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13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半挂车,具体涉及一种专门运输高温钢坯的运输半 挂车。
背景技术
如图l所示,现有技术的运输半挂车用于装卸货物的结构部分主要包括
有车架2,、设置于车架2'之上且可以向两侧翻转的车厢l'、设置于车架2'
上用于举升车厢r的车厢动力元件6'。其中,车厢r的侧面设有侧厢门13', 而侧厢门13'—般都是其顶端通过合页5'与车厢r的侧面的顶端相连接,侧
厢门13'的底端则为自由端并在其外侧设置有手动开门机构4'。
但现有的这种运输半挂车仅适用于运输一般的货物,对于一些特殊的货 物,如刚出炉的钢坯,需要在高温下要运送到热扎车间进行二次加工成型材,
由于温度高达1000'C左右,就不能采用现有的运输半挂车进行运输了。目前
刚出炉的钢坯送到热扎车间的运输方式为火车运输,但火车运输方式会受到 统一调度等因素的限制,故等待时间较长,温度损失大,往往到达热扎车间 时温度已经达不到加工要求了,故常常需要再次加温才能加工。 基于上述原因,急需开发一种专门运输高温钢坯的运输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特设计一种专门运输高 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承载平台、设
置于承载平台上由前栏板、后栏板、左右两侧的两侧栏板和底板合围成的车 厢以及控制所述车厢左右两侧侧栏板向所述车架两侧开启与闭合的侧栏板开 启机构,所述车厢的前栏板、后栏板、左侧栏板、右侧栏板和底板均设有隔热保温层。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车架的承载平台上均匀设置有
多个H型垫梁,所述的多个H型垫梁排列成多列且同时在多根H型垫梁的 上方固设有用于承载高温钢坯的轨道钢,所述底板匹配拼接于所述的H型垫 梁与轨道钢之外的该车架的承载平台上并略低于所述轨道钢高度,而所需要 运输的高温钢坯放置于所述的轨道钢之上而避免与所述底板直接接触,并在 承载平台纵向的两侧设多对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且当所述 车厢左右两侧侧栏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立柱位于所述侧栏板内面。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的前、后栏板以及侧栏板均为 夹层结构;所述的前、后栏板以及侧栏板分别包括内板和与内板间隔设置
的外板,所述的隔热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的内板与外板之间,且所述的前、后 栏板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侧边框,所述的前、后栏 板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的顶端设有上边框,所述的侧栏板的内板、外 板及隔热保温层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匹配设置有侧边框,所述的内板、外板及 隔热保温层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匹配设置有上、下边框。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之 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的底板为夹层结构,包括上下 两层底板,所述的隔热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的上下两层底板之间,所述的下层 底板直接铺设于该车架的承载平台上。
为了在雨天也能使用本发明的运输半挂车,还可在前栏板、后栏板、两 侧栏板与的顶部设置一顶板,当然最好是保温顶板,结构与侧栏板或前后栏 板类似即可。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的侧栏板开启机构包括油缸系 统以及安装控制所述油缸系统的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侧栏 板靠近所述前或/和后栏板的前或/和后侧端。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的侧栏板开启机构为四套,位 于同侧的两套用于控制同一所述的侧栏板。
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中,所述的隔热保温层为硅酸铝层。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运输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由于 其构成装载高温钢胚的车厢的前后栏板、两侧栏板以及底板均包括隔热保温 层,故对所运输的高温钢胚起到了隔热保温作用;另外,两侧栏板通过侧栏 板开启机构控制其开启与关闭,既满足钢坯吊装,同时也避免了对行人的伤害。
此外,本发明的运输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的车架的承载平台上还均匀 设置有多个H型垫梁,而多个H型垫梁排列成多列且同时在多根H型垫梁 的上方固设有用于承载高温钢坯的轨道钢,所需要运输的高温钢坯放置于所 述的轨道钢之上,进而避免与所述的上层底板直接接触,减少了高温钢坯与 车架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传递。


图1是现有技术的运输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2A是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主视图(也即运输半挂车的侧 面视图);
图2B是图2A的右视图(也即运输半挂车的后端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的后栏板的主视图; 图3B是图3A的右视图; 图3C是图3A的俯视图4A是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的侧栏板的主视图4B是图4A的右视图4C是图4A的俯视图5A是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的隔热底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A的H-H向剖视图; 图5D是图5C的X部局部放大图6A是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的侧栏板开启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右视图6C是图6B所示的开启机构在侧栏板于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D是图6B的Z部局部放大图;图6E是图6C的Y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如图2A及2B所示,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包括车厢l、车 架2及侧栏板开启机构4。其中,
车厢1包括前栏板11、后栏板12、横向设置于前后栏板11与12端部之 间的左右两侧栏板13与14以及铺设于车架2的承载平台21上的隔热底板总 成15。前、后栏板ll、 12固接于车架2上,而两侧栏板13、 14与车架2之 间通过转动机构5可转动连接;前栏板11、后栏板12、两侧栏板13与14 以及底板15共同构成长方体的装货车厢1。以下将分别对前栏板11、后栏板 12、两侧栏板13与14、底板15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A、 3B及3C所示,后栏板12包括位于车厢l内侧的内板121、 位于车厢1外侧的外板122以及位于内板121与外板122之间隔热保温层 123,隔热保温层123所用材料一般为硅酸铝。另外,在内板121、外板122 及隔热保温层123的左右两侧端还匹配设有两侧边框124、 125,在内板121、 外板122及隔热保温层123的顶端还匹配设有上边框126,故而使整个后栏 板12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板件,便于安装。
此外,为对后栏板12的强度进行加固,在内板121、外板122及隔热保 温层12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28,具体设置位置为内板121的底部, 如图3C所示。
前栏板11的结构与后栏板12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A、 4B及4C所示,侧栏板13包括位于车厢l内侧的内板131、 位于车厢1外侧的外板132以及位于内板131与外板132之间的隔热保温层 133,隔热保温层133所用材料一般也为硅酸铝。另外,在内板131、外板132 及隔热保温层133的前后两端还匹配设有两侧边框134、 135,在内板131、 外板132及隔热保温层133的顶端、底端还分别匹配设有上边框136、下边 框137,而使整个侧栏板13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板件,便于安装。此外,为对侧栏板13的强度进行加固,在内板131、外板132及隔热保
温层13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38,具体设置位置为内板131的底部,
如图4C所示。
侧栏板14的结构与侧栏板13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A所示,底板15设置于车架2的承载平台21上,其包括上下两
层底板151、 152,在上下两层底板151、 152之间还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53,
隔热保温层123所用材料一般为硅酸铝。
进一步参见图5B、 5C及5D所示,车架2的承载平台21上沿用于承载
高温钢坯(图中未示出)的轨道钢155的长度方向并列焊接有多个H型垫梁 155 (本实施例为5个),用于承载高温钢坯的轨道钢155放置于同列的5 个H型垫梁之上,底板15匹配拼接于H型垫梁154与轨道钢155之外的车 架2的承载平台21上并略低于轨道钢155的高度,而所需要运输的高温钢坯 放置于轨道钢155之上进而避免与上层底板151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高 温钢坯与车架2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传递。
另外,在承载平台21纵向的两侧设有多对立柱156,且立柱156的长度 方向与承载平台21垂直,当车厢1左右两侧侧栏板13处于闭合状态时,该 立柱156位于侧栏板13的内面。而需要运输的高温钢坯放置于车厢1内时, 其底面与轨道钢155接触,侧面可与立柱156接触,从而避免高温钢坯在运 输过程中直接与底板15或侧栏板13、 14的接触,进一步减少了高温钢坯与 车架2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传递。
再有,为了在雨天也能使用本发明的运输半挂车,还可在前栏板ll、后 栏板12、两侧栏板13与14的顶部设置一顶板(图中未示),当然最好是保 温顶板,结构与侧栏板13、 14或前后栏板11、 12类似即可。
如图6A及6B所示,侧栏板开启机构4为液压动力元件,用于控制左右 两侧栏板13、 14向两侧的开启与闭合,其一端设置于前或/和后栏板12、 13 上,另一端设置于侧栏板13或14且靠近前或后栏板12、 13的前或/和后侧
上山顺。
本实施例中的侧栏板开启机构4为四套,左右两侧各两套,位于同侧的 两套控制同一侧栏板13或14。而每个侧栏板开启机构4均包括油缸系统41以及安装控制油缸系统41的转动机构42,转动机构42安装于侧栏板13或 14且靠近前或后栏板11、 12的前或后侧端,油缸系统41安装在转动机构42 上。由于侧栏板开启机构4即液压动力元件作用原理同于现有技术液压动力 元件,故在此不再进行详述。
进一步参见图6B及6D,两侧栏板13、 14与车架2之间可通过转动机 构5可转动连接,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部52、转动轴51以及连接固定部52 与转动轴51的枢轴53,固定部52固定于车架2上,而转动部51连接于侧 栏板13、 14上,当两侧栏板13、 14需要开启时转动轴51绕枢轴53向两侧 转动,而当需要关闭时,转动轴51绕枢轴53向厢体l内转动。
进一步参见图6C及6E,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侧栏板开启机构4为四 套,位于同侧的前后两套控制同一侧栏板13或14。侧栏板开启机构4与左 右两个侧栏板13、 14之间可通过转动机构42可转动连接,转动机构42包括 固定部422、转动轴421以及连接固定部422、转动轴421的枢轴423,固定 部422固定于侧栏板13、 14上,而转动轴421连接于后栏板12上,当两侧 栏板13、 14需要开启时转动轴421绕枢轴423向车厢1两侧转动,油缸系统 41加长,而当需要关闭时,转动轴421绕枢轴423向厢体1内转动,油缸系 统41恢复原有长度。
本发明的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制作时的工艺步骤如下首先分别组焊 前后栏板ll、 12和侧栏板13、 14以及车架2,然后将前后栏板ll、 12焊接 在车架2上,再在车架2的承载平台21上焊接H型垫梁154,在H型垫梁 154上焊接轨道钢155,在H型垫梁154与轨道钢155之外的车架2承载平 台21上铺设底板15及安装立柱156,然后安装侧栏板13、 14,最后安装侧 栏板开启机构4以控制侧栏板13、 14的开启与关闭。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 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 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 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承载平台、设置于承载平台上由前栏板、后栏板、左右两侧的两侧栏板和底板合围成的车厢以及控制所述车厢左右两侧侧栏板向所述车架两侧开启与闭合的侧栏板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前栏板、后栏板、左侧栏板、右侧栏板和底板均设有隔热保温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承载平台上均匀设置有多个H型垫梁,所述的多个H型垫梁排列成多列且 同时在多根H型垫梁的上方固设有用于承载高温钢坯的轨道钢,所述底板匹 配拼接于所述的H型垫梁与轨道钢之外的该车架的承载平台上并略低于所述 轨道钢高度,而所需要运输的高温钢坯放置于所述的轨道钢之上而避免与所 述底板直接接触,并在承载平台纵向的两侧设多对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所 述承载平台,且当所述车厢左右两侧侧栏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立柱位于 所述侧栏板内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后栏板以及侧栏板均为夹层结构;所述的前、后栏板以及侧栏板分别 包括内板和与内板间隔设置的外板,所述的隔热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的内板 与外板之间,且所述的前、后栏板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的两侧端分别 设有侧边框,所述的前、后栏板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的顶端设有上边 框,所述的侧栏板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匹配设置有 侧边框,所述的内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匹配设置有上、 下边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 板、外板及隔热保温层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底板为夹层结构,包括上下两层底板,所述的隔热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的上 下两层底板之间,所述的下层底板直接铺设于该车架的承载平台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车厢进一步包括一保温厢顶。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侧栏板开启机构包括油缸系统以及安装控制所述油缸系统的转动机构,所 述的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侧栏板靠近所述前或/和后栏板的前或/和后侧端。
8.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 栏板开启机构为四套,位于同侧的两套用于控制同一所述的侧栏板。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 热保温层为硅酸铝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钢坯运输半挂车,包括车架、车厢以及侧栏板开启机构,本发明的运输高温钢坯的运输半挂车,由于其构成装载高温钢胚的车厢的前后栏板、两侧栏板以及底板均包括隔热保温层,故对所运输的高温钢胚起到了隔热保温作用;另外,两侧栏板通过侧栏板开启机构控制其开启与关闭,既满足钢坯吊装,同时也避免了对行人的伤害。
文档编号B62D33/02GK101643091SQ20081012966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孙延伟, 王永彬, 耿齐发 申请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