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电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3671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电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解决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存在的车载供电方式续航距离不足的问题,在专利申请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为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实施伴随供电的技术方案,在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中,为在公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实施伴随供电的技术包括两种基本方案:接触式伴随供电和非接触式伴随供电。
[0003]接触式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伴随供电技术包括路面供电、路面上方架空供电以及路侧供电三种方式。
[0004]路面供电是指在路面铺设电缆或者导电凹槽为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供电,具体的技术实例为:
申请号为201110145867.2,申请日2011.06.01 ;发明名称为:“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地面取电的用电及充电方法”,给出的方法是:在地面上沿车辆行驶方向开设沟槽,在沟槽内铺设裸电缆构建,在出口前和出口处的沟槽一侧分贝装有取电结束信号和充电计费扫描装置;设有充电设施的电动汽车;驶至入口,充电设施寻找内装有裸电缆的沟槽;当充电设施对准沟槽时,地面取电装置自动放下,伸入沟槽内与裸电缆帖合;当电动汽车接收到地面取电结束信号后,地面取电装置收回,结束充电转为人工驾驶;充电信息记录至充电计费扫描装置中。本申请公开了:地面铺设导电电缆;车载取电装置,探测沟槽,沟槽探测器是激光探测器,或者雷达探测器,或者视频探测器;车载计费单元;取电结束信号模块是红外发射装置;充电时进入自动驾驶,转向控制,调整汽车的行驶方向使得取电装置与沟槽保持—致。
[0005]申请号200510028223.X ;申请日2005.07.28 ;发明名称为“动力道路电动汽车”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在路面铺设凹形供电轨道;车载装置有受电轮机构,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轿车在轨道上自动驾驶。
[0006]路面上方架空供电是指在路面上方架设电缆为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供电,与现有的接触网供电技术类似,具体的技术实例为:
申请号201120050742.7,申请日期2011.02.21,实用新型名称“随机充电汽车”,公开了一种随机充电汽车,由电动汽车,可伸缩接电棒和电网组成,主干道的上空装设电网,可伸缩接电棒在电动汽车上,可伸缩接电棒伸展可接触电网,通过可伸缩接电棒与电网的接触,电动汽车在行驶的同时进行充电。
[0007]路侧供电是指在路侧或车道侧面架设电缆为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供电,具体的技术实例为:
申请号为96100886.5,申请日为1996年2月2日,申请名称为“一种无轨电车供电系统”,公开了一种为道路行驶的车辆的供电方法:在道路的一侧设置电气墙,电气墙上部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带点导轨;道路的另一侧设置有隔离带;在电动汽车上设置机械取电臂,机械取电臂的顶端设置有取电头;取电头上设置有观点定位传感器,用于引导取电头搭上带电导轨。电动汽车使用车内蓄电池组运行到本发明的公路系统中,机械取电臂伸出,在取电头光电传感器的引导下,驾驶员或车内计算机控制各伺服系统将取电头搭到带点导轨上;取电头从带点导轨上获取电动力,并为车内的蓄电池组充电;下线时,机械取电臂将取电头从取电导轨上取下来回收,电动汽车依靠车内蓄电池继续行驶。
[0008]非接触式公路/道路行驶电动汽车伴随供电技术,又称之为无线供电技术,是在路面上/路面内铺设电磁耦合装置,包括在路面布设电磁耦合装置和在路侧布置电磁耦合装置两种实现方式,通过电磁耦合向车辆输送电能。现有技术如下:
申请号201010572893.9,申请日期2010.12.05,申请名称为“电动汽车高速公路磁铁充电系统”,该申请公开了:高速公路上埋设多个磁铁,汽车底部设置有对应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汽车电瓶相连。
[0009]申请号201010572892.4,申请日2010.12.05,发明名称“高速公路电动汽车无线自动充电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公路电动汽车无线自动充电系统,使汽车在行驶中就可以充电,使电动汽车的行驶能力接近现有的汽车。本发明包括高速公路和电动汽车,高速公路路面一侧的护栏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和充电装置一,电动汽车上设置有汽车红外线发射器和可调整汽车充电装置,可调整汽车充电装置与汽车电瓶连接。
[0010]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随路供电网技术是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可持续行驶的一个待完善的技术方案,现有的随路供电技术,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难以保障馈电线与受电刷间的稳定接触;非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难以保障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的耦合距离的稳定;从而导致难以实现稳定受电,馈电效率低;
现有技术也没有提出利用车辆在道路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期间从随路供电网受电的思路,也没有给出获取信号灯系统输出的信号类别和信号持续时间信息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给出一种受电方法、一种受电装置以及一种供电装置,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下缺点中的至少一种:
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存在的一个缺点是难以保障馈电线与受电刷间的稳定接触,从而导致难以实现稳定受电;
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使用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难以搭触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上;
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使用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在搭触过程中易产生碰撞导致受损;
非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难以保障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的耦合距离的稳定,从而导致受电馈电效率低;
现有技术没有提出利用车辆在道路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期间从随路供电网受电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从受电方法、受电装置、供电装置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本发明给出一种受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搭载步骤,受电器单元在位于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体上建立搭载状态;
搭触步骤,在搭载状态下,受电器单元包含的受电刷与位于供电侧的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搭触状态;或者,将受电器单元包含的受电线圈与位于供电侧的供电线圈间的间距调整到小于第一耦合距离值;
本发明还给出一种受电装置,包括:
所述受电模块,用于从供电侧以遮蔽方式布设在馈电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口唇部的馈电导流条获取电能,包括:受电刷转动关节组件、受电刷;
受电模块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受电模块完成受电刷从受电器颈部包含的腔体内伸出、受电刷姿态调整、以及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的搭触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该受电模块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搭载动作部件,用于建立和保持受电器在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物理部件,在第一状态下,该搭载部件与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在第二状态下,该搭载部件与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之间脱离接触,该搭载动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的转换由搭载驱动模块操作;
搭载驱动模块,用于操作搭载动作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改变状态,该搭载驱动模块包括电磁驱动的动作部件、液压驱动的动作部件和气压驱动的动作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受电器在供电侧布设的承载轨上的搭载状态,包含如下搭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的支撑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
双侧独立搭载/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任一侧承载轨都可以实现单侧独立搭载,也可以在两侧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
[0013]本发明还给出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受电器承载轨或承载体模块,馈电导流条模块;可选地,馈电回流条模块;
所述承载轨或承载体模块,用于为受电器提供承载,包括: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或两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部件;
所述馈电导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馈送电能,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单元;
所述馈电回流条模块,用于向受电器馈电的回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回流条单元;
其中,所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的实现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单侧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独立地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合作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共同为受电器提供承载; 双侧双重独立承载,由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中的承载轨同时对受电器实施单侧独立承载;
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
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
[0014]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的方法举例和装置举例,达到如下至少一种效果:可以实现馈电线与受电刷间的稳定接触,避免接入供电网的过程中受电刷因碰撞受损,从而实现稳定受电;可以保障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的耦合距离的稳定,从而提高馈电效率;可以利用车辆在道路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期间从随路供电网受电,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受电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受电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一种受电方法举例、一种受电装置举例以及一种供电装置举例,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下缺点中的至少一种:
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存在的一个缺点是难以保障馈电线与受电刷间的稳定接触,从而导致难以实现稳定受电;
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使用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难以搭触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上;
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使用的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在搭触过程中易产生碰撞导致受损;
非接触式随路供电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难以保障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的耦合距离的稳定,从而导致受电馈电效率低;以及
现有技术没有提出利用车辆在道路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期间从随路供电网受电的思路和方法。
[0017]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从受电方法、受电装置、供电装置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8]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供电侧是指随路供电网或充电网一侧,或者说是构成供电网的功能模块、物理单元、逻辑单元、结构件等所在的一侧,供电侧包括以接触传导方式供电的供电网或以电磁耦合方式供电的供电网,以接触传导方式供电的供电网包括:布设在路面/路侧的馈电槽、馈电槽口、馈电导流条单元、受电器承载轨构成的馈电模块组件,进一步地包括与该馈电模块组件配合工作的各种电控制单元、通信单元、监测单元、测维护单元、防护单元以及各种模块、结构件等;受电侧是指受电器所在的一侧,或者说是指受电器、受电车辆、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