未图示的内部导轨,在与设置于车体地板的外部导轨之间,被组装为可以前后调整位置的滑动式。
[0064]此外,就座框架2的后端部通过倾斜机构11与座椅靠背框架I连结。
[0065]倾斜机构11采用公知的机构,至少具备沿着倾斜机构11的旋转轴的倾斜轴11a,倾斜轴11a,从延伸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I (更详细为,一对侧部框架15)下方的一对侧部框架15上设置的侧部框架侧的轴贯通孔17c,以及就座框架2的后端部形成的轴插通孔Ilc的连通孔,向座椅框架F侧部突出地被穿通嵌入而设置。
[0066]另外,与倾斜机构11接合的座椅靠背框架I的下端部和就座框架2的后端部如图2所示,挂有螺旋弹簧P。
[0067]该螺旋弹簧P在座椅靠背框架I的状态为未锁定状态,且座椅靠背SI为后倾状态时,施力使座椅靠背框架I向前方转动,且该一端部Pi由座椅靠背框架I侧设置的卡止部Kl来卡止。
[0068]在此,卡止部Kl,例如,由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I的侧部框架15上的板金部件构成、其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弯曲的部分,钩挂螺旋弹簧P的一端部Pl并将其卡止。
[0069]另外,螺旋弹簧P的另一端部P2被设置于就座框架2侧的就座侧卡止部K2卡止,关于该就座侧卡止部K2,也具有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部分,螺旋弹簧P的另一端部P2钩挂在该部分上,以此卡止螺旋弹簧P的另一端部P2。
[0070]座椅靠背SI在座椅靠背框架I上装载有如上所述的缓冲垫la,被表皮材料Ib从缓冲垫Ia的上面开始覆盖,为从后方支撑乘客背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I为大致矩形状的框体,具备一对侧部框架15、15,上部框架16及连结框架18。
[0071]另外,该一对侧部框架1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侧方构成部件。
[0072]另外,侧部框架15的下端侧和连结框架18可为一体结构。
[0073]两个(一对)侧部框架15形成座椅靠背宽度,因此,设置为间隔于左右方向,向上下方向伸展的结构。而且,连结一对侧部框架15的上端部侧的上部框架16从侧部框架15向上方延伸。
[0074]本实施例涉及的上部框架16从一边的侧部框架15向上方延伸后,弯曲,延伸至另一方的侧部框架15,为呈大致U字形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弯曲的钢制管。
[0075]另外,构成该上部框架16的钢制管最好为闭合截面形状,例如,使用截面为圆形、矩形等的管。
[0076]本实施例使用的是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管。
[0077]换言之,上部框架16包括,从侧部框架15延伸在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部分(以下称为“上部框架竖起部16A”),及为了将配置在该左右方向的上部框架竖起部16A,16A上端侧(设置有就座框架2的一侧的相反侧)架起而弯曲延伸设置的支柱安装部16B,构成大致U字形状。
[0078]而且,上部框架16的上部框架竖起部16A设置为与侧部框架15的侧板15a沿上下方向在一端部侧(下端侧:延伸设置支柱安装部16B—侧的相反侧)重叠,该重叠部分固定接合于侧部框架15。另外,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16虽为截面圆形的管状部件结构,截面为矩形的管状部件也可以。
[0079]另外,以架起所述上部框架竖起部16A,16A中央略下的位置的方式,安装了上部连结框架16C。
[0080]并且,上部框架16的上方设置有头枕S3。头枕S3如上所述在芯材料(未图示)的外周部设置有衬垫材料3a,在衬垫材料3a的外周覆盖表皮材料3b构成。
[0081]而且,上部框架16设置有支柱支持部19a。在所述支柱支持部19a上,通过导向器锁(未图示)安装有支撑头枕S3的头枕支柱19 (参照图1),从而安装头枕S3。此外,本实施例中表不的是座椅靠背SI与头枕S3分开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座椅靠背SI与头枕S3 一体形成的桶式座椅。
[0082]如图2所示,构成座椅靠背框架I 一部分的侧部框架15是构成座椅靠背框架I的侦_的延伸部件,包括平板状的侧板15a,及从所述侧板15a的前端部(位于乘坐物前方侧的端部)呈U字形向内侧弯曲、并折返的前缘部15b,及从后端部呈L字形向内侧弯曲的后缘部15c。
[0083]该侧板15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框架侧部”,后缘部15c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框架延伸部”。
[0084]本实施例的前缘部15b上形成有向后缘部15c侧突出的突起部15d形成,该突起部15d上形成有用于卡止拉伸线圈弹簧35的卡止孔。
[0085]侧部框架15下方(侧板15a下方)通过连结框架18被架起。
[0086]连结框架18(中心构件)形成为架起并连结于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侧部框架15的下方。
[0087]连结框架18的两端部,分别向同方向呈略90度弯曲(该弯曲的延伸部分为“弯曲焊接部18A”)。
[0088]该连结框架18在两端形成的弯曲部分沿着由侧板15a(下部)和后缘部15c (下部)形成的内角而设置,在该状态下,弯曲焊接部18A被焊接固定在侧板15a、15a下部的内壁(面向座椅内侧一面)上。
[0089]另外,在弯曲焊接部18A上,连结框架18在被焊接于侧板15a、15a的状态下,在设置了倾斜轴Ila的位置上,以不妨碍该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