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52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束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将基座单元强迫催紧在脚踏车立管上的管束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0,现有固定在脚踏车立管91的管束结构主要包括一基座单元81,其设一排齿带部82围绕在脚踏车立管91后,穿进一通孔83,再单向卡固在一固定齿84上。
这样的设计,单靠一固定齿84卡固该排齿带部82,束缚效果有限,且要拆下该基座单元81时,需以手工具反推该固定齿84,相当麻烦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束结构,使基座单元可以可靠的紧迫束缚在脚踏车立管上。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该束缚结构,包括一基座单元、一第一固定单元、一迫紧单元及一扣带单元;其中该第一固定单元,是可活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其至少具有一迫顶部及一扣合部,该第一固定单元位在一第一位置时,可以该迫顶部迫顶该扣带单元;该第一固定单元位在一第二位置时,可以该扣合部扣合该迫紧单元;该迫紧单元,是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并至少可在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转动;其至少设一迫紧齿部啮合催紧该扣带单元;并设一受压部供该扣合部扣合;该扣带单元,是至少设一扣带枢接部及一排齿带部;该扣带枢接部供该扣带单元可转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该排齿带部供该扣带单元受该迫顶部迫顶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束缚的强度,使基座单元可以可靠的紧迫束缚在脚踏车立管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三;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三;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现有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10、81-基座单元;11-第一枢接部;12-第二枢接部;13-第三枢接部;14-塞孔;20-第一固定单元;21-迫顶部;22-扣合部;30-迫紧单元;31-迫紧齿部;32-环齿部;33-受压部;34-加压面部;35-凸粒;40-万向单元;41-第一齿盘面;42-第二齿盘面;50-外接单元;51-外接齿盘面;52-外接座;60-扣带单元;61-扣带枢接部;62、82-排齿带部;63-穿置框;64-辅助固定框;65-啮合孔;70-阻尼件;71-嵌颈部;72-阻尼面;83-通孔;84-固定齿;91-脚踏车立管;92-照明单元;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第三位置;P4-第四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管束结构,参阅图1和图2,是包括一基座单元10、一第一固定单元20、一迫紧单元30、一万向单元40、一外接单元50及一扣带单元60;其中该基座单元10,是至少包括一第一枢接部11,其用以枢接该第一固定单元20;一第二枢接部12,其用以枢接该迫紧单元30;一第三枢接部13,其用以枢接该扣带单元60;一塞孔14,其用以固定一阻尼件70;
该第一固定单元20,是可活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10的第一枢接部11上,其至少具有一迫顶部21及一扣合部22,该第一固定单元20位在一第一位置P1时(参阅图5和图7),可以该迫顶部21迫顶该扣带单元60;该第一固定单元20位在一第二位置P2时,可以该扣合部22扣合该迫紧单元30;该迫紧单元30,是枢设在该基座单元10的第二枢接部12上;并至少可在一第三位置P3与一第四位置P4间转动(参阅图5和图7);其至少包括一迫紧齿部31、一环齿部32、一受压部33及一加压面部34;其中该迫紧齿部31,其可啮合催紧该扣带单元60;该环齿部32,是供该万向单元40作水平方向的转动或定位;该受压部33,是供该扣合部22扣合;该加压面部34,是可对该阻尼件70加压;该万向单元40,是至少设有第一齿盘面41与一第二齿盘面42;其中该第一齿盘面41,其供该万向单元40与该环齿部32啮合/转动调整;该第二齿盘面42,其供该外接单元50啮合/转动调整;该外接单元50,是设一外接齿盘面51啮合/转动在该第二齿盘面42,并设一外接座52;该扣带单元60,是至少设一扣带枢接部61、一排齿带部62、一穿置框63、及一辅助固定框64;其中该扣带枢接部61,其供该扣带单元60可转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10的第三枢接部13上;该排齿带部62,其供该扣带单元60受该迫顶部21迫顶定位;该穿置框63,其供该扣带单元60的排齿带部62在绕过该第一固定单元20及该迫紧单元30后,暂时的穿置固定;该辅助固定框64,并可辅助固定该排齿带部62。
该阻尼件70,是设一嵌颈部71及一阻尼面72,该嵌颈部71供该阻尼件70固定在该塞孔14上。
如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束结构。
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是以该扣带单元60束缚在一脚踏车立管91,并以该外接单元50的外接座52提供一照明单元92暂时固定。
参阅图5,实务上,当该第一固定单元20位在第一位置P1,而该迫紧单元30位在第三位置P3,将该扣带单元60环绕在该脚踏车立管91外周缘,该排齿带部62被该迫顶部21迫顶固定,是第一阶段的固定。
参阅图6,将该迫紧单元30从第三位置P3向该第一固定单元20的方向下压,该迫紧齿部31啮合催动该扣带单元60。
参阅图7,将该迫紧单元30下压至该第四位置P4,该迫紧齿部31啮合催紧该扣带单元60。
这样的设计,使该扣带单元60可以牢牢的束缚在该脚踏车立管91外周缘,加上该扣带单元60、该迫紧单元30及该基座单元10同时压迫该阻尼件70,使其阻尼面72迫紧在该脚踏车立管91。
当然,只要反向扳动该第一固定单元20及该迫紧单元30,即可轻松解除该扣带单元60的束缚状态。
参阅图8,该照明单元92可以透过该第二齿盘面42与该外接齿盘面51啮合或转动,而三百六十度水平转动照明的方向。并如图3所示,透过该第一齿盘面41与该环齿部32啮合或转动,而三百六十度垂直转动照明方向。
参阅图9,该迫紧齿部31与该排齿带部62的配合设计,可等效置换为凸粒35与啮合孔65的配合设计。
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束结构,其是由一基座单元、一第一固定单元、一迫紧单元及一扣袋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单元,是活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其至少具有一迫顶部及一扣合部,该第一固定单元位在一第一位置时,该迫顶部迫顶该扣带单元;该第一固定单元位在一第二位置时,该扣合部扣合该迫紧单元;该迫紧单元,是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并至少在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转动;其至少设一迫紧齿部啮合催紧该扣带单元;并设一受压部供该扣合部扣合;该扣带单元,是至少设一扣带枢接部及一排齿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单元,是至少包括一第一枢接部,其用以枢接该第一固定单元;一第二枢接部,其用以枢接该迫紧单元;一第三枢接部,其用以枢接该扣带单元;一塞孔,其用以固定一阻尼件;该迫紧单元,又包括一环齿部及一加压面部;其中该环齿部,是供一万向单元作水平方向的转动或定位;该加压面部,是对该阻尼件加压;该万向单元,是至少设有第一齿盘面与一第二齿盘面;其中该第一齿盘面,其供该万向单元与该环齿部啮合或转动调整;该第二齿盘面,其供该外接单元啮合或转动调整;该外接单元,是设一外接齿盘面啮合或转动在该第二齿盘面,并设一外接座提供一照明单元暂时固定;该扣带单元,又包括一穿置框及一辅助固定框;其中该穿置框是供该扣带单元的排齿带部在绕过该第一固定单元及该迫紧单元后,暂时穿置固定;该扣带单元是束缚在一脚踏车立管;该辅助固定框,并辅助固定该排齿带部;该阻尼件是设一嵌颈部及一阻尼面,该嵌颈部供该阻尼件固定在该塞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带单元束缚在脚踏车立管外周缘,该扣带单元、该迫紧单元及该基座单元同时压迫该阻尼件,使其阻尼面迫紧在该脚踏车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迫紧齿部与该排齿带部的配合设计,等效置换为凸粒与啮合孔的配合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管束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单元、一第一固定单元、一迫紧单元及一扣带单元;其中该第一固定单元,是可活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其至少具有一迫顶部及一扣合部,该第一固定单元位在一第一位置时,可以该迫顶部迫顶该扣带单元;该第一固定单元位在一第二位置时,可以该扣合部扣合该迫紧单元;该迫紧单元,是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并至少可在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转动;其至少设一迫紧齿部啮合催紧该扣带单元;并设一受压部供该扣合部扣合;该扣带单元,是至少设一扣带枢接部及一排齿带部;该扣带枢接部供该扣带单元可转动的枢设在该基座单元上;该排齿带部供该扣带单元受该迫顶部迫顶定位。
文档编号B62J1/00GK2931243SQ20062001831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
发明者廖速璋, 廖帝顺 申请人:世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