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保险杠构造_2

文档序号:98292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扰流板40的背面44通过的紧固部件32而将上扰流板50的左右两端部紧固连结于下扰流板40。
[0040]如此,利用紧固部件32使上扰流板50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下扰流板40螺合,利用下部支承片54使上扰流板5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卡挂于下扰流板40。[0041 ]如图6及图7所示,下扰流板40为截面U字或者截面=字状,该下扰流板40具有形成底面的底板45、从底板45的前端立起且形成外观面的前壁46、从前壁46的上缘向后方延伸且对上扰流板50进行支承的上壁47、以及从上壁47的后端立起的立起壁48。
[0042]在形成下扰流板40的上缘的上壁47的后端形成有用于插入于保险杠外观件20的插入用开口 24的插入部49。插入部49形成为板状,并具有接触面49a,该接触面49a用于当插入部49插入于插入用开口 24时与插入用开口 24的周缘部27抵接。接触面49a是以与板状的插入部49连续的方式而形成的板状部49b的端面。该板状部49b借助设置于立起壁48的肋49c而与立起壁48及上壁47形成为一体。
[0043]如图7及图8所示,在保险杠外观件20的卡合用开口23,形成有为了与上扰流板50的片部开口卡合而突出的突出部28。在下扰流板40上,在借助上扰流板50而隐藏的立起壁48形成有朝向保险杠外观件20突出的定位用凸台35,该定位用凸台35与前保险杠外观件20的下部22的定位用孔25嵌合。
[0044]上扰流板50的上缘51通过卡合片52卡定于保险杠外观件20,位于卡合片52的下方的插入部49的接触面49a与保险杠外观件20的插入用开口 24的周缘部27抵接,因此,当扰流板30整体因自重而向保险杠外观件20侧倾倒时,向使得扰流板30与保险杠外观件20的配合部分相抵接的方向施力,从而能够抑制在扰流板30与保险杠外观件20的配合部分产生间隙。
[0045]不需要针对扰流板30和保险杠外观件20的卡合设置多个卡合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成本。并且,由于仅通过将卡合片52插入于卡合用开口 23而使得突出部28与片部开口 53卡合,因此组装变得容易,能够减少组装工时。并且,卡合片52设置于上腿部56,插入部49设置于上壁47,卡合片52及插入部49位于从扰流板30的外观面分离的内侧,在外观面的表面未出现因树脂成型而引起的缩痕。
[0046]如图7?图9所示,利用卡合片52使扰流板30卡定于保险杠外观件20,并且利用紧固部件33将该扰流板30紧固连结于保险杠外观件。利用卡合片52使扰流板30在长度方向的中央与保险杠外观件20卡合,利用紧固部件33对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进行紧固连结。结果,在组装变得容易的基础上,还能够将扰流板30固定于保险杠外观件20。
[0047]以下对车身保险杠构造进行总结记载。
[0048]如图7及图8所示,上扰流板50的上缘51通过卡合片52卡定于保险杠外观件20,位于卡合片52的下方的下扰流板40的插入部49的接触面49a与保险杠外观件20的插入用开口24的周缘部27抵接,因此,扰流板30整体因自重而向保险杠外观件20侧倾倒。因此,向使得扰流板30和保险杠外观件20的配合部分相抵接的方向施力,从而能够抑制在扰流板30和保险杠外观件20的配合部分产生间隙。不需要针对扰流板30与保险杠外观件20的卡合而设置多个卡合部,能够减少用于卡合的爪部的设置部位,能够减少部件成本及组装工时。并且,卡合片52及插入部49位于从扰流板30的外观面分离的内侧,没有在外观面的表面出现因树脂成型而引起的缩痕。
[0049]如图7所示,由于仅通过将扰流板30的卡合片52插入于保险杠外观件20的卡合用开口 23而使突出部28与片部开口 53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扰流板30组装于保险杠外观件20的组装作业。
[0050]如图3?图6所示,接触面49a是以与插入部49连续的方式形成的板状部49b的端面,板状部49b借助肋49c而与下扰流板40中的、被上扰流板50覆盖的上壁47实现了一体化,因此,能够提高插入部49及接触面49a周围的刚性。结果,接触面49c能够以使得扰流板30因自重而向保险杠外观件20侧倾倒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扰流板30和保险杠外观件20的配合部分产生间隙。
[0051 ]如图2所示,由于仅对扰流板30中的上扰流板50进行金属镀敷涂装,因此,能够使扰流板30整体的一部分变得显眼。其结果,能够提高扰流板30的外观性。
[0052]如图4所示,上扰流板50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下扰流板40螺合,上扰流板5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卡挂于下扰流板40,因此,无需设置多个用于对扰流板30进行卡合的卡合爪,从而能够尽量减少外观面的缩痕。
[0053 ]如图4及图9所示,能够利用定位用凸台35而容易地进行扰流板30的定位。另外,由于利用上扰流板50的卡合片52、和下扰流板40的定位凸台35将扰流板30安装于保险杠外观件20,因此能够尽量减少卡合用的爪,还能够尽量减少外观面的缩痕。
[0054]此外,虽然在实施例中对车宽方向左侧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车宽方向右侧也一样。
[0055]工业实用性
[0056]本发明的车身保险杠构造适合于保险杠外观件的下端部由扰流板覆盖的乘用车。
[0057]附图标记说明
[0058]10车辆(乘用车)
[0059]11 车身
[0060]20保险杠外观件
[0061]23卡合用开口
[0062]24插入用开口
[0063]25定位用孔
[0064]27插入用开口的周缘部
[0065]28突出部
[0066]30扰流板
[0067]35定位用凸台
[0068]40下扰流板
[0069]47 上壁
[0070]49插入部
[0071]49a接触面
[0072]49c 肋
[0073]50上扰流板
[0074]52卡合片
[0075]53 片部开口。
【主权项】
1.一种车身保险杠构造,其具有:安装于车身的保险杠外观件、和覆盖该保险杠外观件的下端的扰流板, 所述车身保险杠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板由沿上下分割的上扰流板及下扰流板这两部分构成, 在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的下部形成有卡合用开口、以及在该卡合用开口的下方形成的插入用开口, 在所述上扰流板的上缘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合用开口卡合的卡合片, 在所述下扰流板的上缘形成有用于插入于所述插入用开口的插入部, 该插入部具有用于在插入于所述插入用开口时与所述插入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的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片上形成有在中央部开口的片部开口, 在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的所述卡合用开口形成有为了与所述片部开口卡合而突出的突出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形成为板状, 所述接触面是以与所述插入部连续的方式而形成的板状部的端面, 所述板状部借助肋而与所述下扰流板中的、被所述上扰流板覆盖的上壁一体化。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扰流板中的所述上扰流板或所述下扰流板进行金属镀敷涂装。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所述下扰流板螺合, 所述上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卡挂于所述下扰流板。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突出的定位用凸台, 在所述保险杠外观件的下部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定位用凸台嵌合的定位用孔。
【专利摘要】车身保险杠构造具有:安装于车身(11)的保险杠外观件(20)、和覆盖所述保险杠外观件(20)的下端的扰流板(30)。该扰流板(30)由上扰流板(50)和下扰流板(40)构成,该保险杠外观件(20)包括其下部的卡合用开口(23)、以及该卡合用开口(23)的下方的插入用开口(24)。该上扰流板(50)在上缘具有与该卡合用开口(23)卡合的卡合片(52),该下扰流板(40)在上缘具有插入于该插入用开口(24)的插入部(49)。该插入部(49)具有在插入于该插入用开口(24)时与该插入用开口(24)的周缘部(27)抵接的接触面(49a)。
【IPC分类】B60R19/48, B62D37/02
【公开号】CN105593070
【申请号】CN201480054752
【发明人】原田淳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5日
【公告号】WO2015050025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