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钩的托架结构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595发布日期:2018-10-26 21:0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钩的托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15号托梁车钩是国内铁路常用钩型之一,主要用于列车头钩位置,用于与机车连挂或与列车重联,运行工况复杂,而且钩头为15号或15号小间隙钩头,车钩头部重量偏重。综上所述需要采用托梁支撑车钩来满足车钩运行需求。现有托架结构常用于25T型车,由带安装孔的竖梁和托梁组成,竖梁与托梁安装面通过螺栓连接,托梁位于车钩下部,对车钩形成支撑,现有托架结构由竖梁和托梁组成,当车钩相对车体底架安装位置变化时,该结构不能满足车钩的支撑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钩的托架结构,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钩的托架结构,所述托架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梁、托梁和横梁,所述托梁为U型结构,所述托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梁相对于托梁所在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横梁安装在两个支撑梁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横梁相对于托梁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顶部设有第一补强梁,所述第一补强梁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上,所述第一补强梁的另一端与支撑梁远离托梁的一端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强梁的纵截面为U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强梁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底部设有第二补强梁,所述第二补强梁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上,所述第二补强梁的另一端与支撑梁远离托梁的一端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二补强梁的纵截面为U型。

优选的,所述第二补强梁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优选的,所述横梁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优选的,所述托梁与支撑梁连接处的上方设有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控制车和多个车厢,所述控制车设有车钩和如所述的托架结构,所述托架结构的支撑梁远离托梁的一端固定在控制车的侧壁上,所述托梁设于车钩下方,所述托梁与车钩之间预设有间距。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梁、托梁和横梁的相互配合,为车钩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在车体底架安装位置变化时,特别适用于动车组头钩位置,由于动车组头车造型以及开闭机构、司机室等结构的限制,车钩需完全伸出车体底架,车钩与底架的相对位置必然变化,设有支撑梁的托架结构弥补了车体底架到车钩之间的距离,对车钩的中部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梁的侧视图和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梁的主视图、B-B剖面、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架结构的工作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托架结构的工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车钩200的托架结构100,所述托架结构100包括两个支撑梁110、托梁120和横梁130,所述托梁120为U型结构,所述托梁12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梁1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梁110相对于托梁120所在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横梁130安装在两个支撑梁110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梁110、托梁120和横梁130的相互配合,为车钩200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在车体底架安装位置变化时,特别适用于动车组头钩位置,由于动车组头车造型以及开闭机构、司机室等结构的限制,车钩200需完全伸出车体底架,车钩200与底架的相对位置必然变化,设有支撑梁110的托架结构弥补了车体底架到车钩之间的距离,对车钩200的中部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30相对于托梁120所在平面平行设置,即横梁130垂直设置在两个支撑梁110之间,加强了整个结构的强度,从而加强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为了加强整个结构的强度,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110顶部设有第一补强梁111,所述第一补强梁11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110上,所述第一补强梁111的另一端与支撑梁110远离托梁120的一端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强梁111的纵截面为U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强梁111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具体的,为了加强整个结构的强度,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110底部设有第二补强梁112,所述第二补强梁11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梁110上,所述第二补强梁112的另一端与支撑梁110远离托梁120的一端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二补强梁112的纵截面为U型。

优选的,所述第二补强梁112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优选的,所述横梁130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所述托梁120与支撑梁110连接处的上方设有限位板121。限位板121与支撑梁110的表面相平齐。这一设置不仅方便托梁120和支撑梁110的组装,也使得托梁120与支撑梁110的连接增加了一个受力面,从而增加了整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控制车和多个车厢,所述控制车设有车钩200和所述的托架结构100,所述托架结构100的支撑梁110远离托梁120的一端固定在控制车的侧壁上,所述托梁120设于车钩200下方,所述托梁120与车钩200之间预设有间距。如图4和5所示,控制车的侧壁设有托架结构安装面300,托架结构100安装在车辆的托架结构安装面300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