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3172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已知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具备作为整体而具有四个旋转元件的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和分别与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连结的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与多个旋转元件。例如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为其中的一个示例。根据该技术,能够对应于所述多个卡合元件的卡合或释放的组合而选择性地使多个行驶模式成立。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8712号公报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所述现有技术中,在搭载有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后退时,例如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机或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负旋转来使所述输出部件向车辆后退方向旋转。在实施该后退行驶时,例如在对应于要求驱动力的增加而使所述发动机启动的情况下,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会由于所述卡合元件的卡合模式而随着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上升向正转侧、即向车辆前进方向提升,从而有可能无法实现适当的后退行驶。这种课题是在本发明者为了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而持续进行锐意研宄的过程中新发现的课题。
[0008]本发明为将以上事实作为背景而实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适当的后退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0]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本第一发明的主旨为,一种控制装置,其为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作为整体而具有四个旋转元件;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所述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各自被连结在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上;卡合元件,其通过被卡合,从而对所述第一差动机构或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差动作用进行限制,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卡合元件的释放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在通过从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被输出的转矩而使所述输出部件反转时,在使所述发动机启动的情况下,于通过所述检测部而检测出所述卡合元件的释放之后开始实施所述发动机的启动控制。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所述第一发明,由于具备对卡合元件的释放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并且在通过从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的至少一方所输出的转矩来使所述输出部件反转时,在使所述发动机启动的情况下,于通过所述检测部而检测到所述卡合元件的释放之后再开始实施所述发动机的启动控制,因此,在车辆的后退行驶时所述发动机被启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确认到所述卡合元件的释放之后再开始实施发动机的启动控制,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随着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上升从而使所述输出部件的旋转向正转侧提升的情况。即,能够提供实现了适当的后退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0013]从属于所述第一发明的本第二发明的主旨为,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其具备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以及第三旋转元件;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其具备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以及第三旋转元件,在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第一电动机,在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二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三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三旋转元件被相互连结,在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二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三旋转元件上连结有所述第二电动机。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实用形态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实现适当的后退行驶。
[0014]从属于所述第二发明的本第三发明的主旨为,在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所述卡合元件为,选择性地对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进行连结的离合器。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实用形态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实现适当的后退行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对适用于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要点图。
[0016]图2为对图1的驱动装置所具备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图。
[0017]图3为表示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成立的行驶模式的各自的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卡合状态的卡合表。
[0018]图4为能够将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并为与图3的“HV1”、“EV1”相对应的图。
[0019]图5为能够将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并为与图3的“HV2”相对应的图。
[0020]图6为能够将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各旋转元件的转速的相对关系在直线上进行表示的列线图,并为与图3的“EV2”相对应的图。
[0021]图7为对图1的驱动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功能框图。
[0022]图8为对在图1的驱动装置中在EV行驶模式中的后退行驶时发动机被启动的情况下离合器被卡合了的问题点进行说明的列线图。
[0023]图9为对由图1的驱动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所实施的本实施例的后退时发动机启动控制的一个示例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差动机构为,在设置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离合器被卡合了的状态下作为整体而构成四个旋转元件的机构。优选为,在设置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二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离合器被卡合了的状态下作为整体而构成四个旋转元件的机构。换言之,本发明适用于如下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在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于在横轴方向上表示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的齿轮比的相对关系、在纵轴方向上表示相对转速的作为二维坐标系的列线图上,具备作为四个旋转元件而被表示的第一差动机构以及第二差动机构、和各自与该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相连结的发动机、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以及输出部件,在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上,经由离合器而选择性地连结有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成为由该离合器进行卡合的卡合对象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或所述第二差动机构的旋转元件经由制动器而相对于非旋转部件被选择性地连结。
[0025]以下,根据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上,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等并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
[0026]图1为对适当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0(以下,仅称之为驱动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要点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为适用于例如FF (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型车辆等的横置用的装置,并被构成为,在共同的中心轴CE上具备:作为主动力源的发动机12、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作为第一差动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以及作为第二差动机构的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在没有特别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该中心轴CE的轴心的方向称为轴向(轴心方向)。所述驱动装置10被构成为,关于中心轴CE而大致对称,并且在图1中省略了中心线的下半部分而进行图示。以下的各实施例也为相同情况。
[0027]所述发动机12例如为通过被喷射到气缸内的汽油等的燃料的燃烧而产生驱动力的汽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所述第一电动机MGl以及第二电动机MG2优选为,均为具有作为产生驱动力的电机(发动机)以及产生反力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功能的所谓的电动发电机,其各自的定子(固定子)18、22被固定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壳体)26上,并且,在各定子18、22的内周侧具备转子(旋转子)20、24。
[0028]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为齿轮比为P I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作为旋转元件(元件)其具备: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内啮合齿轮R1、以可自转以及公转的方式来对小齿轮Pl进行支承的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架Cl、以及经由小齿轮Pl而与内啮合齿轮Rl啮合的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太阳齿轮SI。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为齿轮比为P 2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作为旋转元件(元件)其具备:作为第一旋转元件的内啮合齿轮R2、以可自转以及公转的方式来对小齿轮P2进行支承的作为第二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架C2、以及经由小齿轮P2而与内啮合齿轮R2啮合的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太阳齿轮S2o
[0029]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内啮合齿轮Rl与所述第一电动机MGl的转子20连结。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l经由离合器CLO而与作为所述发动机12的输出轴的曲轴12a连结。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太阳齿轮SI被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太阳齿轮S2相互连结,并且被与所述第二电动机MG2的转子24连结。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行星齿轮架C2被连结于作为输出部件的输出齿轮28。从所述输出齿轮28所输出的驱动力例如经由未图示的差动齿轮装置以及车轴等而被朝向未图示的左右一对驱动轮传递。另一方面,从车辆的行驶路面对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