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0899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驱动桥,具体是一种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部分工程机械的使用工况相对比较恶劣,在工作过程中频繁进行变换档位和前进后退等操作,使得制动系统损耗严重且会产生大量热量,湿式制动器相较于干式制动器,有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较长,制动安全可靠等优点,在现有的工程机械中已有广泛应用。
[0003]普通差速器具有“差速不差扭”的特性,当车辆一侧的车轮陷入泥坑等恶劣地段时,由于附着力不够就会发生打滑的现象。这时另一侧车轮的驱动力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到与打滑侧车轮一样,致使整机的牵引力大大减少。如果牵引力不能克服行驶阻力,此时打滑的车轮将以两倍于差速器的转速转动。而另一侧车轮则不转动,此时整机将停滞不前。为了克服普通差速器的这种缺点,目前在国内外的现有技术中大体上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采用差速锁使差速器失效,差速锁虽然能百分百锁死差速器,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另一种解决方法则是增大差速器的内部阻力,限制滑动,但总体上限制滑动的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的达到限制滑动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易于加工,成本低廉,能够显著提高限滑差速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包括置于桥壳总成的整体式桥壳内的主减速器总成,所述主减速器总成连接轮边减速器总成;
[0006]所述主减速器总成内安装限滑差速器总成;所述限滑差速器总成包括从动螺旋伞齿轮、差速器盖、差速器壳体、受压盘、十字轴、锥齿轮、半轴齿轮、小主动片和小从动片;
[0007]所述从动螺旋伞齿轮与差速器盖和差速器壳体连接为一体,左右两个受压盘置于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小主动片和小从动片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左右两个受压盘与所述差速器盖和差速器壳体之间,所述十字轴夹在所述左右两个受压盘之间形成的V形凹槽内,所述锥齿轮套装在所述十字轴上,所述半轴齿轮置于所述锥齿轮上。
[0008]进一步,所述小主动片的内花键与所述半轴齿轮的外花键连接,所述半轴齿轮的内花键与半轴一侧的外花键连接;
[0009]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差速器盖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所述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主减速器总成上。
[0010]进一步,所述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半轴、行星减速器、制动毂体、湿式制动器、制动壳体和轮毂;
[0011]所述行星减速器套装在所述半轴上,所述半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减速器总成的半轴齿轮,另一端连接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所述制动毂体与所述桥壳总成固定连接,所述湿式制动器置于所述行星减速器、制动毂体和制动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
[0012]进一步,所述行星减速器包括输出轴、行星轮架、行星轴、内齿圈、行星轮、行星轮架端盖和太阳轮;
[0013]所述行星轮架支撑带行星轮的行星轴,所述行星轮的外侧设有内齿圈,所述输出轴分别与行星轮架和轮毂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湿式制动器包括活塞、主动片、从动片、压盘和回位叠簧;
[0015]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制动壳体内,所述活塞与制动壳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回位叠簧,所述压盘的一端紧靠在内齿圈上,所述主动片与从动片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活塞和压盘之间,所述主动片的内花键与输出轴的外花键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制动壳体的内侧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三轴肩和第四轴肩,所述第三轴肩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输出轴上,所述第四轴肩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轮毂上。
[0017]进一步,所述制动毂体内的制动毂体油道孔与所述制动壳体内的制动壳体油道孔相互连通;
[0018]所述制动壳体的外侧与所述轮毂的内侧之间设置的安装止口上安装有盒式油封,所述轮毂内侧靠近所述盒式油封处开设有三个20°的斜槽。
[0019]进一步,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锁紧螺母,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与轮毂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预紧度的调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的限滑差速器总成置于主减速器总成内,可以在车辆打滑时实现自动增加慢速一侧车轮的驱动力,不需要驾驶员单独操作,显著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结构简单,加工装配工艺性较好;
[0021]同时湿式制动器巧妙利用轮边减速器总成内部空间,并制动转速较低的轮毂,大大降低了制动发热过高的现象,大幅提高了驱动桥的可靠性;
[0022]其次,轮边减速器总成的行星减速器为装配式,将行星减速器分为几个小部件,加工便利,维修性好,解决了偏远地区无专用工具无法维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的A部轮边减速器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的B部限滑差速器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1、主减速器总成,11、限滑差速器总成,12、从动螺旋伞齿轮,110、差速器盖,111、第一轴肩,112、差速器壳体,113、受压盘,114、十字轴,115、锥齿轮,116、半轴齿轮,117、第二轴肩,118、小主动片,119、小从动片;2、桥壳总成,21、桥壳;3、轮边减速器总成,31、半轴,32、行星减速器,33、制动毂体,34、湿式制动器,35、制动壳体,36、轮毂,37、端盖,
38、第一轴承,39、第二轴承,321、输出轴,322、行星轮架,323、行星轴,324、内齿圈,325、行星轮,326、行星轮架端盖,331、太阳轮,333、制动毂体油道孔,341、活塞,342、主动片,343、从动片,344、压盘,345、回位叠簧,351、第三轴肩,352、第四轴肩,353、制动壳体油道孔,361、盒式油封,362、锁紧螺母,363、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内置限滑差速器的湿式制动驱动桥包括置于桥壳总成2的整体式桥壳21内的主减速器总成1,所述主减速器总成I连接轮边减速器总成3;驱动桥是以主减速器总成I的中心线为中心的对称结构,故图1中只表示了一边的轮边减速器总成3的结构。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主减速器总成I内安装限滑差速器总成11 ;所述限滑差速器总成11包括从动螺旋伞齿轮12、差速器盖110、差速器壳体112、受压盘113、十字轴114、锥齿轮115、半轴齿轮116、小主动片118和小从动片119 ;
[0030]所述从动螺旋伞齿轮12与差速器盖110和差速器壳体112连接为一体,从动螺旋伞齿轮12为限滑差速器总成11的动力输入部分。左右两个受压盘113置于差速器壳体112内,所述小主动片118和小从动片119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左右两个受压盘113与所述差速器盖110和差速器壳体112之间,所述十字轴114为分体式,由两根销轴组合在一起,所述十字轴114夹在所述左右两个受压盘113之间形成的V形凹槽内,所述锥齿轮115套装在所述十字轴114上,所述半轴齿轮116置于所述锥齿轮115上。
[0031]车辆在正常路面上行驶时,小主动片118和小从动片119因为有间隙的存在,随着差速器壳体112进行空转,此时差速器只起到普通的差速器的作用,半轴齿轮116为差速器的动力输出部分。
[0032]在车辆陷入泥泞路段或者车辆打滑时,驱动桥两边所受的阻力矩不同,分体式十字轴114将向两边分开,则十字轴114与受压盘113的V形槽的一侧紧密接触,左右受压盘113压紧摩擦片,转速较快的半轴31就受到小主动片118及差速器壳体112的限制使半轴齿轮116上的扭矩不致过分降低,传给转速较慢的一侧半轴31,进而使得转速较慢的一侧半轴31的转矩增加。
[0033]进一步,所述小主动片118的内花键与所述半轴齿轮116的外花键连接,所述半轴齿轮116的内花键与半轴31 —侧的外花键连接;
[0034]所述差速器壳体112与所述差速器盖110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轴肩111和第二轴肩117,所述第一轴肩111和第二轴肩117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主减速器总成I上;
[0035]所述受压盘113与所述小从动片119的外沿周向均匀布置有方形耳座,所述差速器壳体11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方形耳座匹配的凹槽。
[0036]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轮边减速器总成3包括半轴31、行星减速器32、制动毂体33、湿式制动器34、制动壳体35和轮毂36 ;轮边减速器总成3输出动力至轮毂36。
[0037]所述行星减速器32套装在所述半轴31上,所述半轴31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主减速器总成I的半轴齿轮116,另一端通过花键连接行星减速器32的太阳轮331,做为轮边减速器总成3的动力输入部分,行星减速器32输出动力至轮毂36。所述制动毂体33与所述桥壳总成2固定连接,所述湿式制动器34置于所述行星减速器32、制动毂体33和制动壳体35之间形成的腔体内。
[0038]制动毂体33的内壁设有一定长度的内花键,与内齿圈324花键连接,并设有相应沟槽,从动片343外齿嵌装在制动毂体33的沟槽内;制动壳体35与活塞341的环槽形成封闭内腔,并在内部腔壁开有两个环形槽,与活塞341外壁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