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9571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
V1-4x1 O
【背景技术】
[0002]通常,传统的汽车安全气囊的气袋制作方法如下:首先,由尼龙66或涤纶长丝通过梭织(机织)平纹工艺编织成气囊布;接着,再通过特定的切割将气囊布制成裁片;最后,用缝纫的方式将裁片缝制成气袋。
[0003]参见图1,通常的安全气囊气袋布原丝为圆形截面1,圆形截面I的周长即为圆周。图2为常见的安全气囊气袋展开示意图,安全气囊3在正常展开时,气袋4可保护乘员5。图3为常见的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示意图。气袋4由一个主片7和两个侧片6组成,两个侧片6上各配备有一个排气孔8。
[0004]近几年,也出现了整体编织的一体式结构OPW气袋,即通过梭织(机织)平纹的方式获得一次成型的气袋设计。
[0005]梭织最基本的是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玮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纵横交错而成的。
[0006]针织是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常见的针织织物如:τ恤、毛衣、内衣等。
[0007]经编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分别排列在织针上,同时沿纵向编织而成。一般经编织物的脱散性和延伸性比玮编织物小,其结构和外形的稳定性较好。常见的针织经编织物如:蚊帐、窗帘等。
[0008]梭织编织的安全气囊气袋面料,工艺步骤较多,设备较复杂。而梭织整体编织安全气囊气袋的设备投入更大,应用不普遍,成本也较高。针织编织的面料工艺简单,但是未应用在安全气囊的气袋面料上。
[0009]相比传统的梭织(机织)平纹气囊布缝纫或一次成型气袋设计,针织经编一次成型的气袋设计的工艺更简单。但同时,针织经编一次成型的气袋设计还存在如下两个的问题:1、针织面料拉伸性大,气袋展开后不易定性。2、纱线之间缝隙大,透气率高,容易漏气。
[0010]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针织面料拉伸性并避免漏气的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

【发明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针织面料拉伸性并避免漏气的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其特征在于:气袋本体采用纱线针织经编而成且一体成型,纱线的原丝截面为异形截面,相邻的两个纱线的异形截面之间紧密贴合,气袋本体外具有一个外腔固定袋,外腔固定袋的径向和玮向上分别设有径向拉带和玮向拉带。
[0013]所述的异形截面的周长为与异形截面相同直径的圆形截面的周长的2倍或以上。
[0014]所述的异形截面为非圆形且圆周弯曲的封闭形状。
[0015]所述的气袋本体的面料在100N的静态力下,拉伸性能小于120%。
[0016]所述的径向拉带的长度为气袋本体的径向周圈长度,宽度为50~200mm,数量不少于I根。
[0017]所述的玮向拉带的长度为气袋本体的玮向周圈长度,宽度为50~200mm,数量不少于I根。
[0018]所述的外腔固定袋为梭织气袋布或无纺布制成。
[0019]所述的气袋本体为驾驶员安全气囊或乘员侧安全气囊或膝部安全气囊或座椅安全气囊或帘式安全气囊的气囊气袋。
[0020]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针织经编的一次成型气袋结构,制造工艺更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纱线的原丝截面设计为异形截面,提高了纱线之间的紧密程度,从而控制气袋充气后漏气的情况,在气袋外设置一个外腔固定袋,以控制气袋的形状并限制气袋工作时气袋面料的拉伸程度,从而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的安全气囊气袋布剖视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的安全气囊气袋展开示意图。
[0023]图3为现有技术的安全气囊气袋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袋原丝截面的示意图一。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袋原丝截面的示意图二。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单轴向针织经编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双轴向针织经编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多轴向针织经编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减针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减针结构示意图二。
[00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加针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加针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袋功能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袋外腔固定袋立体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袋外腔固定袋主视图。
[003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袋外腔固定袋侧视图。
[0037]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气袋外腔固定袋主视图。
[0038]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气袋外腔固定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40]实施例1[0041 ] 本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安全气囊气袋布原丝截面为异形截面2,所述的异形截面2为非圆形且圆周弯曲的封闭形状。异形截面2纱线的周长比同直径的圆周长大100%以上。本实施中,纱线的异形截面2可提高编织时纱线之间的紧密程度,控制气袋本体9充气后漏气的情况。为保证气袋本体9的透气率,异形截面2的周长需为与异形截面2相同直径的圆形截面I的周长的2倍或以上。
[0042]参见图6-8,本实施例中,气袋本体9面料为拉伸性能小的针织经编结构,为保证气袋本体9工作时的面料延伸长度受到限制,从而保证保护性能,针织经编结构的气袋本体9面料在100N的静态力下,拉伸性能小于120%。
[0043]本实施例中,气袋本体在进行针织经编时,采用加针或减针的方式改变气袋形状,以满足乘员空间。参见图9和图10,减针步骤具体如下:将两股纱线勾在一起,将2针合并为I针,减少I针。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根据气袋形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减针编织。
[0044]参见图11和图12,加针步骤具体如下:将已经打结的纱线勾出一股并和另外一股纱线进行打结,增加I针。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根据气袋形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加针编织。
[0045]图13为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气袋展开示意图,安全气囊3在正常展开时气袋本体9可保护乘员5。本实施例中的气袋本体9为采用纱线针织经编而成且一体成型的气袋,气袋本体9的表面不匹配排气孔。
[0046]图14-16为本实施例安全气囊气袋外腔固定袋功能示意图。整体气袋本体9具有一个与乘员接触的正面10和两个用于支撑的侧面11。
[0047]整体气袋本体9外具有一个外腔固定袋12,外腔固定袋12用来控制气袋本体I的形状并限制气袋本体I工作时气袋面料的拉伸程度。外腔固定袋12的径向和玮向上分别设有径向拉带13和玮向拉带14。
[0048]外腔固定袋12的径向拉带13和玮向拉带14的长度为该处气袋本体9径向周圈长度或玮向周圈长度。
[0049]实施例2
[0050]参见图17-18,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气袋本体9的形状,外腔固定袋12的径向拉带13和玮向拉带14的宽度可在50~200mm范围内,数量不少于I根,可在径向或玮向周圈长度范围内进行调整。
[0051]外腔固定袋12可采用常用的梭织气袋布、无纺布等。
[0052]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体针织经编气袋可用于驾驶员安全气囊、乘员侧安全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座椅安全气囊或帘式安全气囊等气囊。
【主权项】
1.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其特征在于:气袋本体(9)采用纱线针织经编而成且一体成型,纱线的原丝截面为异形截面(2),相邻的两个纱线的异形截面(2)之间紧密贴合,气袋本体(9)外具有一个外腔固定袋(12),外腔固定袋(12)的径向和玮向上分别设有径向拉带(13)和玮向拉带(14),所述的异形截面(2)的周长为与异形截面(2)相同直径的圆形截面(I)的周长的2倍或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形截面(2)为非圆形且圆周弯曲的封闭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本体(9)的面料在10N的静态力下,拉伸性能小于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拉带(13)的长度为气袋本体(9)的径向周圈长度,宽度为50~200mm,数量为不少于I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玮向拉带(14)的长度为气袋本体(9)的玮向周圈长度,宽度为50~200_,数量不少于I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腔固定袋(12)为梭织气袋布或无纺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本体(9)为驾驶员安全气囊或乘员侧安全气囊或膝部安全气囊或座椅安全气囊或帘式安全气囊的气囊气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针织成型的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本体,气袋本体采用纱线针织经编而成且一体成型,纱线的原丝截面为异形截面,相邻的两个纱线的异形截面之间紧密贴合,气袋本体外具有一个外腔固定袋,外腔固定袋的径向和纬向上分别设有径向拉带和纬向拉带。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针织经编的一次成型气袋结构,制造工艺更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纱线的原丝截面设计为异形截面,提高了纱线之间的紧密程度,从而控制气袋充气后漏气的情况,在气袋外设置一个外腔固定袋,以控制气袋的形状并限制气袋工作时气袋面料的拉伸程度,从而确保乘员的约束性能。
【IPC分类】B60R21-231
【公开号】CN204488723
【申请号】CN201520060755
【发明人】王蕾, 王红
【申请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