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538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汽车前围板的防撞性能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行车安全愈加重视。汽车的乘员舱作为被动安全防护的主体,必须保证乘客的安全。作为保护驾驶员及副驾驶座上的乘客的安全屏障,汽车前围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碰撞时,才能有效避免前围板过度后移,甚至侵入乘员舱的问题的出现。目前,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汽车前围板后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45063U,授权公告日2010年8月11日,公开了一种汽车纵梁加强板,加强板的端部接内连接板,内连接板接外连接板,该外连接板用于与汽车前保险杠固定。该实用新型的不足之处是,功能单一,不能提高汽车前围板的防撞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功能单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汽车前围板的防撞性能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十字形,加强结构包括中加强板、与中加强板上端相连接的上加强板和与中加强板下端相连接的下加强板;中加强板左、右部分别为向前拱起的弧形,所述下加强板上部为向后拱起的弧形。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提高汽车前围板的防撞性能的加强结构,十字形的加强结构不但增强了前围板左、右部的结构强度;而且提高了驾驶舱上、下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在碰撞过程中,加强结构有效地传递和分担了冲击载荷,保证了驾驶舱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为优选,所述上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上加强板的上、下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一 U形槽。第一 U形槽的设置,增强了上加强板的强度和韧性,上加强板的抗撞击能力增强。作为优选,所述上加强板的左、右边缘分别呈波浪形,所述中加强板的上、下边缘分别呈波浪形。在加工冲压的过程中,上加强板和中加强板的边缘成为波浪形,波浪形边缘增强了加强板的韧性,撞击过程中,加强板不易断裂。作为优选,所述中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中加强板的左、右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二 U形槽。第二 U形槽的设置,增强了中加强板的强度和韧性,中加强板的抗撞击能力增强。作为优选,所述中加强板的靠近上、下边缘部位上设有若干条槽底向前拱起的折弯槽。折弯槽的设置增强了中加强板的强度及韧性。作为优选,所述下加强板包括矩形板和与矩形板的左、右端分别连接为一体的左辅助板和右辅助板,右辅助板是左辅助板的对称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左辅助板包括开口面向矩形板一侧的U形板和与设于U形板上的左侧板连为一体并向左后方倾斜的倾斜板;设于U形板上的右侧板与矩形板相连接。下加强板的结构与前围板的结构相配合,有效地起到增强前围板的强度和刚度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左倾斜板上设有若干条与左侧板的下边缘垂直的槽底向前拱起的折弯槽。折弯槽有效的提高了下加强板的强度和抗撞击能力。作为优选,中加强板、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相互焊接连接。作为优选,加强结构的高度为80厘米至100厘米;加强结构的宽度为120厘米至·140厘米。加强结构的宽度和长度范围的限定,使得加强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汽车前围板的抗撞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增强了前围板左、右部的结构强度;(2)提高了驾驶舱上、下部的结构强度;(3)提高了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在碰撞过程中可有效传递和分担冲击载荷,保护驾驶舱内人员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部位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I中B-B部位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中中加强板I、上加强板2、下加强板3、第一 U形槽4、第二 U形槽5、折弯槽6、矩形板7、左辅助板8、右辅助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为十字形,加强结构包括中加强板I、与中加强板上端相连接的上加强板2和与中加强板下端相连接的下加强板3 ;如图3所示,中加强板左、右部分别为向前拱起的弧形,如图2所示,下加强板上部为向后拱起的弧形。如图I所示,上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上加强板的上、下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一U形槽4。上加强板的左、右边缘分别呈波浪形,中加强板的上、下边缘分别呈波浪形。中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中加强板的左、右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二 U形槽5。中加强板的靠近上、下边缘部位上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折弯槽6。下加强板包括矩形板7和与矩形板的左、右端分别连接为一体的左辅助板8和右辅助板9,右辅助板是左辅助板的对称结构。左辅助板包括开口面向矩形板一侧的U形板和与设于U形板上的左侧板连为一体并向左后方倾斜的倾斜板;设于U形板上的右侧板与矩形板相连接。左倾斜板上设有与左侧板的下边缘垂直的槽底向前拱起的折弯槽。中加强板、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相互焊接连接。加强结构的高度为92厘米;加强结构的宽度为135厘米。将本实用新型的上加强板、中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结合部位分别焊接,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焊接到汽车前围板上。十字形的加强结构不但增强了前围板左、右部的结构强度;而且提高了驾驶舱上、下部的结构强度;有效提高了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在碰撞过程中,加强结构有效地传 递和分担了冲击载荷,保证了驾驶舱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结构为十字形,加强结构包括中加强板(I)、与中加强板上端相连接的上加强板(2)和与中加强板下端相连接的下加强板(3);中加强板左、右部分别为向前拱起的弧形,所述下加强板上部为向后拱起的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上加强板的上、下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一 U形槽(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加强板的左、右边缘分别呈波浪形,所述中加强板的上、下边缘分别呈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中加强板的左、右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二 U形槽(5)。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加强板的靠近上、下边缘部位上设有若干条槽底向前拱起的折弯槽(6 )。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加强板包括矩形板(7)和与矩形板的左、右端分别连接为一体的左辅助板(8)和右辅助板(9),右辅助板是左辅助板的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辅助板包括开口面向矩形板一侧的U形板和与设于U形板上的左侧板连为一体并向左后方倾斜的倾斜板;设于U形板上的右侧板与矩形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倾斜板上设有若干条与左侧板的下边缘垂直的槽底向前拱起的折弯槽。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中加强板、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相互焊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其特征是,加强结构的高度为80厘米至100厘米;加强结构的宽度为120厘米至14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十字形,加强结构包括中加强板、与中加强板上端相连接的上加强板和与中加强板下端相连接的下加强板;中加强板左、右部分别为向前拱起的弧形,所述下加强板上部为向后拱起的弧形。所述上加强板的横截面为几字形,上加强板的上、下端之间设有槽底向前拱起的第一U形槽。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强了前围板左、右部的结构强度;提高了驾驶舱上、下部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前围板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在碰撞过程中可有效传递和分担冲击载荷,保护驾驶舱内人员安全的特点。
文档编号B62D25/14GK202686529SQ20122027455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陈定方, 韦兴民,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