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810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操纵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机构和包括该制动踏板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保证汽车行驶中能按驾驶员要求减速停车、保证车辆可靠停放以及保障汽车和驾驶人的安全,各种汽车上都设有制动系统。
[0003]一般地,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和制动器,在刹车的过程中,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制动力通过制动踏板传递至安装在制动踏板和制动主缸之间的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利用真空度对制动踏板进行助力,使得驾驶员能够省力地操作制动器以制动车辆。现有技术如图1至图3中所示,制动踏板包括踏板臂12和位于制动踏板臂12的一端的踏板部11,踏板臂12的另一端铰接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安装在前围板部件20上,踏板臂12的前侧连接于活塞杆15从而连接于真空助力器14。在大多数车型中,踏板部11、踏板臂12和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位于真空助力器14的正后方。
[0004]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成为人们不可替代的消费品。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加的速度,再加上人们驾车习惯的不佳,守法观念的不强,这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
[0005]在正面高速碰撞中,车辆的前舱变形使得真空助力器14向驾驶室内侵入,由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位于真空助力器14的正后方,因此,真空助力器14向驾驶室内侵入会直接迫使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向驾驶室内发生相应的位移量,进而使得制动踏板向后移动(即朝向驾驶员),当碰撞较为严重时,制动踏板向后侵入的位移量较大,容易对驾驶员脚部和小腿造成损伤。因此,为了防止在碰撞中制动踏板向后的位移量过大进而伤害驾驶员的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踏板限位支架17的方式限制制动踏板在碰撞过程中向后的位移量。具体地,在一些车型中,如图2中所示,制动踏板限位支架17可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16,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力的传递为:汽车前舱一真空助力器14 —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 —制动踏板一制动踏板限位支架17 —仪表板加强梁16 ;在另一些车型中,如图3所示,制动踏板限位支架17可以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副梁18,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力的传递为:汽车前舱一真空助力器14 —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 —制动踏板一制动踏板限位支架17 —仪表板加强梁副梁18,和/或者,汽车前舱一真空助力器14 —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3 —仪表板加强梁16。同时,在这些车型中,真空助力器14的活塞杆也会同时传递碰撞力给制动踏板。尽管增加踏板限位支架17对制动踏板在碰撞的过程中向后的位移量有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在有些车型中制动踏板向后的位移量太大,即使设置了制动踏板限位支架13,也无法避免制动踏板对驾驶员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制动踏板向后的位移量过大还容易使得仪表板加强梁16和/或仪表板加强梁副梁18变形甚至开裂,降低车辆的安全系数。
[0006]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制动踏板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后的位移量过大,容易对驾驶员造成人身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制动踏板,该制动踏板便于用于与制动踏板铰接的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偏离制动助力装置进行安装,从而在安装到车辆上后能够减少碰撞过程中使得制动踏板后移的后移受力点,由此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驾驶员的人身伤害。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制动踏板,包括踏板臂和设置在所述踏板臂后端的踏板部,所述踏板臂的前端为用于铰接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的铰接端,且所述踏板臂具有用于连接于制动助力装置的连接点,其中,所述踏板臂的位于所述连接点与所述铰接端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折弯部,以使得所述连接点在左右方向上偏离所述铰接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相对靠近所述铰接端的第一折弯段和相对靠近所述连接点的第二折弯段。
[0011]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臂的位于所述连接点与所述踏板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折弯部,以使得所述踏板部在左右方向上偏离所述连接点,且所述踏板部与所述铰接端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点处于同一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折弯部包括折弯段。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踏板具有以下优势: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踏板的连接于制动助力装置的连接点在左右方向上偏离所述铰接端,因此,在将制动踏板安装到车辆的状态下,连接于制动踏板的铰接端的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在左右方向上也是偏离连接点的,也就是说,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在左右方向上偏离制动助力装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能够避开制动助力装置的正后方,因此,当车辆发生碰撞使得真空助力装置向后侵入时,真空助力装置仅通过连接点作用于制动踏板,而车辆中真空助力装置都是通过活塞杆连接于制动踏板,因此,活塞杆的收缩能够吸收一定量的制动助力装置传递给制动踏板向后的位移量。此外,由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避开了制动助力装置的正后方,因此,碰撞过程中制动助力装置向后侵入时不再直接推动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以使得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向后发生相应的位移,正相反的是,发生碰撞时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向后的位移量小于制动助力装置向后的位移量。由此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踏板在安装到车辆的情况下,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上述两种途径减小制动踏板向后的位移量,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碰撞对驾驶员造成的人身伤害。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动踏板机构,该制动踏板机构能够使得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与制动踏板的铰接点偏离制动助力装置,从而减少碰撞过程中使得制动踏板后移的后移受力点,由此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驾驶员的人身伤害。
[00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7]一种制动踏板机构,所述制动踏板机构包括安装于车辆的前围板部件内侧的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一端铰接于所述制动踏板安装支架的制动踏板和制动助力装置,所述制动助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前围板部件上且通过其活塞杆连接于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臂,其中,所述制动踏板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踏板,所述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在所述前围板部件内侧面上的安装部位避开所述制动助力装置的正后方的位置。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助力装置为真空助力器。
[0019]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臂的所述连接点处于所述制动助力装置正后方的位置。
[00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制动踏板机构通过减小制动踏板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后的位移量的方式降低对驾驶员腿部和脚部的伤害。
[002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2]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踏板机构。
[0023]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左、右前立柱之间连接有仪表板加强梁,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制动踏板向后移动的制动踏板限位支架,所述制动踏板限位支架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
[0024]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左、右前立柱之间连接有仪表板加强梁和仪表板加强梁副梁,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制动踏板向后移动的制动踏板限位支架,所述制动踏板限位支架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副梁。
[0025]由于所述制动踏板机构设置有上述制动踏板,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制动踏板机构,因此,所述制动踏板机构与上述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可以参照上述对制动踏板有益效果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2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制动踏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辆中的制动踏板限位支架的布置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制动踏限位支架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
[0030]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车辆中的制动踏板限位支架的布置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制动踏限位支架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副梁;
[0031]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制动踏板机构中的制动主力装置、制动踏板和制动踏板安装支架等的安装不意图;
[0032]图5为从左侧看图4中所示的制动踏板机构安装的立体图;
[0033]图6为从左侧看图4中所示的制动踏板机构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删除了前围板等结构以便于示意;
[0034]图7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制动踏板机构中的制动助力装置、制动踏板和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1-踏板部,12-踏板臂,121-第一折弯段,122-第二折弯段,123-第三折弯段,13-制动踏板安装支架,14-真空助力器,15-活塞杆,16-仪表板加强梁,17-制动踏板限位支架,18-仪表板加强梁副梁,20-前围板部件,31-左前立柱,32-右前立柱,40-加强梁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另外,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通常是指车辆的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