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及电动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356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8所示的电动车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粧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0显示了图7和图8所示的电动车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粧处于充电工位的状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及电动车充电系统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是该详细说明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0]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具有充电插头部分的局部结构。
[0051]图2显示了图1中盖子12在不同工位下的状态。
[0052]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动车的引擎盖10上设有容置槽11和盖设于容置槽上的盖子12,盖子12铰接于引擎盖10上,从而使得盖子12可以绕着其铰接轴在打开工位(即充电工位,参见图2中盖子在12-a的状态)和闭合工位(即非充电工位,参见图2中盖子在12-b的状态)之间切换。充电插头13固定设于盖子12的内侧,从而使得充电插头13在盖子12位于闭合工位时匹配地容置于容置槽11内,以隐藏于电动车的引擎盖10的表面以内,并使充电插头13在盖子12位于打开工位时自电动车的引擎盖10的表面伸出。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子12的内侧上固定设有支座14,充电插头13通过设于支座14上而固定设于盖子12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插头13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结构(例如螺钉、螺栓)与盖子12固定连接。
[005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处于充电工位的状态示意图。
[0054]图4从另一个视角显示了图3所示的状态和结构。
[0055]如图3和图4所示,在这种实施方式下,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电动车I和固定设置于充电站地面E的立柱式充电粧2,立柱式充电粧2上设有与电动车I的充电插头13适配的充电插座23。充电插座23与供电电源连接,从而在充电插头13插入充电插座23时对电动车I进行充电。
[0056]图5显示了图3和图4所示的电动车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粧处于非充电工位的状态和结构。
[0057]图6显示了图3和图4所示的电动车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粧处于充电工位的状态和结构。
[0058]如图5和图6所示,该立柱式充电粧2包括:固定设置于充电站地面的基座21 ?’旋转臂22,其具有与基座21铰接的铰接端A和设置有充电插座23的自由端B,旋转臂22可于铰接端A绕着其铰接轴旋转,以使设置于自由端B的充电插座23随着旋转臂22的旋转在非充电工位(参见图5)和充电工位(参见图6)之间切换。如图6所示,当电动车需要充电时,充电插座23按照图6中箭头C的方向随着旋转臂22的旋转从基座21伸出,以便于充电插头13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插入充电插座23。其中旋转的角度可以根据充电时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立柱式充电粧2占用的空间更小,优选地,在非充电工位,旋转臂22被旋转至与基座21重叠的位置。
[0059]请继续参阅图3-图6,当电动车I需要充电时,电动车I靠近立柱式充电粧2,充电插头13从电动车I的引擎盖10的表面伸出,同时旋转臂22也基座21伸出,充电插头13插入充电插座23中,以对电动车I进行充电。当电动车I充电完毕时,充电插头13和充电插座23分离,电动车I离开立柱式充电粧2,充电插头13隐藏于电动车的引擎盖10表面以内,同时旋转臂22也被旋转至与基座21重叠的位置。
[0060]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处于充电工位的状态示意图。
[0061]图8从另一个视角显示了图8所示的状态和结构。
[0062]如图7和图8所示,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电动车I以及固定设置于充电站房顶E’的悬挂式充电粧2’。悬挂式充电粧2’上设有与充电插头13适配的充电插座23’。充电插座23’与供电电源连接,从而对电动车I进行充电。
[0063]图9显示了图7和图8所示的电动车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粧的结构示意图。
[0064]如图9所示,该悬挂式充电粧2’包括:固定设置于充电站房顶的固定座21’;悬臂22’,其具有与固定座21’铰接的铰接端A’和设置有充电插座23’的自由端B’,悬臂22’可绕着转轴旋转,以使设于自由端B’的充电插座23’分别处于相对位置较高的非充电工位和相对位置较低的充电工位。
[0065]图10显示了图7和图8所示的电动车充电系统中的充电粧处于充电工位的状态示意图。
[0066]如图10所示,当电动车需要充电时,悬臂22’按照箭头C’的方向从相对位置较高的非充电工位旋转至相对位置较低的充电工位,以便于充电插头13沿着箭头D’的方向插入充电插座23’。
[0067]请继续参阅图7-图10,当电动车I需要充电时,电动车I靠近悬挂式充电粧2’,充电插头13从电动车I的引擎盖10的表面伸出,同时悬臂22’从相对位置较高的非充电工位旋转至相对位置较低的充电工位,以便于充电插头13插入充电插座23’中,从而对电动车I进行充电。当电动车I充电完毕时,充电插头13和充电插座23’分离,电动车I离开悬挂式充电粧2’,充电插头13重新隐藏于电动车的引擎盖10表面以内,同时悬臂22’也从相对位置较低的充电工位旋转至相对位置较高的非充电工位。
[0068]上述设置有悬挂式充电粧的实施方式,可以满足没有足够空间安装充电柱,但是车辆上面具有安装空间的情形。在一些更佳的实施方式中,悬挂式充电粧也可以配合不同高度的车辆,通过机械升降结构,设置成高度可调,由于机械升降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故此处不再赘述。
[0069]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可以为插电式复合电动车(PHEV),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需要插电充电的电动车。
[007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插头与插座,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互换,即充电插座设置在电动车上,而充电插头设置在充电粧上。
[0071]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动车,其具有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设置在电动车的外壳上;在非充电工位,所述充电插头隐藏于电动车的外壳表面以内;在充电工位,所述充电插头自电动车的外壳表面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容置槽和盖设于容置槽上的盖子;所述充电插头固定设于所述盖子的内侧,以使充电插头在盖子位于闭合工位时匹配地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以隐藏于电动车的外壳表面以内,并使充电插头在盖子位于打开工位时自电动车的外壳表面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铰接于所述外壳上,以绕着其铰接轴在打开工位和闭合工位之间切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电动车的引擎盖。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上固定设有支座,所述充电插头卡设于所述支座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为插电式复合电动车。7.—种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车; 充电粧,其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插头适配的充电插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粧为立柱式充电粧,所述立柱式充电粧包括: 固定设置的基座; 旋转臂,其具有与所述基座铰接的铰接端和设置有所述充电插座的自由端,所述旋转臂可绕着其铰接轴旋转,以使设置于自由端的充电插座随着旋转臂的旋转而在充电工位自所述基座伸出。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非充电工位,所述旋转臂被旋转至与基座重叠的位置。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粧为悬挂式充电粧,所述悬挂式充电粧包括: 固定座; 悬臂,其铰接端通过转轴与固定座连接,其自由端设有所述充电插座,所述悬臂可绕着转轴旋转以使设于所述自由端的充电插座分别处于相对位置较高的非充电工位和相对位置较低的充电工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其具有充电插头,其中所述充电插头设置在电动车的外壳上;在非充电工位,所述充电插头隐藏于电动车的外壳表面以内;在充电工位,所述充电插头自电动车的外壳表面伸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充电系统,其包括:上述电动车;充电桩,其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插头适配的充电插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的充电过程操作简便,同时其充电插头在非充电工位下隐藏于车身内,从而不会影响电动车的车身美观,也不会增加车体体积,还不会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操作简单,使用便利,此外还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IPC分类】B60L11/18
【公开号】CN204687866
【申请号】CN201520223817
【发明人】何歌特
【申请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