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2684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用来插入其他部件的贯通孔。
[0140]具体来说,该第二脆弱部150B是组装车用座椅S时,插入固定座椅靠背框架I的固定治具的贯通孔。
[0141]如此,在本实施例中,不需实施特别的加工,就可形成第二脆弱部150B。
[0142]而且,如上所述,构成第一脆弱部150A的侧面侧延伸部150a,向该第二脆弱部150B延伸而切口。
[0143]因此,可将特别的加工抑制在最小限度,削减成本,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0144]第一脆弱部150A及第二脆弱部150B,在后面碰撞等、对座椅靠背框架I施加指定的冲击负荷(超过平时就座时的巨大冲击负荷)时,可弯曲,可在上下方向压扁变形(参照图7及图8)。结果,可有效且稳定地吸收后倾负荷。
[0145]后面碰撞时等,乘客急速向后方移动的时候,由于受到该冲击负荷,第一脆弱部150A及第二脆弱部150B在上下方向压扁。如此,若压扁第一脆弱部150A及第二脆弱部150B,侧部框架15以其上方部(具体为形成第一脆弱部150A及第二脆弱部150B的部位的更上方)向车辆后方弯曲的方式变形,伴随该变形,侧部框架15向后倾斜。
[0146]另外,若具备能够耐抗平时就座负荷的强度,为了使第一脆弱部150A及第二脆弱部150B容易变形,可仅将构成第一脆弱部150A及第二脆弱部150B的部分的厚度变薄。
[0147](侧部框架15的作用效果)
[0148]以下参照附图,对施加了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的侧部框架15变形的样子进行说明。
[0149]图6为通常的样子,图7为施加了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的侧部框架15变形的样子。后面碰撞时,对座椅靠背框架I主要施加后倾方向的负荷。
[0150]而且,如图7所示,负荷传递给侧部框架15时,形成于侧部框架15上的脆弱部150在上下方向压扁而变形,结果,侧部框架15上方部(具体为脆弱部150的形成位置的更上方部)后倾,座椅靠背框架I变形。
[0151]而且,如上所述,脆弱部150弯曲时,通过第一脆弱部150A所具备的上侧限制部150d及下侧限制部150c,可限制脆弱部150的弯曲量不会过大(参考图8)。
[0152]S卩、如图8的白色箭头所示,施加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时,脆弱部150在上下方向压扁并弯曲,侧部框架15 (进一步为座椅靠背框架I)后倾,但脆弱部150 (第一脆弱部150A)若弯曲至一定范围,上侧限制部150d和下侧限制部150c会相互接触,限制脆弱部150(第一脆弱部150A)的弯曲量。因此,由于具备上侧限制部150d及下侧限制部150c,座椅靠背框架I的后倾量不会过大,可设定后倾量为适当大小。
[0153]并且,第一脆弱部150A上形成有侧方限制部150e,该侧方限制部150e于第一脆弱部150A水平方向的两端部,对抗挤压力量。
[0154]因此,该侧方限制部150e也是为限制脆弱部150的弯曲量不会过大而做贡献的部分。
[0155]另外,通常使用时,也可以发挥提高第一脆弱部150A附近的刚性的作用。
[0156]符号说明
[0157]S车用座椅
[0158]SI座椅靠背
[0159]S2就座部
[0160]S3 头枕
[0161]F座椅框架
[0162]I座椅靠背框架
[0163]la, 2a, 3a 缓冲垫
[0164]lb, 2b, 3b 表皮材料
[0165]11倾斜机构
[0166]Ila倾斜轴
[0167]Ilc轴插通孔
[0168]Kl卡止部
[0169]K2就座侧卡止部
[0170]P螺旋弹簧
[0171]Pl 一端部
[0172]P2另一端部
[0173]15侧部框架
[0174]15a侧板(框架侧部)
[0175]15b前缘部
[0176]15c后缘部(框架延伸部)
[0177]15d突起部
[0178]150脆弱部
[0179]150A第一脆弱部
[0180]150a侧面侧延伸部
[0181]150b后面侧延伸部
[0182]150c下侧限制部
[0183]150d上侧限制部
[0184]150e侧方限制部
[0185]150B第二脆弱部
[0186]16上部框架(侧方构成部件)
[0187]16A上部框架竖起部
[0188]16B支柱安装部
[0189]17c侧部框架侧轴贯通孔
[0190]18连结框架
[0191]18A弯曲焊接部
[0192]18a倾斜轴贯通孔
[0193]19头枕支柱
[0194]19a支柱支持部
[0195]35拉伸线圈弹簧
[0196]2就座框架
[0197]N 中心线
[0198]L边界部
【主权项】
1.一种具备位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侧方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框架侧部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施加冲击负荷时变形的脆弱部形成于该框架侧部; 该脆弱部构成为具备,从所述框架侧部后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的第一脆弱部、及在所述框架侧部上的偏离所述第一脆弱部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二脆弱部; 所述第一脆弱部向第二脆弱部的形成位置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备从所述框架侧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框架延伸部; 所述第一脆弱部形成为横跨所述框架侧部及所述框架延伸部的边界部; 所述第一脆弱部中,形成于所述框架侧部的部分,从所述边界部向前方延伸,所述框架延伸部从所述边界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脆弱部及所述第二脆弱部双方皆为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脆弱部及所述第二脆弱部形成为,该双方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脆弱部为组装所述车用座椅时,插入其他部件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脆弱部为组装所述车用座椅时,插入固定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固定治具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方向两端具备的一对侧部框架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框架侧部、及从所述框架侧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框架延伸部; 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具备连结所述侧部框架之间的连结框架; 该连结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各端部,与设置于各所述侧部框架的所述框架侧部及所述框架延伸部的任意一个都重合; 所述第一脆弱部沿着所述侧部框架中、所述连结框架所重合的区域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脆弱部为贯通孔; 包围所述第一脆弱部即所述贯通孔的缘部被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脆弱部即所述贯通孔,在从后方对所述车用座椅施加冲击负荷时,在上下方向压扁而变形; 所述缘部中,在上下方向排列并彼此相向的两个区域,在所述贯通孔的变形量达到一定量时抵接,并限制所述贯通孔的进一步变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加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能量时,可通过座椅的弯曲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的车用座椅。涉及到具备位于座椅靠背框架(1)的左右侧方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框架侧部(15a)的车用座椅(S)。框架侧部(15a)具备,从所述后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的第一脆弱部(150A)、及在位于框架侧部(15a)中偏离第一脆弱部(150A)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二脆弱部(150B),第一脆弱部(150A)向第二脆弱部(150B)的形成位置延伸。
【IPC分类】B60N2-427, B60N2-68
【公开号】CN104583004
【申请号】CN201280075428
【发明人】藤田乡诗, 糸井博行
【申请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2年9月3日
【公告号】EP2894060A1, EP2894060A4, US20150203000, WO2014033963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