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267阅读:2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动车组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系统运营里程不断增加,运营班次也以倍数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高速动车组的生产与维护压力。

其中,高速动车组在单车生产完成后,需要利用调车对其进行编组;高速动车组的高级修作业,同样需要对动车组进行解编,检修、调试完成后再进行编组作业。近年来,动车高级修检修体量不断增大,现有检修台位等硬件资源利用率已趋近饱和,但检修能力仍无法赶上动车组配属的增长速度。

在解编和编组过程中,无论采用机车牵引或公铁两用车牵引的调车方式,均存在动车组紧急过渡车钩无法连挂机车车钩和动车组半永久车钩的问题。因此,一种可用于CRH3型车及其衍生车型的调车用过渡车钩,需求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能够实现调车机车与动车组的联挂,方便动车组在生产和调试中的调车工作,减少所需时间,节约生产和维护的时间成本,提高相关经济效益。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段车钩连接部、中段连接部和后段半永久车钩连接部;

所述前段车钩连接部包括钩体、上限位档板和下限位档板;所述钩体与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的车钩相互挂扣;在钩体上下部分分别安装高于钩体的上限位档板和下限位档板;

所述后段半永久车钩连接部为套筒,并在所述套筒的端头处设置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半永久车钩相互挂扣;

所述中段连接部为连接件,分别与钩体根部和套筒根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钩体采用ARR标准。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限位档板和下限位档板为凸起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前段采用ARR标准钩体,并加上上下限位板,虽然结构简单,但在与拖车连接时强度高,且可以直接调整与调车车钩的连接高度,简单方便且用性强。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连接件上设置吊环。

本发明在中段设置吊环,可直接进行固定,防止过渡车钩钩体从与其他车钩中脱出,同时可以作为装配时的辅助环,可作为辅助把手亦可用于一般吊装,实用性强。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使用中国标准ARR车钩的调车机车、公铁两用车等与CRH380B及其衍生型动车组半永久车钩的联挂,解决CRH380B型及其衍生型动车组单车或数车编组形式下的长距离调车问题,可有效缩短车辆调车时间,同时实现单车的长距离调车,节约编组、检修调试占用台位问题,顺利完成检修任务;

由于调车作业主要发生在平直轨道,且车速一般较慢,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设计,结构简单,设计制造成本低廉;安装与拆解较分体式车钩更为简便,培训时间短,易于上手学习;维护简便,仅需定期对其进行简单保养;设计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构造,依靠材料本身弹性进行减震,能够满足在较小幅度转弯与较小坡度起伏时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后段采用的套筒+突出部的连接方式,可与半永久车钩实现快速连接与解连,方便快捷;一体成型的突出部结构强度高,可与半永久车钩紧密咬合,连接强度高,拆装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的结构左视图;

其中,1是钩体,2是上限位档板,3是下限位档板,4是吊环,5是套筒,6是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动车组调车用过渡车钩,

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段车钩连接部、中段连接部和后段半永久车钩连接部;

所述前段车钩连接部包括钩体1、上限位档板2和下限位档板3;所述钩体1与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的车钩相互挂扣;在钩体1上下部分分别安装高于钩体1的上限位档板2和下限位档板3;

所述后段半永久车钩连接部为套筒5,并在所述套筒5的端头处设置环形凸起6,所述环形凸起6与半永久车钩相互挂扣;

所述中段连接部为连接件,分别与钩体1根部和套筒5根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钩体1采用ARR标准。

所述上限位档板2和下限位档板3为凸起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前段采用ARR标准钩体1,并加上上下限位板,虽然结构简单,但在与拖车连接时强度高,且可以直接调整与调车车钩的连接高度,简单方便且用性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如图1所示,在所述连接件上设置吊环4。

本发明在中段设置吊环4,可直接进行固定,防止过渡车钩钩体1从与其他车钩中脱出,同时可以作为装配时的辅助环,可作为辅助把手亦可用于一般吊装,实用性强。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该过渡车钩在连挂过程中,车钩前段钩体1与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车钩相配合连接,车钩后段部分套筒5与示带缓冲器的半永久车钩及不带缓冲器的半永久车钩进行连接,其过渡车钩具体的结构原理及连接方式如下:

过渡车钩钩体1与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车钩手动配合连接,利用手动逆时针拉动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车钩的解钩杆,克服其弹簧拉力使钩舌处于平行位置,此时将该过度车钩钩体1插入其配合的钩头里,自然地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车钩的钩舌也嵌入该过渡车钩的钩体内部,放开解钩杆,钩舌在解钩杆的复位弹簧拉力下自动复位从而卡在钩体1里,实现了过渡车钩前段钩体1与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车钩相配合连接。

再而之,在过渡钩体上、下部分安装高于钩体本身的限位挡板,分为上限位档板2和下限位档板3,可以很方便的固定钩体与拖车车钩,再而可以调节该过渡车钩与调车机车或公铁两用车车钩相连接配合时高度差,实现不同高度标准间车钩的过渡连接。

该过渡车钩后半部分设计为一体式套筒结构,套筒5与前端钩舌1和后端套筒环形凸起6形成一体结构,加强其强度,结构的整体完整性,通过套筒5的向上或者向下偏转一定的角度可以实现车钩连接时高度差调节。

套筒环形凸起6与带缓冲器的半永久车钩及不带缓冲器的半永久车钩进行连接配合,该过渡车钩套筒环形凸起与半永久性车钩同样的凸起部分相对接,从而进行紧密连接,然后用卡箍将两部分凸起进行卡住紧固,从而达到过渡车钩套筒端与半永久车钩的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联挂。

过渡车钩中间上方安装吊环4,吊环4便于过渡车钩的吊取,同时可用于过渡车钩的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