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47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作为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已知这样的连接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连接结构在头管的上下设置轴承,用该轴承枢轴支撑转向立柱。另外,作为与专利文献I类似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已知图10(a)所示那样的连接结构。在该连接结构中,转向立柱100的下部被枢轴支撑在头管101的下部轴承102的内圈102A中,转向立柱100的上部被枢轴支撑在头管101的上部轴承103的内圈103A中,顶部螺纹件104按从该内圈103A的上方对内圈103A施加预压的方式受到紧固,在顶部螺纹件104的上方配置立柱垫圈105,从该立柱垫圈105的上方将锁紧螺母106连接在转向立柱100上,从而在头管101中设置转向立柱100。在这里,立柱垫圈105为在拧紧锁紧螺母106时防止顶部螺纹件104在与锁紧螺母106的摩擦作用下一起旋转的部件,如图10(b)所示,具有从其内周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卡定突部105A。具体地说,在转向立柱100上通过机械加工设置沿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键槽100A,在该键槽100A中卡合立柱垫圈105的卡定突部105A,从而防止立柱垫圈105相对于转向立柱100旋转。这样,当拧紧锁紧螺母106时,立柱垫圈105不旋转,处于其下方的顶部螺纹件104也不会旋转,因而防止了顶部螺纹件104的跟随旋转。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5-170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转向立柱100的键槽100A从转向立柱100的上端形成到顶部螺纹件104的近旁,相对于立柱垫圈105的止转所需要的长度,键槽100A的长度更大。为此,转向立柱100的加工部位变长,存在加工费工夫的问题。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中减少转向立柱的加工部位,使得加工容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该骑乘式车辆具有头管11和叉构件26,该头管11设在车架10的前部,该叉构件26具有在下部枢轴支撑前轮的左右的叉管16、连接该左右的叉管16的桥接部15、以及设在该桥接部15的中间并且朝上方延伸的被枢轴支撑在上述头管11中的转向立柱30,在上述转向立柱30上设置沿立柱轴线的槽部35或倒角部235,上述转向立柱30的下部枢轴支撑于被设置在上述头管11的下部的轴承42的内圈42B,在上述转向立柱30的上部嵌装被设于上述头管11的上部的轴承41的内圈41B,在上述转向立柱30上连接对设在上述头管11的上部的上述轴承41的上述内圈41B施加预压的顶部螺纹件45,在该顶部螺纹件45的上方配置立柱垫圈50,250,该立柱垫圈50、250具有与上述转向立柱30的上述槽部35或上述倒角部235卡定的卡定突部56或卡定面部256,锁紧螺母51从该立柱垫圈50、250的上方与上述转向立柱30连接,其特征在于比与上述锁紧螺母51连接的螺纹部33B靠上方的转向立柱上部34的外径I被设定得比该螺纹部33B的外径J更小,并且以从上述立柱垫圈50、250的上述卡定突部56或上述卡定面部256的中央部前端56A、256A通过上述立柱垫圈50、250的中心O到达该立柱垫圈50、250的内缘的线段LI、L3为直径的圆Q的该直径K被设定得比上述转向立柱上部34的外径I更大,上述立柱垫圈50、250的内径M被设定得与上述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的外径J相同,并且,上述转向立柱30的上述槽部35或上述倒角部235仅被设在上述转向立柱30的上述顶部螺纹件45的上方近旁。按照该构成,转向立柱上部的外径被设定得比与锁紧螺母连接的螺纹部的外径更小,以从立柱垫圈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中央部前端通过立柱垫圈的中心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该直径被设定得比转向立柱上部的外径更大,立柱垫圈的内径 被设定得与转向立柱的螺纹部的外径相同,为此,当将立柱垫圈嵌合在转向立柱上时,能够沿着以从立柱垫圈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中央部前端通过立柱垫圈的中心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该直径,使立柱垫圈穿过转向立柱上部。为此,不在转向立柱上部设置槽部或倒角部即可使立柱垫圈穿过转向立柱,仅在转向立柱的顶部螺纹件的上方近旁设置槽部或倒角部即可,为此,能够使槽部或倒角部短,能够使加工部位少。这样,加工变得容易,加工成本也降低。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上述卡定突部56或上述卡定面部256的突出量H被形成得比上述转向立柱上部34的外径I与上述螺纹部33B的外径J之间的台阶高差G更大,上述槽部35或上述倒角部235的深度D、D2被形成得比上述台阶高差G的大小更深。在该场合,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突出量被形成得比转向立柱上部的外径与螺纹部的外径之间的台阶高差更大,槽部或倒角部的深度被形成得比台阶高差的大小更深,为此,能够使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深深地卡合在槽部或倒角部而确实地卡定,并且,即使为具有比上述台阶高差更长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立柱垫圈,也能够沿着以从立柱垫圈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中央部前端通过立柱垫圈的中心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直径,从而避免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与转向立柱上部接触。这样,不需要在转向立柱上部设置槽部或倒角部,为此,能够使加工部位少。在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中,当将立柱垫圈嵌合在转向立柱上时,能够沿着以从立柱垫圈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中央部前端通过立柱垫圈的中心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直径,使立柱垫圈穿过转向立柱上部。为此,即使不在转向立柱上部设置槽部或倒角部也可使立柱垫圈穿过转向立柱,只要仅在转向立柱的顶部螺纹件的上方近旁设置槽部或倒角部即可,为此,能够使槽部或倒角部短,能够使加工部位少。这样,加工变得容易,加工成本也降低。另外,能够使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深深地卡合在槽部或倒角部而确实地卡定,并且,即使为具有比上述转向立柱上部的外径与螺纹部的外径之间的台阶高差更长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立柱垫圈,当将立柱垫圈嵌合在转向立柱上时,也能够沿着以从立柱垫圈的卡定突部或卡定面部的中央部前端通过立柱垫圈的中心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直径,使立柱垫圈穿过转向立柱上部,为此,即使不在转向立柱上部设置槽部或倒角部也可使立柱垫圈穿过转向立柱。为此,只要仅在转向立柱的顶部螺纹件的上方近旁设置槽部或倒角部即可,能够使槽部或倒角部短,所以,能够使加工部位少。结果,加工变得容易,加工成本也降低。


图I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左侧视图。图2为从车辆前侧观看头管的近旁的图。图3为表示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4为立柱垫圈的俯视图。图5为立柱垫圈被插通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立柱垫圈被插通在螺纹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立柱垫圈的俯视图。图8为立柱垫圈被插通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立柱垫圈被插通在螺纹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为表示现有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为从车辆的驾驶者观看的方向。第I实施方式图I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左侧视图。机动二轮车I为在前轮(未图示)与后轮(未图示)之间设置车身的骑乘式的机动二轮车,上述车身具有车架10。车架10具有设在前部的头管11、从头管11朝后下方往后方延伸的主构架12、从主构架12的后部向下方延伸的中间构架13、以及从主构架12的后部朝后上方往后方延伸的后构架14。在头管11上枢轴支撑转向立柱30,在转向立柱30的下端通过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桥接部15支承左右一对叉管16。上述前轮被枢轴支撑在叉管16的下端。在转向立柱30的上部连接转向把手支柱17,驾驶者操作的转向手柄18与转向把手支柱17相连,借助于转向手柄18的操作,转向立柱30转动,前轮被转向。在中间构架13上,连接能够上下摆动的摆臂(未图示),上述后轮被枢轴支撑在该摆臂的后端。图2为从车辆前侧观看头管11的近旁的图。桥接部15具有结合在转向立柱30的下端的立柱连接部21和从立柱连接部21向左右分支而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叉连接部22、22。转向立柱30在立柱连接部21嵌合下端并受到焊接,从而与桥接部15 —体化。各叉管16、16 (图I)被插通在叉连接部22中,借助于拼合夹紧套进行固定。转向立柱30、桥接部15、以及叉管16、16构成对上述前轮进行支承的叉构件26。图3为表示转向立柱30的连接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转向立柱30的连接结构由转向立柱30、头管11、桥接部15、在上下对转向立柱30进行枢轴支撑的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在上侧轴承41的上方连接到转向立柱30的上部螺母45(顶部螺纹件)、按不能旋转的方式嵌合到转向立柱30的立柱垫圈50、以及在立柱垫圈50的上方连接到转向立柱30的锁紧螺母51构成。转向立柱30为按从下端到上端变细地构成的空心的轴,具有插通在立柱连接部21中的下端连接部31、直径比下端连接部31更小的收容在头管11内的延伸部32、直径比延伸部32小的与上侧轴承41连接的轴承连接部33、以及直径比轴承连接部33小的延伸到转向立柱30的上端的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转向立柱的上部)。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上部,连接转向把手支柱17(图I)。
轴承连接部33具有上侧轴承41嵌合的嵌合部33A和连着嵌合部33A形成在上方的螺纹部33B。螺纹部33B通过在与嵌合部33A相同直径的外周面进行螺纹加工而形成,在螺纹部33B连接上部螺母45及锁紧螺母51。在螺纹部33B及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下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沿转向立柱30的立柱轴线延伸的槽部35。槽部35利用机械加工进行切削而形成。立柱垫圈50形成为环状,安装在上部螺母45与锁紧螺母51之间。立柱垫圈50具有从其内周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部56(参照图3及图4),卡定突部56卡合在转向立柱30的槽部35中,这样,立柱垫圈50卡定在转向立柱30上,变得不能旋转。即,立柱垫圈50相对于转向立柱30不能旋转,即使拧紧锁紧螺母51,立柱垫圈50也不旋转,为此,防止抵接在立柱垫圈50的下面的上部螺母45随锁紧螺母51 —起转动。另外,在上部螺母45的下面设有覆盖轴承收容部24的上方的环状的防尘罩47。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为滚珠轴承,具有压入到头管11中的外圈41A、42A、转向立柱30嵌合的内圈41B、42B、以及设在外圈41A、42A与内圈41B、42B之间的滚珠41C、42C。头管11形成为沿上下延伸的圆管状,在上端及下端设置将头管11的外径及内径扩径而形成的轴承收容部24、25。上侧的轴承收容部24具有上侧轴承41的外圈41A被压入的内面部24A及在轴向上支承外圈41A的底部24B。下侧的轴承收容部25具有下侧轴承42的外圈42A被压入的内面部25A及在轴向上支承外圈42A的底部25B。桥接部15的立柱连接部21在比轴承收容部25的内面部25A更往径向内侧具有平面部21A,平面部21A抵接在内圈42B的下面。上侧轴承41按内圈41B的上部从头管11的上端突出了的状态收容在轴承收容部24中,在该状态下,上部螺母45连接到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对内圈41B的上面进行推压。另外,在上部螺母45的上方连接锁紧螺母51,在上部螺母45与锁紧螺母51之间安装立柱垫圈50。详细地说,借助于上部螺母45的连接力,在头管11的上侧,内圈41B被向外圈41A侧推压,并且,在下侧,立柱连接部21被往上方拉,由桥接部15的平面部21A向外圈42A侧推压内圈42B。S卩,转向立柱30由上部螺母45和桥接部15从上下夹入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从而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头管11上。另外,拧紧上部螺母45,在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上产生内圈41B、42B向外圈41A、42A侧推压滚珠41C、42C的压力,在这里,将该压力称为预压。该预压随上部螺母45的紧固转矩而变化,对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的动作性产生影响,为此,上部螺母45需要用适当的紧固转矩进行连接。在本第I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立柱垫圈50,防止连接锁紧螺母51时导致上部螺母45 —起转动,一次适当地拧紧了的上部螺母45的紧固转矩不会受锁紧螺母51的连接影响而变化,为此,能够使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的动作性良好。图4为立柱垫圈50的俯视图。立柱垫圈50为形成为圆形的环状的板材,具有环状的垫圈主体52,垫圈主体52具有大致正圆的外径部52A、内径部52B、卡定突部56。内径部52B具有占内径部52B的大部分的正圆部62和曲率半径不同于正圆部62的曲面部63。卡定突部56为俯视时大致矩形的突部,从内径部52B的正圆部62向外径部52A的中心0突出。延长了卡定突部5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延长线L通过中心O。另外,在卡定突部56的基端部的侧部形成向外径部52A侧凹下的曲面状的角部57。在图4中,用一点划线表示内径部52B的正圆部62的基准圆P,用双点划线表示曲面部63的基准圆Q。基准圆P及基准圆Q为正圆。外径部52A和正圆部62的基准圆P处于同轴的位置关系,外径部52A及基准圆P的中心0 —致。内径部52B为插通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的部分,使得能够插通螺纹部33B地将基准圆P (正圆部62)的直径M(图4)与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的直径J(图5)大致相同。曲面部63的基准圆Q的直径K(图4)使得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能够通过基准圆Q内地被形成得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的直径I (图5)稍大一些。另外,基准圆Q的直径K比基准圆P的直径M更小。基准圆Q,被配置在使基准圆Q的中心01处在延长线L上,并且卡定突部56的中央部前端56A与基准圆Q外切的位置。如这样配置基准圆Q,则在内径部52B中与卡定突部56相向的部分,基准圆Q的一部分比基准圆P更处在外径部52A侧,并且,在2个交点X、X相交。在本第I实施方式中,比交点X、X更处于外侧的基准圆Q的部分成为曲面部63。即,内径部52B的比交点X、X更处于卡定突部56侧的部分由与螺纹部33B的直径J对应的基准圆P构成,余下的部分由与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直径I对应的基准圆Q构成。另外,换言之,以从立柱垫圈50的卡定突部56的中央部前端56A通过立柱垫圈50的中心0到达立柱垫圈50的内缘的线段LI的大小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直径K被设定得比转向立柱30的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直径I更大。基准圆Q的中心01相对于外径部52A的中心0往与卡定突部56相反侧偏置地配置。图5为立柱垫圈50被插通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上的状态的剖视图。立柱垫圈50在安装在转向立柱30时,从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侧插通,向下方移动,在安装的途中阶段,如图5所示那样,内径部52B的曲面部63沿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地移动。如图5所示,包含螺纹部33B的轴承连接部33的外径部36与转向把手支柱连接 部34的外径部37按同轴的位置关系设置,在外径部36与外径部37之间沿全周形成台阶高差G。另外,以轴承连接部33的外径部36为基准的槽部35的深度D被形成得比台阶高差G的大小更大。S卩,槽部35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上也形成,槽部35的底部位于比外径部37更靠径向内侧。
以基准圆P为基准的场合的卡定突部56的径向的突出量H被形成得比转向立柱30的台阶高差G更大,卡定突部56可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更进入到槽部35的径向内侧。图6为立柱垫圈50被插通在螺纹部33B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立柱垫圈50被安放在了上部螺母45 (图3)的上面的状态下,内径部52B的正圆部62嵌合在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上,立柱垫圈50的中心0与螺纹部33B的中心大体一致。在该状态下,在曲面部63与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之间空出间隙,但螺纹部33B抵接在比中心0更往交点X、X侧的正圆部62而受到引导,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为此,卡合在槽部35中的卡定突部56不会从槽部35脱出,能够确实地防止转动。另夕卜,卡定突部56比转向立柱30的台阶高差G更深地卡合在槽部35内,为此,能够牢固地将立柱垫圈50卡定在转向立柱30上,确实地防止转动。
下面,说明转向立柱30在头管11上的安装程序。首先,如图2所示,在头管11上设置下侧轴承42,并且从头管11的下方将与桥接部15 —体地设置的转向立柱30插通在头管11内,将上侧轴承41设在头管11上,在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上临时紧固上部螺母45。在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上涂敷油脂。然后,一边支承住桥接部15,一边按规定的转矩紧固上部螺母45,此后,使转向立柱30转动数次,使上侧轴承41及下侧轴承42适应。然后,直到紧固转矩成为0地一度松开上部螺母45,此后,按规定的转矩连接上部螺母45。然后,使卡定突部56嵌在槽部35中地安放立柱垫圈50,将其载置在上部螺母45上,此后,将锁紧螺母51连接在螺纹部33B上,完成转向立柱30的安装。在这里,详细说明立柱垫圈50在转向立柱30上的安装。立柱垫圈50从转向立柱30的上端插通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上,向下方插通上部螺母45侧。如图5所示,立柱垫圈50按卡定突部56位于转向立柱30的槽部35的上方的朝向而且在内径部52B的曲面部63抵接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的状态下向上部螺母45侧移动。在该状态下,曲面部63与外径部37抵接,中心0从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中心偏移,立柱垫圈50整体上偏置,在曲面部63的相反侧,卡定突部56从外径部37尚开。这样,即使在卡定突部56的突出量H比转向立柱30的台阶高差G更大的场合,也能够避免插通立柱垫圈50时卡定突部56接触到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为此,不需要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上形成槽部35,能够缩短槽部35的加工长度。在本第I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槽部35形成在从上侧轴承41的上面近旁到锁紧螺母51的上方的区间,仅形成在上部螺母45的上方近旁,为此,与图10所示那样的直到转向立柱100的上端地形成键槽100A的场合相比,能够大幅度减少加工部位。另外,在立柱垫圈50被插通在了螺纹部33B上的状态下,立柱垫圈50抵接在比中心0更往交点X、X侧的正圆部62上而受到引导,定位在适当的位置,为此,即使形成为设置了曲面部63的构成,也能够将立柱垫圈50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外,由于槽部35仅设在上部螺母45的上方近旁即可,为此,配置槽部35的位置的自由度提高。另外,由于槽部35未在转向立柱30的上端形成,为此,能够使得水等难以从转向立柱30的上端沿槽部35侵入到上部螺母45侦U。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适用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转向立柱30的上部的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的直径I被设定得比与锁紧螺母51连接的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的直径J更小,以从立柱垫圈50的卡定突部56的中央部前端56A通过立柱垫圈50的中心0到达立柱垫圈50的内径部52B的线段LI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直径K被设定得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的直径I更大,立柱垫圈50的内径部52B的正圆部62的直径M被设定得与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的直径J相同,为此,当将立柱垫圈50嵌合在转向立柱30上时,能够沿着以从卡定突部56的中央部前端56A通过立柱垫圈50的中心0到达立柱垫圈50的内径部52B的线段LI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曲面部63,使立柱垫圈50穿过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为此,即使不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上设置槽部35,也能够使立柱垫圈50穿过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由于转向立柱30的槽部35仅设在上部螺母45的上方近旁即可,为此,能够缩短槽部35,能够减少加工部位。为此,加工变得 容易,加工成本也能够降低。另外,卡定突部56的突出量H被形成得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与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之间的台阶高差G更大,槽部35的深度D被形成得比台阶高差G的大小更深,为此,能够使卡定突部56深深地卡合在槽部35而确实地卡定,并且,即使为具有比台阶高差G更长的卡定突部56的立柱垫圈50,也能够通过沿着以从卡定突部56的中央部前端56A通过立柱垫圈50的中心0到达立柱垫圈50的内径部52B的线段LI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曲面部63避免卡定突部56接触到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这样,不需要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轴向整体形成槽部35,为此,能够缩短槽部35的加工部位。第2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7 图9,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对立柱垫圈50的卡定突部56卡合在槽部35中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立柱垫圈250的卡定面部256与转向立柱30的倒角部235卡合这一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立柱垫圈250的俯视图。立柱垫圈250为形成为圆形的环状的板材,具有垫圈主体52。垫圈主体52具有外径部52A及内径部252B,内径部252B具有正圆部62、曲面部63、以及在俯视时形成在直线上的卡定面部256。在图7中,用一点划线表示内径部252B的正圆部62的基准圆P,用双点划线表示曲面部63的基准圆Q。基准圆P及基准圆Q为正圆。卡定面部256为按直线状对基准圆P的外周的一部分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平面部。延长了与卡定面部256的纵向的中央部垂直的直线的延长线L2通过外径部52A的中心O。基准圆Q配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基准圆Q的中心01位于延长线L2上,并且卡定面部256的中央部前端256A与基准圆Q外切。如这样配置基准圆Q,则在内径部252B的与卡定面部256相向的部位,基准圆Q的一部分位于比基准圆P更靠外径部52A侧,并且在2个交点X、X相交。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比交点X、X更处于外侧的基准圆Q的部分成为曲面部63。S卩,内径部252B的位于比交点X、X更靠卡定面部256侧的部分由与螺纹部33B的直径J对应的基准圆P构成,余下的部分由与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直径I对应的基准圆Q及卡定面部256构成另外,换言之,以从立柱垫圈250的卡定面部256的中央部前端256A通过立柱垫圈250的中心0到达立柱垫圈250的内缘的线段L3的大小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直径K被设定得比转向立柱30的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直径I更大。图8为立柱垫圈250插通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螺纹部33B及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下部,设置用机械加工对外径部36及外径部37的下部进行倒角而形成了的平面状的倒角部235。倒角部235形成为与立柱垫圈250的卡定面部256对应的形状,通过卡定面部256卡定在倒角部235,立柱垫圈250被止转。以轴承连接部33的外径部36为基准的倒角部235的径向深度D2被形成得比台阶高差G的大小更大。即,倒角部235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也形成倒角部235的底部位于比外径部37更靠径向内侧。以基准圆P为基准的场合的卡定面部256的径向突出量H2被形成得比台阶高差G更大,卡定面部256能够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更往径向内侧地进入到倒角部235。图9为立柱垫圈250插通在螺纹部33B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立柱垫圈250被安放在了上部螺母45 (图3)的上面的状态下,在曲面部63与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之间空出间隙,但螺纹部33B抵接在比中心0更往交点X、X侧的正圆部62而受到引导,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为此,卡合在了倒角部235的卡定面部256不会从倒角部235脱开,能够确实地防止转动。另外,卡定面部256比转向立柱30的台阶高差G更深地卡合在倒角部235内,为此,能够牢固地将立柱垫圈250卡定在转向立柱30上,确实地防止转动。按照适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转向立柱30的上部的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的直径I被设定得比与锁紧螺母51连接的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的直径J更小,以从立柱垫圈250的卡定面部256的中央部前端256A通过立柱垫圈250的中心0到达立柱垫圈250的内径部252B的线段L3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直径K被设定得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的直径I更大,立柱垫圈250的内径部252B的正圆部62的直径M被设定得与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的直径J相同,为此,当将立柱垫圈250嵌合在转向立柱30上时,能够沿着以线段L3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曲面部63,使立柱垫圈250穿过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为此,即使不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上设置倒角部235,也能够使立柱垫圈250穿过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由于转向立柱30的倒角部235仅设在上部螺母45的上方近旁即可,为此,能够缩短倒角部235,能够减少加工部位。为此,加工变得容易,加工成本也能够降低。另外,卡定面部256的突出量H2被形成得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与螺纹部33B的外径部36之间的台阶高差G更大,倒角部235的深度D2被形成得比台阶高差G的大小更深,为此,能够使卡定面部256深深地卡合在倒角部235而确实地卡定,并且,即使为具有比台阶高差G更长的卡定面部256的立柱垫圈250,也能够通过沿着以从卡定面部256的中央部前端256A通过立柱垫圈250的中心O到达立柱垫圈250的内径部252B的线段L3为直径的基准圆Q的曲面部63,避免卡定面部256接触到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外径部37。这样,不需要在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轴向整体形成倒角部235,为此,能够缩短倒角部235的加工部位。附图标记说明I机动二轮车(骑乘式车辆)10 车架11 头管15桥接部16 叉管26叉构件30转向立柱33A嵌合部33B螺纹部34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转向立柱上部)35 槽部41上侧轴承(设在上部的轴承)4IB内圈(设在上部的轴承的内圈)42下侧轴承(设在下部的轴承)42B内圈(设在下部的轴承的内圈)45上部螺母(顶部螺纹件)50、250立柱垫圈 51锁紧螺母56卡定突部56A、256A 中央部前端235倒角部256卡定面部D、D2 深度G台阶高差H突出量I直径(转向立柱上部的外径)J直径(螺纹部的外径)K直径(以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直径)LI、L3线段(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M直径(立柱垫圈的内径)0中心(立柱垫圈的中心)Q基准圆(以到达立柱垫圈的内缘的线段为直径的圆)
权利要求
1.一种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该骑乘式车辆具有头管(11)和叉构件(26),该头管(11)设在车架(10)的前部,该叉构件(26)具有在下部枢轴支撑前轮的左右的叉管(16)、连接该左右的叉管(16)的桥接部(15)、以及设在该桥接部(15)的中间并且朝上方延伸的被枢轴支撑于所述头管(11)的转向立柱(30),在所述转向立柱(30)上设有沿立柱轴线的槽部(35)或倒角部(235),所述转向立柱(30)的下部枢轴支撑于被设置在所述头管(11)的下部的轴承(42)的内圈(42B),在所述转向立柱(30)的上部嵌装了被设于所述头管(11)的上部的轴承(41)的内圈(41B),在所述转向立柱(30)上连接对设在所述头管(11)的上部的所述轴承(41)的所述内圈(41B)施加预压的顶部螺纹件(45),在该顶部螺纹件(45)的上方配置立柱垫圈(50、250),所述立柱垫圈(50、250)具有与所述转向立柱(30)的所述槽部(35)或所述倒角部(235)卡定的卡定突部(56)或卡定面部(256),锁紧螺母(51)从该立柱垫圈(50、250)的上方与所述转向立柱(30)连接,其特征在于 比与所述锁紧螺母(51)连接的螺纹部(33B)靠上方的转向立柱上部(34)的外径(I)被设定得比该螺纹部(33B)的外径(J)更小,并且 以从所述立柱垫圈(50、250)的所述卡定突部(56)或所述卡定面部(256)的中央部前端(56A、256A)通过所述立柱垫圈(50、250)的中心(O)到达该立柱垫圈(50、250)的内缘的线段(L1、L3)作为直径的圆(Q)的该直径(K),被设定得比所述转向立柱上部(34)的外径⑴更大, 所述立柱垫圈(50、250)的内径(M)被设定得与所述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的外径(J)相同,并且,所述转向立柱(30)的所述槽部(35)或所述倒角部(235)仅被设在所述转向立柱(30)的所述顶部螺纹件(45)的上方近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突部(56)或所述卡定面部(256)的突出量(H)被形成得比所述转向立柱上部(34)的外径(I)与所述螺纹部(33B)的外径(J)之间的台阶高差(G)更大,所述槽部(35)或所述倒角部(235)的深度(D、D2)被形成得比所述台阶高差(G)的大小更深。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中,比与锁紧螺母连接的螺纹部(33B)靠上方的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直径(I)被设定得比该螺纹部(33B)的直径(J)更小,并且以从立柱垫圈(50)的卡定突部(56)的中央部前端(56A)通过立柱垫圈(50)的中心(O)到达该立柱垫圈(50)的内缘的线段(L1)作为直径的圆的该直径被设定得比转向把手支柱连接部(34)的直径(I)更大,立柱垫圈(50)的内径被设定得与转向立柱(30)的螺纹部(33B)的直径(J)相同,并且,转向立柱(30)的槽部(35)仅被设在转向立柱(30)的上部螺母(45)的上方近旁。这样,能够在骑乘式车辆的转向立柱的连接结构中减少转向立柱的加工部位,使得加工容易。
文档编号B62K19/32GK102632957SQ20121001832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4日
发明者米泽智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