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60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转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一般包括转向器壳体和安装在转向器壳体的电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轴和端盖外圆,端盖外圆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电机壳体与电机轴连接且电机轴可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电机轴上套装有第一带轮,转向器壳体上安装有第二带轮,同步带套装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即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是采用同步带进行传动的,同步带的安装对张紧力有一定要求。若张紧力太小,会导致啮合不良,容易跳齿,影响传动精度,而且在跳齿的瞬间拉力过大而产生断齿或带断裂;若张紧力太大,带轮齿顶与带齿根接触,同时带齿变形,加快同步带磨损,降低同步带寿命。如要保证该电动转向器合适的张紧力,则需要严格控制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中心距。因此与带轮中心距相关的尺寸精度也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皮带装配后处于合适的张紧状态。目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的带轮的中心距是不可调的,因此只能完全靠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装配工艺来保证带轮的中心距。这样给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零件的加工及装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及加工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该电动转向器带轮的中心距是可以调节的,使得电动转向器的加工及装配简单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减低加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包括具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的转向器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向器壳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轴向通孔,所述电机的端盖外圆与所述轴向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端盖外圆的圆心与所述电机轴轴心之间为偏心距设置,电动转向器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伸出所述径向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且所述调节件可沿所述径向通孔的轴向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端盖外圆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具体为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头部和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所述螺纹部的另一端与螺栓头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部与所述径向通孔螺纹配合。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具体为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头部、螺纹部和光杆部,所述光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所述光杆部的另一端与螺纹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螺纹部的另一端与螺栓头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部与所述径向通孔螺纹配合。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还包括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环向凹槽,所述环向凹槽设置于所述光杆部上,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所述密封圈与径向通孔的内壁密封配合。优选的,所述端盖外圆的圆心与所述轴向通孔的圆心重合。优选的,所述端盖外圆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外圆外表面上的轴向缺口,所述轴向缺口包括第一轴面以及与第一轴面连接的第二轴面,所述第一轴面与所述调节件的端面抵顶,所述第二轴面与所述调节件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轴面所映射的线与所述端盖外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轴面与第二轴面垂直连接。优选的,所述轴向缺口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轴面和第二轴面连接的第三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端盖外圆的端面平行。优选的,所述径向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轴向通孔的切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调节件推动所述端盖外圆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且所述端盖外圆与所述电机轴之间为偏心距设置,使得分别固定在电机轴与转向器壳体上带轮之间的中心距可以调节,那么对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零件的精度就没有特殊的要求,采用普通精度设备即可完成,从而降低零件的加工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中心距可以调节,同步带的张紧力可以边调节边检测,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同步带的张紧力,进一步保证了同步带的传动精度及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一种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图3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不带调节件的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一种实施例的右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一种实施例的右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一种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的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如图1-8所示,所述电动转向器包括具有轴向通孔11和径向通孔12的转向器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向器壳体I上的电机,所述电机2的电机轴21穿过所述轴向通孔11,所述电机2的端盖外圆22与所述轴向通孔11间隙配合,所述端盖外圆22的圆心与所述电机轴21轴心之间为偏心距设置,电动转向器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伸出所述径向通孔12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外表面抵顶且所述调节件沿所述径向通孔12的轴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动转向器还包括第一带轮4,同步带5以及第二带轮6,所述第一带轮4套设且固定于电机轴21上,第二带轮6固定在转向器壳体1,通过第一带轮4,同步带5以及第二带轮6构成同步带传动机构。如图1-3所示,所述调节件具体为调节螺栓3,调节螺栓3设置在所述端盖外圆22的左边,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逆时针转动,当然调节螺栓3设置在所述端盖外圆22的右边,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顺时针转动,只要旋转调节螺栓3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即可。如图3所示,当旋转调节螺栓3,那么所述调节螺栓3沿所述径向通孔12的轴向移动,通过调节螺栓3的端面伸出所述径向通孔12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外表面抵顶以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逆时针转动,固定在所述端盖外圆22上的电机轴也绕着端盖外圆22的轴线逆时针转动,电机轴的轴线与第二带轮6轴线的距离也就发生改变,从而起到调整带轮中心距及皮带张紧力的作用,另外由于两个带轮之间的中心距可以调节,那么对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零件的精度就没有特殊的要求,采用普通精度设备即可完成,从而降低零件的加工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中心距可以调节,同步带的张紧力可以边调节边检测,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同步带的张紧力,进一步保证了同步带的传动精度及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转向器壳体I设置腰形孔13,当需要对电动转向器进行调节时,旋转调节螺栓3,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逆时针转动,与所述端盖外圆22固定连接的电机壳体也绕着所述端盖外圆22的轴线发生转动,即电机2与转向器壳体I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那么与电机壳体连接的电机轴21也会转动。当同步带5的张紧力调整合适之后,通过腰形孔13和紧固螺栓7将所述转向器壳体I和电机2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外圆22的圆心与所述轴向通孔11的圆心重合,使得所述端盖外圆22在转动时,所述轴向通孔11的内壁不会与所述端盖外圆22发生干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调节螺栓3包括螺栓头部和螺纹部31,所述螺纹部31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外表面抵顶,所述螺纹部31的另一端与螺栓头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3通过螺纹部31与所述径向通孔12螺纹配合。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还包括光杆部32,所述光杆部32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外表面抵顶,所述光杆部32的另一端与螺纹部31的一端连接,即通过所述螺纹部31,所述调节螺栓3固定在所述转向器壳体I上,同时所述调节螺栓3可以沿着所述径向通孔12的轴向移动,那么在旋转螺栓头部时,所述调节螺栓3移动,所述光杆部32的端面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外表面抵顶以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绕其自身的轴线逆时针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调节螺栓3还包括用于容纳密封圈8的环向凹槽33,所述环向凹槽33设置于所述光杆部32上,所述调节螺栓3通过所述密封圈8与径向通孔12的内壁密封配合,从而可以防止电动转向器外部的液体不会通过径向通孔12进入电动转向器的内部。[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所述端盖外圆22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外圆22外表面上的轴向缺口 23,所述轴向缺口 23包括第一轴面231以及与第一轴面231连接的第二轴面232,所述第一轴面231与所述调节件的端面抵顶,所述第二轴面232与所述调节件间隙配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轴面231与所述调节螺栓3的端面抵顶,所述第二轴面232与所述调节螺栓3间隙配合,使得所述调节螺栓3的端面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转动时,在一定距离内端盖外圆22不会与所述调节螺栓3发生干涉。优选的,所述轴向缺口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轴面231和第二轴面232连接的第三平面233,使得所述轴向缺口不会贯穿所述端盖外圆22,从而可以防止电动转向器外部的液体不会通过所述端盖外圆22的轴向缺口进入电动转向器的内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平面233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端面平行,使得便于在所述端盖外圆22上制造出所述轴向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所述第一轴面231所映射的线与所述端盖外圆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即所述第一轴面231沿着所述端盖外圆22的中心线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轴面231与第二轴面232垂直连接,使得所述调节螺栓3的端面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转动时,在一定距离内第二轴面232不会与所述调节螺栓3的光杆部32发生干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轴向通孔11和径向通孔12是连通的,为了使得位于所述径向通孔12的调节螺栓3能更好地推动所述端盖外圆22转动,所述径向通孔12的轴线与所述轴向通孔11的切线重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的转向器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向器壳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轴向通孔,所述电机的端盖外圆与所述轴向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端盖外圆的圆心与所述电机轴轴心之间为偏心距设置,电动转向器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伸出所述径向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且所述调节件可沿所述径向通孔的轴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端盖外圆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具体为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头部和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所述螺纹部的另一端与螺栓头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部与所述径向通孔螺纹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具体为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头部、螺纹部和光杆部,所述光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所述光杆部的另一端与螺纹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螺纹部的另一端与螺栓头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部与所述径向通孔螺纹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还包括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环向凹槽,所述环向凹槽设置于所述光杆部上,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所述密封圈与径向通孔的内壁密封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外圆的圆心与所述轴向通孔的圆心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外圆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外圆外表面上的轴向缺口,所述轴向缺口包括第一轴面以及与第一轴面连接的第二轴面,所述第一轴面与所述调节件的端面抵顶,所述第二轴面与所述调节件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面所映射的线与所述端盖外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面与第二轴面垂直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缺口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轴面和第二轴面连接的第三平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端盖外圆的端面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孔的轴线与所述轴向通孔的切线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条助力式电动转向器,包括具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的转向器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向器壳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轴向通孔,所述电机的端盖外圆与所述轴向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端盖外圆的圆心与所述电机轴轴心之间为偏心距设置,电动转向器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伸出所述径向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端盖外圆的外表面抵顶,且所述调节件可沿所述径向通孔的轴向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端盖外圆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该电动转向器带轮的中心距是可以调节的,使得电动转向器的加工及装配简单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减低加工成本。
文档编号B62D5/04GK203158063SQ2013201100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王连科, 李道林, 李毅, 朱孟豪, 陈士辉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