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98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换档控制套筒(棘爪控制构件)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娱乐形式及运输方式。而且,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在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中都非常流行的竟技体育运动。不管自行车用于娱乐、运输或竟技,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已经广泛地重新设计的一个部件是自行车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通常为包括内置齿轮机构的后轮轮毂,内置齿轮机构包括可以换档的元件,从而为骑车人提供多个动力传递路径(传动比)。利用这种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骑车人通过操作安装在自行车把手上或附近的常规的杠杆致动换档机构改变蹬踏速度。杠杆致动换档机构的移动通过鲍登型钢丝绳(Bowden-typecable)传递给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所述鲍登型钢丝绳可操作地连接到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的换档机构。杠杆致动换档机构的位置变化引起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的换档机构的各种元件的移动,最终确定动力传递路径(传动比)的选择。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的换档机构通常包括换档键导向件、换档控制套筒(棘爪控制构件)和套筒导向件。换档控制套筒通过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的换档机构的各种元件围绕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的固定轮毂轴枢转。换档控制套筒(棘爪控制构件)通常包括基底套筒和一个或更多弓形控制套筒。基底套筒通常在固定轮毂轴的侧边以第一端和笫二端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基底套筒的第一端通常延伸通过换档键导向件中的开口。通常,在基底套筒的第一端和换档键导向件之间不提供机械紧固。具体而言,基底套筒的笫一端延伸通过换档键导向件中的开口。随后,基底套筒通过换档键导向件的旋转移动围绕固定轮毂轴沿周向方向移动。换档控制套筒(棘爪控制构件)的控制套筒构造用于接合和脱离棘爪,所述棘爪有选择地接合在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的太阳轮。棘爪用作单向离合器,以有选择地在一个方向上停止太阳轮的旋转。通常,换档控制套筒(棘爪控制构件)的基底套筒的第二端限制在套筒导向件中形成的凹口内,所述套筒导向件也可旋转地安装在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的固定轮毂轴上。通常,在基底套筒的第二端和套筒导向件之间不提供机械紧固。因而,棘爪控制构件的基底套筒、套筒导向件和换档键导向件作为整体单元围绕固定轮毂轴移动。棘爪控制构件的基底套筒、套筒导向件和换档键导向件的问题在于,在这些元件之间可能有微量的间隙或轻微的相对移动。如同任何机械设备一样,机械连接的元件之间的间隙或轻微相对移动是不需要的。随着时间的过去,在动力传递路径之间换档时,骑车人会注意到松弛或松散的感觉。在欧洲专利申请号1,323,627中公开的一种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设计中,棘爪控制构件的基底套筒的第二端铆接或折边到套筒导向件的凹口内,从而在最初消除基底套筒和套筒导向件之间的间隙。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和过多的使用,可能产生基底套筒和套筒导向件之间的间隙。此外,在欧洲专利申请号1,323,627中公开的结构没有解决换档键导向件和棘爪控制构件的基底套筒之间的间隙消除问题。鉴于以上这些方面,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需要一种改进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减少或消除基底套筒和套筒导向件之间、以及换档键导向件和换档控制套筒(棘爪控制构件)的基底套筒之间的间隙。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这种需要及其它需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具有减少或消除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内的换档机构的元件之间的间隙或轻微相对移动的特征。可以主要通过提供一种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达到前述目的,所述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具有固定轮毂轴、换档控制套筒、套筒导向件和换档键导向件。固定轮毂轴配置为不可转动地附接到自行车车架。固定轮毂轴限定旋转轴线。换档控制套筒靠近固定轮毂轴布置,以用于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固定轮毂轴的有限周向移动。换档控制套筒也配置用于控制围绕固定轮毂轴布置的至少一个太阳轮的操作。换档控制套筒包括基底套筒和至少一个棘爪控制臂,基底套筒还具有笫一端和第二端。套筒导向件围绕固定轮毂轴的第一部分可旋转地布置。套筒导向件支撑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底套筒的第一端。基底套筒的第一端焊接到套筒导向件。换档键导向件围绕固定轮毂轴的第二部分可旋转地布置且支撑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底套筒的第二端。基底套筒的第二端焊接到换档键导向件。从结合附图公开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势。现在参见附图,所述附图形成该原始公开的一部分图l是自行车的部分侧视图,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自行车的后部;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横截面图,示出了轮毂组件的各个部分,轮毂组件包括带有换档机构的动力传递组件;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分解图,示出了动力传递组件的元件,动力传递组件包括轮毂轴、套筒导向件、和棘爪控制构件,其中移除了换档机构的元件;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分解图,示出了轮毂轴和换档机构的元件,换档机构包括棘爪控制构件和换档键导向件;图5是局部组装的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轮毂轴、太阳轮和棘爪控制构件的部分,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其它元件;图6是根据本发明、类似于图5的轮毂组件的该部分的另一透视图,其中轮毂组件的该部分局部组装,示出了轮毂轴、太阳柃、换档键导向件和延伸通过换档键导向件的开口的棘爪控制构件的该部分,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其它元件;图7是根据本发明、类似于图5和6的轮毂组件的该部分的另一透视图,其中轮毂组件的该部分局部组装,示出了轮毂轴、太阳轮和轮毂组件的换档机构的元件;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另一透视图,示出了轮毂轴、套筒导向件、第一太阳轮和轮毂组件的换档机构的棘爪控制构件,为了更加清楚起见,移除了其它元件;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从相反角度的另一透视图,示出了轮毂轴、第一太阳轮、换档键导向件和延伸通过换档鍵导向件的孔口的棘爪控制构件的该部分,为了更加清楚起见,移除了其它元件;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该部分的侧视图,示出了轮毂轴、套筒导向件、第一太阳轮、换档键导向件和棘爪控制构件,为了更加清楚起见,移除了其它元件;图ll是根据本发明、从轮毂组件移除的棘爪控制构件的侧视图,示出了基底套筒和从基底套筒伸出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控制套筒;图12是根据本发明、沿图11的线12-12截取的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一控制套筒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控制套筒的棘爪控制凹口;图13是根据本发明、沿图11的线13-13截取的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二控制套筒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第二控制套筒的棘爪控制凹口;图14是根据本发明、沿图11的线14-14截取的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三控制套筒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第三控制套筒的棘爪控制凹口;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三控制套筒定位为允许棘爪接合围绕轮毂轴布置的第三太阳轮的一组内齿轮齿,使得棘爪用作单向离合器,防止第三太阳轮沿一个方向旋转;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该部分的另一横截面图,示出了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三控制套筒定位为防止棘爪接合第三太阳轮的该组内齿轮齿;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该部分的又一横截面图,示出了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三控制套筒定位为允许棘爪接合第三太阳轮的该組内齿轮齿,使得棘爪用作单向离合器,防止第三太阳轮沿一个方向旋转;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该部分的又一横截面图,示出了棘爪控制构件的第三控制套筒位于防止棘爪接合第三太阳轮的该组内齿轮齿的另一位置;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换档机构的换档辅助机构的横截面图,示出了一对换档辅助棘爪,所述换档辅助棘爪处于由棘爪控制垫圏的一对凸出部径向向内推动的缩进位置;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换档机构的换档辅助机构的另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该对换档辅助棘爪处于接合位置,接触推动该换档机构旋转的驱动器的部分;图2l是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换档机构的换档辅助机构的又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该对换档辅助棘爪处于从接合位置移回到图19所示的缩进位置;图22是图2的横截面图的放大部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组件的部分,其中离合器环与轮毂组件的笫一太阳轮脱离;图23是类似于图22的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轮毂组件的部分,其中离合器环从轮毂组件的第一太阳轮接合;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一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和24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二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24和25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三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三动力传递路径;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和24-26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四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四动力传递路径;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和24-27的轮毂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五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五动力传递路径;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和24-28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六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六动力传递路径;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和24-29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七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七动力传递路径;和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类似于图2和24-30的轮毂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叠加于限定第八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组件的这些元件之上的第八动力传递路径。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见附图对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进行说明。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供示例说明,而非用于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首先参见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毂组件12的自行车10。如图2所示,轮毂组件12包括具有换档机构16(换档控制机构)的动力传递组件14,所述换档机构16控制棘爪控制构件18(参见图3-6和8-14)和离合器环20的移动。棘爪控制构件18和离合器环20可有选择地移动到多个位置的组合,以设置动力传递组件14的各个元件,从而沿图24-31所示且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多个动力传递路径传递转矩。此外,如图3、4、6和8-10所示,本发明的换档机构16也包括套筒导向件22(图3、5、8和10)和换档键导向件24(图4、6和9),套筒导向件22和换档键导向件24支撑棘爪控制构件18,所述棘爪控制构件18用于到对应于动力传递路径的离散位置的有限移动。根据本发明,棘爪控制构件18的一端焊接到套筒导向件22,且棘爪控制构件18的另一端焊接到换档键导向件24,如下所述。通过将套筒导向件22焊接到棘爪控制构件18并将换档键导向件24焊接到棘爪控制构件18,轮毂组件12的移动部件内的间隙减少且获得更一致的速度换档。如图2所示,轮毂组件12主要包括轮毂轴26、驱动器28、轮毂壳体30、动力传递组件14和换档机构16。具体参见图3-10,现在提供轮毂轴26的简单说明。轮毂轴26基本上是细长轴,所述细长轴以常规方式不可旋转地装配到自行车10的后架。轮毂轴26包括换档控制支撑部分32和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轮穀轴26的换档控制支撑部分32具有大体上一致的直径且包括在其一部分内形成的一对轴向延伸的凹槽36(在图3和4中仅可看到一个凹槽36)。如图3最佳地显示,轮毂轴26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定尺寸为接收并保持动力传递组件14的各个部分。轮毂轴26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主要包括凸耳或凸出部,凸耳或凸出部的总体直径大于换档控制件支撑部分32的外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还包括一连串彼此相交的周向延伸的凹口和轴向延伸的凹槽。具体如图3所示,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包括以下周向延伸的凹口弹簧保持凹口40、第一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2、第二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4、弹簧接收凹口46和48以及第三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50。此外,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包括以下轴向延伸的凹槽第一锁定凹槽60;第二锁定凹槽62;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64a、64b和64c的棘爪接收凹槽64;和如图8最佳地显示的控制臂接收凹槽68。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的这些凹槽和凹口接收动力传递组件14的元件,如下所述。如图2最佳地显示,驱动器28通过常规轴承Bt以常规方式围绕轮毂轴26可旋转地支撑,且轮毂壳体30通过常规轴承B2和B3以常规方式可旋转地支撑到轮毂轴26和驱动器28。驱动器28可以通过动力传递组件14有选择地联接到轮毂壳体30,以便施加给驱动器28的转矩以下文所述的多个选定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任何一个传递给轮毂壳体30。轮毂壳体30包括第一转矩传递齿轮齿30a(图2的右侧)和第二转矩传递齿轮齿30b(图2的左侧),它们的功能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如图2和3最佳地显示,动力传递组件14是多速内置轮毂传动装置。动力传递组件14主要包括(除了别的以外)棘爪控制构件18(图3)、离合器环20(图2)、环形换档键构件70(图2和4)、套筒导向件22(图2-3)、驱动器28(图2)、第一太阳轮72(图2)、第二太阳轮74、第三太阳轮76、第四太阳轮78、第二太阳轮棘爪80、第三太阳轮棘爪82、第四太阳轮棘爪(pawl)84、行星齿轮架86(图2)、第一组行星齿轮88(图2)、第二组行星齿轮90(图2)、棘爪92(图2)、第一齿圈94(图2)、第二齿團96(图2)、棘爪98(图2)和换档机构16。动力传递机构14可操作地布置在驱动器28和轮毂壳体30之间,以通过多个不同的转矩传递路径将旋转动力从驱动器28传递给轮毂壳体30,如下所述。现在具体参见图3、8和10-14提供棘爪控制构件18的描述。棘爪控制构件18是换档控制套筒,所述换档控制套筒主要包括基座套筒100、第一控制套筒102、第二控制套筒l(M和第三控制套筒106。基座套筒100是延伸大约轮毂轴26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的长度的细长的直部分。基座套筒100是包括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10的细长扁平杆形部分。如图3-5和10所示,其中轮毂组件12完全组装基座套筒100布置在轮毂轴26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的控制臂接收凹槽68中;第一控制套筒102布置在第一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2中;第二控制套筒104布置在第二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4中;且第三控制套筒106布置在第三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50中。在换档过程期间,第一控制套筒102、第一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2、第二控制套筒104、第二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4、第三控制套筒106和第三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50充当轴承面。更具体而言,第一控制套筒102可在第一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2中周向滑动;第二控制套筒104可在第二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4中周向滑动;且第三控制套筒106可在第三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50中周向滑动。此外,当棘爪控制构件18围绕轮毂轴26周向移动时,该周向移动主要由基座套筒100接触控制臂接收凹槽68的任一周向侧边68a和68b上的表面而限定,如图8所示。最佳地如图11和12所示,棘爪控制构件18的第一控制套筒102包括棘爪控制凹口102a和102b。在轮毂組件12完全组装时,第一控制套筒102布置在轮毂轴26的第一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2中,如图10所示。棘爪控制凹口102a和102b定尺寸以与第四太阳轮棘爪84的凸出部84a相互作用。例如,当棘爪控制构件18移动选择动力传递路径时,第四太阳轮棘爪84的凸出部84a可以移动至棘爪控制凹口102a和102b的一个或另一个内,且第四太阳轮棘爪84径向向外移动。结果,第四太阳轮棘爪84与笫四太阳轮78的内表面啮合,使得第四太阳轮78不再相对于轮毂轴26以一个方向旋转。第一控制套筒102的操作类似于第二和第三控制套筒104和106的操作。第二控制套筒104的以下说明和图15-18也适于第一控制套筒102和第三控制套筒106。最佳地如图11、13和15-18所示,棘爪控制构件18的第二控制套筒104包括棘爪控制凹口104a和104b。在轮毂组件12完全组装时,第二控制套筒104布置在轮毂轴26的第二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44中,如图10所示。棘爪控制凹口104a和104b定尺寸以与第三太阳轮棘爪82的凸出部82a相互作用。例如,当棘爪控制构件18移动选择动力传递路径时,第三太阳轮棘爪82的凸出部82a可以移动至棘爪控制凹口104a和104b的一个或另一个内,且第三太阳轮棘爪82径向向外移动,如图15和17所示。结果,第三太阳轮棘爪82接合第三太阳轮76的内表面,以便防止第三太阳轮76相对于轮毂轴26以一个方向旋转。因而,第三太阳轮棘爪82充当单向离合器,允许第三太阳轮76仅以一个方向旋转。然而,当凸出部82a接触第二控制套筒104的其它部分时,第三太阳轮棘爪82被向内推动且第三太阳轮76可以围绕轮毂轴26以两个方向自由地旋转。最佳地如图11和14所示,棘爪控制构件18的第三控制套筒106包括棘爪控制凹口106a和106b。在轮毂组件12完全组装时,第三控制套筒106布置在轮毂轴26的第三棘爪控制臂接收凹口50中。棘爪控制凹口106a和106b定尺寸以与第二太阳轮棘爪80的凸出部80a相互作用。例如,当棘爪控制构件18移动选择动力传递路径时,第二太阳轮棘爪80的凸出部80a可以移动至棘爪控制凹口106a和106b的一个或另一个内,且第二太阳轮棘爪80径向向外移动。结果,笫二太阳轮棘爪80接合第二太阳轮74的内表面,以便防止第二太阳轮74相对于轮毂轴26以一个方向旋转。棘爪控制构件18的定位确定了哪个动力传递路径或传动比在轮毂组件12中接合。在此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有八个动力传递路径(如下所述)。从本文的附图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用于具有各种动力传递路径中任一种的轮毂组件,并不限于与具有八个动力传递路径的轮毂组件使用。例如,本发明可以用于具有仅两个或更多动力传递路径、io个或更多动力传递路径的轮毂组件中。在下文说明相关元件之后提供基座套筒100的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10的进一步描述。如图2、7、22和23所示,离合器环20是环形构件,在其外周边具有笫一组齿轮齿120,在其轴向端部处具有第二组齿轮齿122。离合器环20的内周边表面包括保持夹124和径向向内延伸部分126。换档键构件70轴向地限定在保持夹124和径向向内延伸部分126之间,最佳地如图22和23所示。离合器环20从轮毂壳体30和驱动器28径向向内布置,且从换档机构16径向向外布置。离合器环20可在轴向方向相对于轮毂轴26进行有限的移动,且可围绕轮毂轴26旋转,如图22和23所示。最佳地如图3所示,套筒导向件22具有带有中心孔22a、第一凹口22b和第二凹口22c的环形盘形状。中心孔22a定尺寸为接收轮毂轴26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因而,套筒导向件22围绕轮毂轴26可旋转地布置。套筒导向件22的第二凹口22c定形且定尺寸为棘爪控制构件18的第二端110。更具体而言,套筒导向件22的第二端IIO定形以适合套筒导向件22的第二凹口22c。如下进一步所述,当第二端IIO插入到套筒导向件22的第二凹口22c中时,第二端108焊接到套筒导向件22以确保刚性固定的附接。因而,在套筒导向件22和棘爪控制构件18之间没有间隙(余隙)或相对移动。再次参见图2,现在提供驱动器28的描述。驱动器28是具有几个不同直径部分的大体环形构件,通过轴承Bi以常规方式围绕轮毂轴26可旋转地支撑。驱动器28还支撑轴承B3,轴承B3支撑轮毂壳体30。如图2、22和23所示,驱动器28包括在其径向向内的表面上的齿轮齿134(图22和23),在其径向向外部分上的链轮支撑部分136(仅图2)、棘爪接合部分138,和径向向内部分上的换档辅助齿轮齿140(图2、19、20和21)。齿轮齿134定尺寸以与离合器环20的第一组齿轮齿120啮合,使得离合器环20总是与驱动器28旋转(图22和23)。然而,离合器环20配置为沿齿轮齿134的长度以轴向方向移动,如下所述。最佳地如图2所示,驱动器28的链轮支撑部分136支撑链轮S,链轮S固定地附接到驱动器28以与其旋转。驱动器28、离合器环20和链轮S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在下文描述换档辅助齿轮齿140的目的。离合器环20可从图22和24-27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图23和28-31所示的第二位置。在图22和24-27所示的第一位置中,离合器环20是空转的且与驱动器28旋转,因而,在离合器环20处于第一位置时,来自驱动器28的转矩经由棘爪92沿图24-27描绘的第一组动力传递路径传递给第一齿圈94,如下更详细地所述。在图23和28-31所示的第二位置中,离合器环20的第二组齿轮齿l"接合且啮合行星齿轮架86的齿轮齿,来自驱动器28的转矩从驱动器28沿图28-31描绘的第二组动力传递路径传递给行星齿轮架86,如下更详细地所述。离合器环20通过换档机构16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下所述。如下更详细所述,换档键构件70用于将离合器环20联接到换档机构16的部分,以在离合器环20的第一位置(图24)和第二位置(图25)之间移动离合器环20。现在具体参见图2和4描述换档键构件70。换档键构件70是环形构件且包括一对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轮随动件144。换档键构件70的外环形部分限制在离合器环20的保持夹124和径向向内延伸部分126之间。现在具体参见图2、3、6和7描述第一太阳轮72。第一太阳轮72以常规方式不可旋转地支撑在轮毂轴26上。第一太阳轮72包括径向向外延伸齿轮齿,该径向向外延伸齿轮齿以常规方式与第一组行星齿轮88上的小直径齿轮齿啮合,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凸轮部分152位于第一太阳轮72附近。凸轮部分152可以形成为第一太阳轮72的部分,或可以形成为从第一太阳轮72分开的构件,如图2和4所示。凸轮部分152不可旋转地安装在轮毂轴26的传动装置支撑部分34上。最佳地如图4所示,凸轮部分152包括一对第一凸轮表面154、一对第二凸轮表面156和一对第三凸轮表面158。凸轮部分152配置为在图24和25所示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换档键构件70和离合器环20,如下更详细所述。换档键构件70具有稍大于第一太阳轮72的凸轮部分152的外径的总内径(没有该对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轮随动件144)。然而,该对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轮随动件144径向向内延伸出凸轮部分152的内表面,如下在换档键导向件24的描述中进一步所述。现在具体参见图2、3、5、6和7描述第二太阳轮74、第三太阳轮76和第四太阳轮78。第二太阳轮74、第三太阳轮76和第四太阳轮78均可有选择地相对于轴26旋转。第二太阳轮74、第三太阳轮76和第四太阳轮78各具有相应的常规内棘爪棘轮齿和外齿轮齿。如图3所示,第二太阳轮棘爪80包括控制部分80a和弹簧80b。第二太阳轮棘爪80的控制部分80a可枢转地保持在轮毂轴26的凹口64的第三部分64c内,以便第二太阳轮棘爪80可以有选择地径向向外枢转,并棘靠(ratchetagainst)第二太阳轮74的内棘爪棘轮齿。弹簧80b安装在弹簧接收凹口48中且将第二太阳轮棘爪80向外偏压。第二太阳轮棘爪80相对于轮毂轴26保持到位,且响应于棘爪控制构件18的定位有选择地接合第二太阳轮74的内棘轮齿。更具体而言,当第三控制套筒106的棘爪控制凹口106a或106b之一与第二太阳轮棘爪80的控制部分80a对齐时,第二太阳轮棘爪80径向向外移动,以接触第二太阳轮74的内棘轮齿,从而仅允许第二太阳轮74以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换句话说,第二太阳轮棘爪80用作单向离合器。否则,控制部分80a与第三控制套筒106的其余部分之间的接触将笫二太阳轮棘爪80径向向内拉动,第二太阳轮74以常规方式围绕轮毂轴26空转。类似地,第三太阳轮棘爪82包括控制部分82a和弹簧82b。第三太阳轮棘爪82的控制部分82a可枢转地保持在轮毂轴26的凹口64的第二部分64b内,以便第三太阳轮棘爪82可以有选择地径向向外枢转,并棘靠第三太阳轮76的内棘爪棘轮齿。弹簧82b安装在弹簧接收凹口46中且将第三太阳轮棘爪82向外偏压。第三太阳轮棘爪82相对于轮毂轴26保持到位,且响应于棘爪控制构件18的定位有选择地接合第三太阳轮76的内棘轮齿。更具体而言,当第二控制套筒104的棘爪控制凹口104a或104b之一与第三太阳轮棘爪82的控制部分82a对齐时,第三太阳轮棘爪82径向向外移动,以接触第三太阳轮76的内棘轮齿,从而仅允许第三太阳轮76以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换句话说,第三太阳轮棘爪82用作单向离合器。否则,控制部分82a与第二控制套筒104的其余部分之间的接触将第三太阳轮棘爪82径向向内拉动,第三太阳轮76以常规方式围绕轮毂轴26空转。类似地,第四太阳轮棘爪84包括控制部分84a和弹簧84b。第四太阳轮棘爪84的控制部分84a可枢转地保持在轮毂轴26的凹口64的第一部分64a内,以便第四太阳轮棘爪84可以有选择地径向向外枢转,并棘靠第四太阳轮78的内棘爪棘轮齿。弹簧84b安装在弹簧接收凹口40中且将第四太阳轮棘爪84向外偏压。第四太阳轮棘爪84相对于轮毂轴26保持到位,且响应于棘爪控制构件18的定位有选择地接合第三太阳轮76的内棘轮齿。更具体而言,当第一控制套筒102的棘爪控制凹口102a或102b之一与第四太阳轮棘爪84的控制部分84a对齐时,第四太阳轮棘爪84径向向外移动,以接触第四太阳轮78的内棘轮齿,从而仅允许第四太阳轮78以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换句话说,第四太阳轮棘爪84用作单向离合器。否则,控制部分84a与第一控制套筒102的其余部分之间的接触将第四太阳轮棘爪84径向向内拉动,第四太阳轮78以常规方式围绕轮毂轴26空转。如图2所示,行星齿轮架86是常规的带有轴的笼式构件,该轴支撑第一组行星齿轮88和第二组行星齿轮90。更具体而言,行星齿轮架86包括围绕轮毂轴26可旋转地支撑的环形部分。行星齿轮架86配置为以常规方式支撑和保持第一和第二组行星齿轮88和90。行星齿轮架86包括较小直径部分160和较大直径部分162。如图2左边所示,较小直径部分160位于轴承组件B2附近。行星齿轮架86的较大直径部分162包括多个轴164,轴164支撑第一和第二组行星齿轮88和90,以便第一和第二组行星齿轮88和90围绕行星齿轮架86的轴164自由旋转。较大直径部分162也包括靠近离合器环20的齿轮齿86a,齿轮齿86a配置为在离合器环20处于图23和28-31所示的第二位置时接合离合器环20的第二组齿轮齿122。行星齿轮架86优选为支撑第一组行星齿轮88的三个(图2仅示出一个)和第二组行星齿轮90的三个(图2仅示出一个)。第一组行星齿轮88的每个包括一組小直径齿轮齿88a和一组大直径齿轮齿88b。该组小直径齿轮齿88a与第一太阳轮72的外齿轮齿72a啮合。第一太阳轮72的该组大直径齿轮齿88b与第一齿圏94的内齿轮齿啮合。第二组行星齿轮90的每个包括一组小直径齿轮齿90a、一组中等直径齿轮齿90b和一组大直径齿轮齿90c。该组小直径齿轮齿90a与第二太阳轮74的外齿轮齿74a和第二齿圈96的内齿轮齿啮合。该组中等直径齿轮齿90b与第三太阳轮76的外齿轮齿啮合,该组大直径齿轮齿90c与第四太阳轮78的外齿轮齿啮合。棘爪92布置在驱动器28的棘爪接合部分138和第一齿圈94的部分之间。棘爪92用作单向离合器,以将转矩从驱动器28传递给第一齿團94。如图2所示,第一齿圈(ringgear)94是环形构件,其环绕第一行星齿轮88、行星齿轮架86的大直径部分162的一部分和棘爪92。第一齿圏94可相对于轴26、轮毂壳体30和行星齿轮架86旋转。第一齿圏94包括多个内齿轮齿94a和多个内齿轮齿94b。内齿轮齿94a与第一行星齿轮88的大直径齿轮齿88b啮合。内齿轮齿94b配置为与棘爪92接合。棘爪92用作单向离合器,其允许第一齿圈94仅以一个方向相对于驱动器28旋转。如图2所示,第二齿圈96经由以滚柱离合器166形式的单向离合器可操作地联接到轮毂壳体30,滚柱离合器166具有多个常规的滚柱和凸轮表面。如图2所示,棘爪98以常规方式保持在行星齿轮架86的小直径部分100的部分中。棘爪98用作单向离合器,以将转矩从行星齿轮架86传递给轮毂壳体30。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轮80、82和84、行星齿轮架86以及第一和第二组行星齿轮88的总体操作和功能也能够在例如Shoge(转让给ShimanoInc.)的美国专利号6,607,465和/或欧洲专利/>开申请号1,323,627中找到。最初参见图4,现在描述换档机构16。换档机构16主要包括以下元件棘爪控制构件18、凸轮部分152、换档键构件70、换档键导向件24、第一偏压弹簧170、弹簧垫團172、第二偏压弹簧174、第一换档套筒176、不可旋转弹簧垫圈178、棘爪支撑件180、一对棘爪182、一对棘爪轴184、第二换档套筒186、棘爪控制垫圈188、锥形轴承内圏190、致动板192、垫片194、垫圈196、不可旋转锁定垫圏198和锁定螺母200。从以下说明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元件的相对尺寸不必按比例绘制。例如,各个元件的内径和外径不必精确地与相邻元件成比例。相反,换档机构16的各个元件之间的相对尺寸关系可最佳地见于图2、22和23,以及如下所述各个元件之间的操作关系。具体参见图4、6和9,现在描述换档键导向件24。换档键导向件24围绕轮毂轴26可旋转地布置。换档键导向件24总体上具有杯形形状,带有中心盘形部分210和周围成对的弓形壁部分212、214和216。中心盘形部分210包括中心钻孔220(中心轮毂轴接收孔)和开口222。中心钻孔220定尺寸以配合围绕轮毂轴26的部分,以便换档键导向件24可围绕轮毂轴26旋转。凹口224和226限定在相应的该成对的弓形壁部分212和214、以及弓形壁部分214和216之间。如图7所示,换档键构件70的向内延伸凸轮随动件144延伸到凹口224和226内(在图7中仅凹口224可见),以便换档键构件70与换档键导向件24旋转。然而,换档键构件70可以进行相对于换档键导向件24的轴向移动。第一太阳轮72和第一太阳轮72的凸轮部分152不能相对于轮毂轴26旋转。因此,当换档键导向件24相对于轮毂轴26和凸轮部分152旋转时,由于与凸轮部分152的凸轮表面156接触,凸轮随动件144沿轴向方向移动。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旋转位置,凸轮随动件144接触凸轮部分152的凸轮表面154。当换档键导向件24旋转时,凸轮随动件144接触凸轮表面156且随后向凸轮表面158移动。由于换档键构件70限定在离合器环20中,离合器环20与换档键构件70沿轴向移动。例如,在换档键构件70的凸轮随动件144接触凸轮表面154时,离合器环20处于图22所示的位置。当换档键构件70随换档键导向件24的旋转而旋转时,换档键构件70的凸轮随动件144沿凸轮表面156滑动,直到换档键构件70的凸轮随动件144接触凸轮表面158(图23)。因此,离合器环20移动至图23所示的位置。如图22和23所示,偏压弹簧225将离合器环20向图23所示的位置推动。如图6和9所示,换档键导向件24的中心盘形部分210的开口222定尺寸为接收棘爪控制构件18的第一端108。此外,第一端108在开口222处焊接到换档键导向件24上。如上所述,第二端110焊接到套筒导向件22。因而,套筒导向件22、换档键导向件24和棘爪控制构件18刚性地彼此附接。此外,当换档键导向件24围绕轮毂轴26旋转或进行周向移位时,棘爪控制构件18和套筒导向件22随换档键导向件24围绕轮毂轴26移动。换句话说,套筒导向件22、换档键导向件24和棘爪控制构件18作为整体刚性单元相对于轮毂轴26旋转。参见图4,现在描述第一偏压弹簧170。第一偏压弹簧170本质上为螺旋弹簧。第一偏压弹簧170具有第一端170a和第二端170b。换档键导向件24的弓形壁部分212、214和216的最小内径大于第一偏压弹簧170、弹簧垫圈172和第二偏压弹簧174。因此,第一偏压弹簧170、弹簧垫圈172和第二偏压弹簧174主要布置在换档键导向件24内。此外,第一偏压弹簧170的第一端170a连接换档键导向件24的凸出部24a,以便第一偏压弹簧170偏压换档键导向件24,以用于在较低速度动力传递路径方向上的旋转移动。第一偏压弹簧170的第二端170b连接弹簧垫围172的凸出部172a。参见图4,现在描述弹簧垫圏172。弹簧垫團172是盘形构件,包括上述凸出部172a、一对凸出部172b、中心开口172b、一对凹口172c(在图4中仅一个凹口172c可见)和外轴向延伸部分172d。凹口17k开向中心开口172b。笫二偏压弹簧174基本上为具有第一端174a和第二端174b的螺旋弹簧。第一端174a连接到弹簧垫圉172的外轴向延伸部分172d。第二偏压弹簧174的第二端174b连接到不可旋转弹簧垫圈178的外轴向延伸凸出部178a。因而,第二偏压弹簧174偏压弹簧垫圈172,以用于在较低速度动力传递路径方向上的旋转移动。笫一换档套筒176是环形构件,包括第一轴向延伸凸出部176a和第二轴向延伸凸出部176b。第一换档套筒176的外径小于第一偏压弹簧170和第二偏压弹簧174的内径。然而,第一轴向延伸凸出部176a定尺寸以匹配地适合弹簧垫圈172的该对凹口172c(在图4中仅一个凹口172c可见)。因此,弹簧垫圏172和第一换档套筒176作为整体元件一起旋转。不可旋转弹簧垫圏178具有环形盘形状,包括上述外轴向延伸凸出部178a和中心开口,中心开口带有一对限定在一对向内延伸凸出部178c之间的弓形周向延伸凹口或间隙178b。在不可旋转弹簧垫圈178安装在轮毂轴26上时,该对向内延伸凸出部178c延伸到轴向延伸凹槽36内。因而,不可旋转弹簧垫圈178不能相对于轮毂轴26旋转。第一换档套筒176的第二轴向延伸凸出部176b定尺寸以使得第二轴向延伸凸出部176b延伸到间隙178b内。第二轴向延伸凸出部176b和间隙178b还定尺寸以使得第一换档套筒176能够进行由第二轴向延伸凸出部176b和该对向内延伸凸出部178c之间的接触限制的有限旋转移位。棘爪支撑件180是带有中心孔的盘形元件,所述中心孔包括几个凹口。笫一换档套筒176的凸出部176b延伸到该凹口内,以便第一换档套筒176和棘爪支撑件180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由于笫一换档套筒176也被固定与弹簧垫圏172旋转,弹簧垫圈172、第一换档套筒176和棘爪支撑件180均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棘爪支撑件180也包括一对刚性地支撑棘爪轴184的孔。棘爪182可枢转地支撑在棘爪轴上且被弹簧偏压,使得棘爪182被推动以与驱动器28接合。下面描述棘爪182的操作。第二换档套筒186是类似于第一换档套筒176的圆柱形元件,且包括一对第一凸出部186a和一对第二凸出部186b。笫一凸出部186a具有与凸出部176b的直径相同的直径,且定位为与凸出部176a接触,如图19、20和21所示,如下所述。第二凸出部186b足够长,4吏得它们延伸通过棘爪控制垫圏188和锥形轴承内圏190。再次参见图4,棘爪控制垫圈188包括外轴向延伸凸出部188a和带有一对凹口188b的中心孔。第二换档套筒186的第二凸出部186b定尺寸以匹配地适合穿过凹口188b,以便第二换档套筒186和棘爪控制垫圏188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凸出部188a定尺寸以干涉棘爪182的移动,如图19-21所示,如下所述。锥形轴承内圏190定尺寸为支撑轴承Bi,如图2所示。锥形轴承内圏190包括内凸出部190a,内凸出部190a定尺寸以延伸到轮毂轴26的凹槽36内。因此,锥形轴承内圈190不能相对于轮毂轴26旋转。第二换档套筒186的第二凸出部186b在锥形轴承内圏190中自由旋转,受到内凸出部190a的干涉。因而,第二换档套筒186相对于锥形轴承内圏190可进行有限的旋转移位。致动板192是包括内凸出部192a和外凸出部192b的盘形构件。外凸出部定尺寸为啮合或接合联接板的部分,联接板还可操作地连接到自行车IO的把手(未示出)上的常规换档杠杆(未示出)。常规换档杠杆的移动引起常规钢丝绳的移动,继而引起致动板192的旋转,从而允许骑车人选定自行车10的转矩或动力传递路径(速度)。内凸出部192a配对在一起,使得每对内凸出部192a在它们之间限定间隙。内凸出部192a之间的间隙定尺寸以匹配地接收第二换档套筒186的第二凸出部186b。因而,换档套筒186、棘爪控制垫圏188和致动板192均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垫片194、垫圏196、不可旋转锁定垫圏198和锁定螺母200均为常规的组装元件。现在描述换档机构16和动力传递组件14的操作。在换档机构16的操作期间,当骑车人选定希望的速度时,致动板192旋转。如上所述,致动板192、棘爪控制构件188和笫二换档套筒186均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在加档(从低速到较快的速度)期间,第二换档套筒186的第一凸出部186a接触第一换档套筒186的第二凸出部176b,如图19所示。因而,棘爪182保持在如图19所示的缩进位置。此外,沿加档方向的移动使得第一换档套筒186旋转弹簧垫圏172。弹簧垫圏172的移动对第一偏压弹簧170施加张力,其然后在换档键导向件24上施加张力。如果该力足够大,换档键导向件24相应地旋转,且棘爪控制构件18也旋转,引起离合器环20的适当定位和适当的太阳轮棘爪的致动。当骑车人决定减档(从较快的速度到较慢的速度)时,致动板192以减档方向旋转。致动板192、棘爪控制垫圏188和第二换档套筒186均作为整体单元一起旋转。在减档期间,笫二换档套筒186的第一凸出部186a能够从第一换档套筒186的第二凸出部176b移开,如图20所示。如果由于用力蹬踏而在棘爪控制构件18上有足够的张力(施加给动力传递组件14的元件的转矩),可能不会首先产生减档。如果棘爪控制构件18不能首先移动,于是换档键导向件24保持静止。结果,第一偏压弹簧170和/或第二偏压弹簧174的偏压力推动弹簧垫圏172、第一换档套筒176和棘爪支撑件180以减档方向移动。然而,如果第一偏压弹簧170和/或第二偏压弹簧174的偏压力不足以使第一换档套筒176和棘爪支撑件180以减档方向移动,那么换档辅助机构被致动。换档辅助机构包括棘爪支撑件180、棘爪182和驱动器28的齿轮齿140。当减档时,棘爪控制垫圈188以减档方向旋转,但连接到第一换档套筒176的棘爪支撑件180可能不移动,如图20所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棘爪控制垫圈188从棘爪182移开,且棘爪182接合驱动器28的齿轮齿140。由于自行车IO很可能在移动,驱动器28的旋转使得棘爪182旋转棘爪支撑件180、第一换档套筒176和弹簧垫圏172。在棘爪支撑件180、第一换档套筒176和弹簧垫圈172上的附加力使得换档键导向件24和棘爪控制构件18以减档方向移动。其后,棘爪控制垫圏188的凸出部188a的位置从图21所示的取向移回到图19所示的取向。因而,棘爪182再次缩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有八个不同的动力传递路径或速度(速度1-8)。不同的动力传递路径通过移动棘爪控制构件18和换档键导向件24(其焊接在一起)选定。棘爪控制构件18的移动引起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轮棘爪80、82和84中的一个的接合或脱离。换档键导向件24的移动引起换档键构件70的移动,继而引起离合器环20的接合和脱离。现在将参考图24-31以及表1和2在下文描述动力传递路径(速度1-8)。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现在提供表2表示的速度的更详细的描述。在第一速度中(动力传递路径的速度1),从链轮S到驱动器28的转矩通过棘爪92传递给第一齿圈94。第一齿團94使得第一行星齿轮68围绕固定的第一太阳轮72旋转,继而使得架86旋转。架86然后经由棘爪98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二速度中(动力传递路径的速度2),从链轮S到驱动器28的转矩通过棘爪92传递给第一齿圈94。第一齿圏94使得第一行星齿轮68围绕固定的第一太阳轮72旋转,继而使得架86旋转。然而,此时第四太阳轮78由第四太阳轮棘爪84锁定到位(单向旋转)。因此,第二行星齿轮90围绕第四太阳轮78旋转。第二齿圏96由第二行星齿轮90旋转。此时第二齿圏96经由滚柱离合器166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三速度中(速度3),从链轮S到驱动器28的转矩通过棘爪92传递给第一齿圈94。第一齿圈94使得第一行星齿轮68围绕固定的第一太阳轮72旋转,继而使得架86旋转。此时,第二行星齿轮90围绕第三太阳轮76旋转,笫三太阳轮76由第三太阳轮棘爪82锁定到位。第二行星齿轮90的旋转再次使得第二齿圈96旋转。第二齿圏96经由滚柱离合器166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四速度中(速度4),从链轮S到驱动器28的转矩通过棘爪92传递给第一齿圈94。第一齿團94使得第一行星齿轮68围绕固定的第一太阳轮72旋转,继而使得架86旋转。此时,第二行星齿轮90围绕第二太阳轮74旋转,第二太阳轮74由第二太阳轮棘爪60锁定到位。第二行星齿轮90的旋转再次使得第二齿圈96旋转。第二齿圈96经由滚柱离合器166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五速度中(速度5),此时离合器环20将驱动器28直接地联接到架86。第一齿圈94以大于驱动器28和棘爪92棘轮的速度旋转。在第五速度中,架86经由棘爪98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六速度中(速度6),转矩从驱动器28经由离合器环20传递给架86。第四太阳轮78由第四太阳轮棘爪84锁定到位(单向旋转)。因此,第二行星齿轮90围绕第四太阳轮78旋转。第二齿團96由第二行星齿轮90旋转。此时,第二齿團96经由滚柱离合器166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七速度中(速度7),转矩从驱动器28经由离合器环20传递给架86。此时,第二行星齿轮90围绕第三太阳轮76旋转,第三太阳轮76由第三太阳轮棘爪82锁定到位。第二行星齿轮90的旋转再次使得第二齿圈96旋转。第二齿圈96经由滚柱离合器166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第八速度中(速度8),转矩从驱动器28经由离合器环20传递给架86。此时,第二行星齿轮90围绕第二太阳轮74旋转,第二太阳轮74由第二太阳轮棘爪60锁定到位。第二行星齿轮90的旋转再次使得第二齿圈96旋转。笫二齿圈96经由滚柱离合器166使得轮毂壳体30旋转。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在轮毂组件12的组装期间,棘爪控制构件18的基座套筒100的第一端108焊接到换档键导向件24上。此外,第二端110在轮毂组件12的组装期间焊接到套筒导向件22上。因此,棘爪控制构件18、套筒导向件22和换档键导向件24均作为整体刚性单元围绕轮毂轴26旋转。结果,棘爪控制构件18、套筒导向件22和换档键导向件24之间的间隙或轻微相对移动被完全消除。因而,在速度换档过程期间,在骑自行车10时,骑车人换档速度就具有更舒适和可靠的感觉。术语的总体解释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为开放性的术语,列举所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而不消除其它未陈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例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同样,当以单数形式使用时,术语"部件"、"段"、"部分"、"构件"或"元件"可能具有单个部件或多个部件的双重意思。在本文用于描述本发明时,下述方向性词"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向性词指的是相对于配备有本发明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相应地,当用来描述本发明时,这些词应当被理解为相对于配备有本发明的自行车用于通常的骑车位置。最后,本文中所用的程度术语例如"大致"、"大约"和"近似"是指变动的项的合理的偏差量以便保证最终结果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可以作出各种变动和改型,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用于示例说明,而并非用于对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包括固定轮毂轴,所述固定轮毂轴配置为不可转动地附接到自行车车架,固定轮毂轴限定旋转轴线;换档控制套筒,所述换档控制套筒靠近固定轮毂轴布置,用于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固定轮毂轴的有限周向移动,换档控制套筒配置为控制围绕固定轮毂轴布置的至少一个太阳轮的操作,换档控制套筒包括基底套筒和至少一个棘爪控制臂,基底套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套筒导向件,所述套筒导向件围绕固定轮毂轴的第一部分可旋转地布置,套筒导向件支撑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底套筒的第一端,基底套筒的第一端焊接到套筒导向件;和换档键导向件,所述换档键导向件围绕固定轮毂轴的第二部分可旋转地布置,且支撑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底套筒的第二端,基底套筒的第二端焊接到换档键导向件。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导向件具有带有中心孔的盘形形状,固定轮毂轴的一部分延伸通过所述中心孔,且所述套筒导向件在其外周边部分上具有凹口,所述凹口定尺寸为接收所述基座套筒的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键导向件包括盘形部分,所述盘形部分包括中心孔和从所述中心孔隔开的开口,所述固定轮毂轴的一部分延伸通过所述中心孔,所述开口定尺寸为接收所述基座套筒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控制套筒包括至少两个棘爪控制臂,所述棘爪控制臂中的每个构造为控制相应的一对太阳轮的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控制套筒构造且设置为控制三个单独的太阳轮的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座套筒具有细长的棒形形状,所述棘爪控制臂相对于固定轮毂轴沿周向方向从所述基座套筒垂直地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座套筒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全文摘要一种内置传动装置轮毂组件,包括换档控制套筒、套筒导向件和换档键导向件。换档控制套筒布置用于围绕固定轮毂轴的旋转轴线的有限周向移动。换档控制套筒包括基底套筒和至少一个棘爪控制臂,基底套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套筒导向件围绕固定轮毂轴支撑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底套筒的第一端。基底套筒的第一端焊接到套筒导向件。换档键导向件围绕固定轮毂轴支撑换档控制套筒的基底套筒的第二端。基底套筒的第二端焊接到换档键导向件。文档编号B62M11/04GK101357666SQ200810097118公开日2009年2月4日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2日发明者樋野哲也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