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3171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已知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具备:作为整体而具有四个旋转元件的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各自与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连结的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以及多个卡合元件。例如,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即为其中的一个示例。根据该技术,根据所述多个卡合元件的卡合或释放的组合,从而在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行驶模式成立。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8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中,在将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上、并且利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驱动力而进行行驶的EV行驶模式下的行驶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电动机或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速达到了限制值的情况下,即使在蓄电池的蓄电量有富余的情况下也可能无法继续进行所述EV行驶模式下的行驶,从而无法充分地活用蓄电池的电力。该课题为本发明者在为了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而持续进行专心研宄的过程中新发现的课题。
[0008]本发明是以上述的事实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实现了充分地活用蓄电池的电力的行驶。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0]为了达成该目的,本第一发明的宗旨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为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作为整体而具有四个旋转元件;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所述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分别被连结在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上;卡合元件,其通过被卡合,从而将所述第一差动机构或所述第二差动机构中的、来自所述发动机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变速比设为固定变速比,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上、并且利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驱动力而进行行驶的行驶模式下的行驶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电动机或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速达到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如下的行驶模式成立,即,在使所述卡合元件卡合而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变速比设为固定变速比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驱动力而进行行驶的行驶模式。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所述第一发明,由于在将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上、并且利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驱动力而进行行驶的行驶模式下的行驶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电动机或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速达到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如下的行驶模式成立,即,在使所述卡合元件卡合而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变速比设为固定变速比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驱动力而进行行驶的行驶模式,因此,例如在蓄电池的蓄电量富余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动机或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速达到了限制值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卡合元件的卡合而向固定变速比模式转换,从而能够通过较低的所述第一电动机或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转速来实现所需的输出转速,并能够积极地使用蓄电池的电力。即,能够提供一种实现了充分地活用蓄电池的电力的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0013]从属于所述第一发明的第二发明的要点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其具备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以及第三旋转元件;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其具备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以及第三旋转元件,在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第一电动机,在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二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三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三旋转元件被相互连结,在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二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三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第二电动机。如此,在实用的形态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能够实现充分地活用蓄电池的电力的行驶。
[0014]从属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三发明的要点在于,在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所述卡合元件为,选择性地连结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的离合器、或者选择性地连结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非旋转部件的制动器。如此,在实用的形态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能够实现充分地活用蓄电池的电力的行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对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0016]图2为对图1的驱动装置所具备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图。
[0017]图3为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成立的行驶模式中的每一个行驶模式中的、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卡合状态的卡合表。
[0018]图4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HV1”、“EV1”相对应的图。
[0019]图5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HV2”相对应的图。
[0020]图6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EV2”相对应的图。
[0021]图7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 I速”相对应的图。
[0022]图8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2速”相对应的图。
[0023]图9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3速”相对应的图。
[0024]图10为能够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将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且为与图3的“4速”相对应的图。
[0025]图11为对图1的驱动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功能框线图。
[0026]图12为对通过图1的驱动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而被执行的本实施例的行驶模式切换控制的一个示例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为,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离合器被卡合的状态下,作为整体而构成四个旋转元件的部件。优选为,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二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离合器被卡合的状态下,作为整体而构成四个旋转元件的部件。换言之,本发明被优选应用于如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在作为横轴方向上表示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的齿轮比的相对关系、在纵轴方向上表示相对转速的二维坐标的列线图上作为四个旋转元件而被表示;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所述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分别被连结在该四个旋转元件上,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为,经由离合器而选择性地连结了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成为由该离合器进行卡合的卡合对象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或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经由制动器而选择性地连结于非旋转部件。
[0028]以下,根据附图而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中,未必准确地描绘了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等。
[0029]【实施例】
[0030]图1为对适当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0(以下,简称为驱动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如该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例如为,被适当地应用于FF(Front_engine Front-wheel drive: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型车辆等之中的横向用的装置,其被构成为,在共同的中心轴CE上具备作为主动力源的发动机12、第一电动机MGl、第二电动机MG2、作为第一差动结构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以及作为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在未特别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该中心轴CE的轴心的方向称作轴向(轴心方向)。所述驱动装置10以关于中心轴CE大致对称的方式而构成,在图1中省略了中心线的下半部分而进行图示。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也为同样的情况。
[0031]所述发动机12例如为,通过被喷射到气缸内的汽油等的燃料的燃烧而产生驱动力的汽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优选为,所述第一电动机MGl以及第二电动机MG2均为具有作为产生驱动力的电机(发动机)以及产生反力的发电机(generator)的功能的所谓电动发电机,并且被构成为,各自的定子(固定子)18、22被固定设置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壳体)26上,并且,在各个定子18、22的内周侧具备转子(旋转子)20、24。
[003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为齿轮比为P I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并且作为旋转元件(元件)而具备: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内啮合齿轮R1、以能够使小齿轮Pl自转以及公转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的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架Cl、以及经由小齿轮Pl而与内啮合齿轮Rl啮合的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太阳齿轮SI。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为齿轮比为P 2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并且作为旋转元件(元件)而具备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内啮合齿轮R2、以能够使小齿轮P2自转以及公转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的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架C2、以及经由小齿轮P2而与内啮合齿轮R2啮合的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太阳齿轮S2。
[0033]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内嗤合齿轮Rl被连结于所述第一电动机MGl的转子20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l经由离合器CLO而被连结于作为所述发动机12的输出轴的曲轴12a。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太阳齿轮SI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太阳齿轮S2被相互连结,并且被连结于所述第二电动机MG2的转子24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行星齿轮架C2被连结于作为输出部件(输出旋转部件)的输出齿轮28上,从所述输出齿轮28被输出的驱动力例如经由未图示的差动齿轮装置以及车轴等而向未图示的左右一对驱动轮被传递。另一方面,从车辆的行驶路面对驱动轮输入的转矩经由所述差动齿轮装置以及车轴等而从所述输出齿轮28向所述驱动装置10被传递(输
Λ)ο
[0034]在所述发动机12的曲轴12a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l之间,设置有选择性地使该曲轴12a与行星齿轮架Cl之间卡合(对曲轴12a以及行星齿轮架Cl之间进行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CL0。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l与内啮合齿轮Rl之间,设置有选择性地使该行星齿轮架Cl与内啮合齿轮Rl之间卡合(将行星齿轮架Cl与内啮合齿轮Rl之间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CU。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l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内啮合齿轮R2之间,设置有选择性地使该行星齿轮架Cl与内啮合齿轮R2之间卡合(将行星齿轮架Cl与内啮合齿轮R2之间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CL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内啮合齿轮Rl与非旋转部件即所述外壳26之间,设置有选择性地使所述内啮合齿轮Rl相对于该外壳26而卡合(固定)的制动器BKl。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内啮合齿轮R2与作为非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