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及车用推力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514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及车用推力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及车用推力杆。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生产领域,推力杆主要用于后独立悬架中,其一端和车身连接,另一端和悬架连接,主要作用是在车身产生横向运动时,拉动悬架随车身一起横向运动,使悬架和车身横向相对运动变化不要太大,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
[0003]而在现有技术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推力杆会不停的受到来自悬架的拉力或压力作用,常常容易导致推力杆两端的安装衬套出现开裂,推力杆上的安装衬套存在强度跟韧度不够的问题,对汽车底部安装的推力杆部件功能造成损伤,给汽车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有的产品在改进强度韧度之后,往往使衬套变形量变小,在安装上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及车用推力杆,从而进一步提高衬套使用的持久度,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安装的便捷性。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推力杆安装孔里的衬套,所述衬套由上衬套和下衬套组成,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形状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衬套内侧;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衬套外侧;挡圈,所述挡圈覆盖在所述衬套两端部,且夹设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挡圈上部,且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端部。
[0007]可选地,所述外套管上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外套管下端部设有向内的阶梯型回边。
[0008]可选地,所述内套管的两端部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卡槽和向外的阶梯型回边,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卡槽内。
[0009]可选地,所述外套管两顶端设有薄面结构,所述薄面结构覆盖所述挡圈,所述密封圈的外沿压入所述薄面结构下侧,且所述薄面结构的外沿压入所述外套管与所述衬套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内套管中部呈凸起状。
[0011]可选地,所述挡圈内半径比内套管的端部外半径大5mm。
[0012]可选地,所述衬套内侧中部呈与所述内套管中部凸起状相适应的凹陷状,所述衬套内侧中部与所述内套管中部贴合设置,所述衬套两端口内半径比所述内套管两端部外半径大5mmο
[0013]可选地,所述衬套为尼龙衬套。
[0014]可选地,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0015]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一种车用推力杆,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里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在推力杆安装孔里设置衬套,在衬套内侧设置内套管,在所述衬套外侧设置外套管,在衬套两端部设置挡圈,所述挡圈夹设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在挡圈上部设置密封圈,其中衬套由上衬套和下衬套两部分组成,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形状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采用该新型的衬套结构,所述衬套、内套管、夕卜套管、挡圈、密封圈之间的配合既保证了衬套的结构强度,并在此前提下,使衬套结构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推力杆的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衬套,2内套管,3外套管,4挡圈,5密封圈,6薄面结构,7向内的阶梯型回边,8向外的阶梯型回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3]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推力杆安装孔里的衬套1,所述衬套I由上衬套和下衬套组成,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形状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内套管2,所述内套管2套设在所述衬套I内侧;外套管3,所述外套管3套设在所述衬套I外侧;挡圈4,所述挡圈4覆盖在所述衬套I两端部,且夹设在所述内套管2与所述外套管3之间;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设置在所述挡圈4上部,且所述密封圈5套设在所述内套管2的端部。
[0024]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在外套管3—端先放置下衬套,在下衬套内套入内套管2,在外套管3的另一端安装上衬套,上衬套与下衬套上下对称,上衬套也套接在内套管2上,再在上衬套与下衬套的外端部都安装挡圈4,然后在内套管2的两端处装入密封圈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现了两块形状相同的衬套I在外套管3两端分开进行装配,解决了在衬套材料变形量有限的情况下衬套无法装配的问题,提高了推力杆结构的整体装配效率,密封圈5的设置在起到结构固定作用的同时也可有效防止灰尘进入衬套结构内部。
[0025]其中,挡圈4为金属件,在外套管3内壁可以上下滑动,所述外套管3上端部设有卡槽,位于外套管3上端的挡圈4可卡在卡槽内,有效阻止其轴向滑动,所述外套管3下端部设有向内的阶梯型回边7,对位于外套管3下端的挡圈4进行固定,防止装配以后沿轴向串动;所述内套管2的两端部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卡槽和向外的阶梯型回边8,所述密封圈5套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和阶梯型回边结构间的配合对密封圈5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密封圈5沿轴向串动;所述外套管3两顶端设有薄面结构6,所述薄面结构覆盖所述挡圈4,所述密封圈5的外沿压入所述薄面结构6下侧,且所述薄面结构6的外沿压入所述外套管3与所述衬套I之间,在外套管3顶端采用薄面结构6,对薄面结构采用卷边工艺,通过卷边使薄面结构6卷向外套管3内侧,对挡圈4起定位作用,防止脱出,实现对衬套装配后的封装固定。
[0026]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2中部呈凸起状,在行车中与装配中,为衬套I的轴向摆动起导向作用,所述衬套I内侧中部呈与所述内套管2中部凸起状相适应的凹陷状,所述衬套I内侧中部与所述内套管2中部贴合设置,所述衬套I两端口内半径比所述内套管2两端部外半径大5_,所述挡圈4内半径比内套管2的端部外半径大5_,可为衬套I轴向摆动释放自由度,在不影响车辆性能、不消减衬套强度的前提下,减缓来自悬架的拉力或压力对轴套I的冲击和磨损,可以达到提高零部件的可靠耐久性,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使其承受更大的载荷冲击,保证车辆的安全使用,在不影响整车性能的情况下,解决了推力杆衬套开裂问题,其中,所述衬套I可为尼龙衬套,可进一步地保证衬套I的材料强度,所述密封圈5可为橡胶密封圈,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002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用推力杆,其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里设置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该车用推力杆一端通过支架焊接在车身上,一端通过支架焊接在悬架上,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0028]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推力杆安装孔里的衬套,所述衬套由上衬套和下衬套组成,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形状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 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衬套内侧;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衬套外侧; 挡圈,所述挡圈覆盖在所述衬套两端部,且夹设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挡圈上部,且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上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外套管下端部设有向内的阶梯型回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两端部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卡槽和向外的阶梯型回边,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两顶端设有薄面结构,所述薄面结构覆盖所述挡圈,所述密封圈的外沿压入所述薄面结构下侧,且所述薄面结构的外沿压入所述外套管与所述衬套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中部呈凸起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内半径比内套管的端部外半径大5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侧中部呈与所述内套管中部凸起状相适应的凹陷状,所述衬套内侧中部与所述内套管中部贴合设置,所述衬套两端口内半径比所述内套管两端部外半径大5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为尼龙衬套。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10.一种车用推力杆,端部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里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及车用推力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推力杆上的衬套结构包括:安装在推力杆安装孔里的衬套,所述衬套由上衬套和下衬套组成,所述上衬套和所述下衬套形状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内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衬套内侧;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衬套外侧;挡圈,所述挡圈覆盖在所述衬套两端部,且夹设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挡圈上部,且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保证了衬套的结构强度,使衬套结构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IPC分类】B60G7/00
【公开号】CN204641301
【申请号】CN201520110591
【发明人】骆振兴, 姜军平, 周宏伟, 江燕华, 徐达, 刘涛, 高岩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