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943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组件、车把组件、设有前轮组的前叉组件以及设有后轮组的后叉组件,车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车把组件设置于前车架管前端,后叉组件设置于后车架管下端,前叉组件设置于车把组件下端;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以使得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能围绕转轴相互平行远离或相互平行靠近以达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其中,折叠状态下,前轮组和后轮组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距离以便于推行。其体积较小、使用材料较少,车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折叠结构简单,折叠方便。
【专利说明】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电能是最清洁、最环保、使用最方便和转化效率最高的能源形式,在日趋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和日益衰竭的石油资源的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油价高涨的背景下,少用私家车,上下班及出行改用公共交通方式和自行车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0003]但是路途遥远使自行车无法符合使用者的要求,或者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地铁和公交车等等常常远离办公地点和住地,需要其他交通工具接驳这一段距离出行。可折叠式电动自行车满足了上述需要,可折叠电动自行车是最环保、使用最方便、经济实惠的出行交通工具。
[0004]按照原有传统自行车的结构,设计出来的电动自行车和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大多数都是采用M型的车架设计方案,其显著缺点是:体积较大、使用材料较多,进而导致车体很重、制造成本高,并且,其折叠结构复杂,因而还存在折叠不方便的问题,而且,折叠之后,只能拎走不能推行,折叠之后的自行车体积缩小,但是重量仍然很重,拎着走费劲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体积较小、使用材料较少,能够减轻车体重量、节约材料和制造成本,并且,其折叠结构简单,折叠方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组件、车把组件、设有前轮组的前叉组件以及设有后轮组的后叉组件,所述车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所述车把组件设置于所述前车架管前端,所述后叉组件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管下端,所述前叉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把组件下端;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能围绕所述转轴相互平行远离或相互平行靠近以达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其中,折叠状态下,所述前轮组和所述后轮组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距离以便于推行。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用于锁死所述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处于展开状态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一端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车架管下端,所述第二横杆一端亦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管下端,其中,所述第一横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另一端也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跟随所述前车架管、所述后车架管的运动而运动并同步实现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0008]进一步地,展开状态下,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绕转轴相互平行远离,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构成Λ字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跟随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的相互平行远离而平行远离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管、所述后车架管、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构成A字形结构;折叠状态下,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绕转轴相互平行收拢靠近,并且,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跟随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的相互平行收拢靠近而收拢靠近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管、所述后车架管、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构成II字形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锁定器和第二锁定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呈最大总长度并由所述第一锁定器锁紧所述第二横杆,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二横杆旋转到与所述第一横杆平行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呈最小总长度并由所述第二锁定器锁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定器和所述第二锁定器均包括一个用于夹持所述第二横杆的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二横杆涨紧固定于所述第一锁定器或所述第二锁定器的夹持部;所述第一锁定器和所述第二锁定器夹持部的一侧或者二侧上均设置有弹簧销钉,所述第二横杆上相应各所述夹持部的弹簧销钉所接触位置的一侧或者两侧分别设置有锁定孔;当展开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成水平状态时,通过将所述第一锁定器上的弹簧销钉自动扣入所述第二横杆上相应位置的锁定孔进而将所述第二横杆锁定在相应的水平状态,进一步地,在所述弹簧销钉的尾部设有拉手或者按键,通过拉动所述拉手或者按动所述按键即可解除相应所述弹簧销钉与所述锁定孔的锁定状态;当折叠竖起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时,所述第二锁定器的弹簧销钉自动扣入所述第二横杆上相应位置的锁定孔进而将所述第二横杆锁定在相应的竖直状态,使电动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车把组件包括龙头车把、车把立管、腕轴立管以及调节槽;所述龙头车把与所述车把立管连接于一体,所述前叉组件套设于所述腕轴立管内部,所述前车架管固定于所述腕轴立管侧壁,所述调节槽固定于所述腕轴立管上端,所述车把立管安装于所述调节槽;其中,所述车把立管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槽,并且,所述调节槽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调节位,扳动所述车把立管使所述车把立管置于对应合适角度的调节位,并通过一锁定机构将所述车把立管固定在调节位。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叉组件包括所述前轮组和前叉,所述前叉套设于所述腕轴立管内部,所述前轮组安装于所述前叉上,所述后叉组件包括所述后轮组和后叉,所述后叉安装于所述后车架管底端,所述后轮组安装于所述后叉上,其中,所述前轮组和/或所述后轮组由电机驱动;所述车把组件与所述前车架管之间还设置有一电池托板,为所述电机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装设于所述电池托板上方,所述电机的电机控制器装设于所述电池托板下方;在所述电池托板的下方、所述腕轴立管和前车架管焊接处上方,安装有二片增强板,在所述增强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可收放的脚蹬,所述后叉上还设置有一可收放的停车支架脚撑。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前轮,所述后轮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数量和/或宽度相同或不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后车架管上设置有支撑套管、座包、座位支架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套管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管上,所述座位支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管上,所述座包装设于所述座位支架上,所述支撑件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管、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座位支架上以支撑所述座包;其中,所述座位支架的支撑套管套设于所述后车架管上,其中,所述座位支架的支撑套管可沿所述后车架管上下滑动以带动所述支撑件移动进而调节所述座位支架,并且使用一个弹簧固定器锁定所述支撑套管和一个拉手解除锁定;或者,所述后车架管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二个带有滑槽的支撑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车架管平行,所述支撑件一端安装于所述座位支架上,另一端安装在一个或者二个滑动扣上,所述滑动扣可沿所述滑槽移动以调节所述座包角度;其中,所述的支撑件是座位减震器或圆管或方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车架管由两条间隔设置且弯曲成/形的中空管构成,所述后车架管由一条中空管构成;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一扶手,所述扶手、所述前车架管及所述后车架管依次从外向内嵌设,并且,所述扶手、所述前车架管及所述后车架管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或者,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焊接在所述前车架管的/形顶部弯曲处,与所述前车架管的直管方向同轴。
[0016]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车架组件中的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能够使得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相互平行远离或相互平行靠近进而实现前后展开或前后折叠状态,其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并且,其体积小、使用材料少,进而制造成本得以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展开状态示意图(车把立管倾斜设置)。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展开状态示意图(车把立管竖直设置)。
[0019]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所示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竖直分解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所示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2]图6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第二实施方式的一展开状态示意图(车把立管倾斜设置)。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展开状态示意图(车把立管竖直设置)。
[0025]图9是图7所示可折叠电动自行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7]结合图1-图3进行参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组件
1、车把组件2、前叉组件3以及后叉组件4,前叉组件3上设有前轮组,后叉组件4上设有后轮组。
[0028]其中,车架组件I包括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该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相互转动连接,该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在展开状态下构成Λ字形结构。其中,可以将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的转轴设置为处于车架组件I的顶部。具体而言,车把组件2设置于前车架管11前端,后叉组件4设置于后车架管12下端,前叉组件3设置于车把组件2下端。
[0029]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1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如通过该转轴实现铰链连接,以使得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能围绕转轴相互平行远离或相互平行靠近以达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其中,折叠状态下,前轮组和后轮组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距离以便于推行。
[0030]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车架组件I中的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能够使得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相互平行远离或相互平行靠近进而实现前后展开或前后折叠状态,其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并且,其体积小、使用材料少,进而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左右折叠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动自行前车轮组、后车轮组仍呈前后方向设置,更易于推行。
[0031]结合图1、图4-图6进行参阅,车架组件I还包括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该第一横杆14 一端转动连接于前车架管11下端,该第二横杆15—端转动连接于后车架管12下端,该第一横杆14另一端与第二横杆15另一端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可以上下设置,并且,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能够以两者的交点为中心进行转动或翻转。
[0032]其中,第一横杆14与前车架管11铰链连接,第一横杆14与前车架管11的转轴也为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横杆15与后车架管12铰链连接,第二横杆15与后车架管12的转轴也为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铰链连接,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的转轴也为水平方向设置,该前车架管U、后车架管12之间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之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趋势一致,以使得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能够跟随前车架管
11、后车架管12的运动而运动并同步实现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通过增设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可对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的展开状态进行支撑固定,增强车架组件I展开使用时的结构强度。
[0033]使用时,在同一直线的前后方向上拉伸前车架管11、后车架管12、第一横杆14以及第二横杆15时,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相互转动并向两端平行展开,同时带动设置于该前车架管11上的第一横杆14和设置于后车架管12上的第二横杆15相互转动并向两端展开,使得车架组件I在展开状态下呈A字形结构;另外,向中心收拢前车架管11、后车架管12、第一横杆14以及第二横杆15时,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相互转动并向上收拢平行靠近,同时带动设置于该前车架管11上的第一横杆14和设置于后车架管12上的第二横杆15相互转动并向上收拢平行靠近,最终使得车架组件I在折叠状态下呈II字形结构。
[0034]上述的车架组件I可以采用钢材、碳纤维以及铝合金,优选采用铝合金制成,其重量轻、强度高。
[0035]上述实施方式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将车架组件I的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设置为呈Λ字形结构,前车架管11、后车架管12、第一横杆14及第二横杆15展开时呈A字形结构,且折叠时,呈II字形结构,其车架组件I仅有三大部件构成,其中,前车架管11、后车架管12、第一横杆14及第二横杆15分别为一大部件,可见,结构简单,折叠方便,体积小、使用材料少,进而制造成本得以降低。
[0036]继续参阅图4-图6,在一具体应用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杆14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锁定器161和第二锁定器162,,其中,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通过铰接座141铰链链接,该铰接座141设置于第一横杆14上且位于第一锁定器161和第二锁定器162之间。展开状态下,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呈最大总长度并由第一锁定器161锁紧第二横杆15 ;折叠状态下,第二横杆15旋转到与第一横杆14平行的位置以使得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呈最小总长度并由第二锁定器162锁紧。
[0037]具体而言,该第一锁定器161包括用于夹持第二横杆15的夹持部1611,第二锁定器162包括用于夹持第二横杆15的夹持部1621,该夹持部1611、1621可以设置为U形开口或半圆形开口。其中,第二横杆15涨紧固定于第一锁定器161的夹持部1611或第二锁定器162的夹持部1621,为增大涨紧时的摩擦力,可沿夹持部1611、1621内壁设置如橡胶垫、
硅胶垫的摩擦垫。
[0038]或者,第一锁定器161、第二锁定器162与第二横杆15之间的锁定通过插销方式。具体而言,第一锁定器161的夹持部1611的一侧或二侧设有可伸缩的弹簧销钉1612,第二锁定器162的夹持部1621的一侧或二侧上设有可伸缩的弹簧销钉1622,弹簧销钉1612尾部设有拉手1605,弹簧销钉1622尾部亦可以设有拉手(图未示出);第二横杆15上相应与各夹持部1611、1621接触位置的一侧或两侧分别设置有锁定孔1603、1604。具体说明如下。
[0039]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时:拉动第二锁定器162 —侧或二侧的拉手(图未示出),带动与拉手制成一体的弹簧销钉1622离开锁定孔1604,从而解除锁定状态,使得仅在重力作用和前轮组、后轮组滚动带动下,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即可展开,非常省时省力,其中,第一锁定器161上的弹簧销钉1612自动扣入第二横杆15的锁定孔1603,使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不可转动,进而将第二横杆15锁定在水平状态,即展开状态。通过第一锁定器161的设置,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强度,符合国家或国际制定的安全标准。
[0040]从展开状态到折叠状态时:拉动第一锁定器161 —侧或二侧的拉手1605,带动与拉手1605制成一体的弹簧销钉1612离开锁定孔1603,从而解除锁定状态,仅在前轮组、后轮组滚动带动下,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折叠在一起,第二锁定器162上的弹簧销钉1622自动扣入第二横杆15的锁定孔1604,将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沿着竖直方向锁紧,使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不可转动,进而将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锁定在折叠状态。
[0041]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器161上的拉手1605以及第二锁定器162上的拉手均可以用按键(图未示出)代替,该按键也设置于相应弹簧销钉1612、1622的尾部,通过按动按键即可使弹簧销钉1612、1622退出相应的锁定孔1603、1604,以解除相应的锁定状态。
[0042]结合图1和图2参阅,在一具体应用实施方式中,车把组件2包括龙头车把21、车把立管22、腕轴立管23以及调节槽24。龙头车把21与车把立管22连接固定于一体,龙头车把21和车把立管22可通过压铸、铸塑等方式一体成型,前叉组件3套设于腕轴立管23内部,前车架管11固定于腕轴立管23侧壁;调节槽24固定于腕轴立管23上端,车把立管22安装于调节槽24。优选地,调节槽24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调节位241,扳动车把立管22使车把立管22对应合适角度的调节位241,并通过一锁定机构将车把立管固定在调节位241,进而调节车把立管22的角度,方便用户骑行。
[0043]举例而言,车把立管22通过铰接方式转动连接于腕轴立管23,车把立管22上相应调节位241的位置可拆卸设置一销钉242或者涨紧固定一销钉242,用户视具体需要扳动车把立管22使车把立管22对应一个合适的调节位241,该销钉242即为锁定机构。如该销钉242可拆卸设置在车把立管22上时,车把立管22对应调节位241的多个位置设有通孔,通过销钉242插入相应调节位241和车把立管22上的通孔进而将车把立管22锁死在该调节槽24上。更具体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调节位241可以设置为两个,并设置一连通该两个调节位241的滑槽,两个调节位241与滑槽共同构成一个倒置的凹形结构,销钉242涨紧设置于车把立管22上,扳动车把立管22使销钉242在凹形结构可以从一个调节位241滑动并卡设于另一个调节位241使得车把立管22固定在相应角度,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设有调节位241的调节槽24,能够方便不同用户将车把组件2自行调节到合适的操作角度。
[0044]前叉组件3包括前叉31、前轮组以及前制动系统(图未示出),具体而言,前叉31套设于固定于腕轴立管23内部,各前轮32安装于前叉31上,前制动系统安装于任一前轮32上,车把组件2与腕轴立管23相对固定以方便控制转向。进一步地,后叉组件4包括后叉41、后轮组以及后制动系统(图未示出),后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后轮42,后叉41安装于后车架管12底端,各后轮42安装于后叉41上。其中,前轮组和/或后轮组由电机驱动,即电动自行车可对应设置为前轮和/或后轮驱动。举例而言,前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有电机33的前轮32,该电机33可以选用无刷高速电机,例如,可选用额定功率为240W的无刷高速电机。
[0045]车把组件2与前车架管11之间还设置有一电池托板51,控制电机33的电机控制器6装设于电池托板51下方,为电机33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7装设于电池托板51上方,该可充电电池7为铅蓄电池或锂电池,优选为锂电池以提高使用寿命和减轻整车重量,举例而言,锂电池可选用额定电压36V、额定电流为1Ah的锂电池,其电力容量大有助于远距离行驶。其中,前制动系统和后制动系统可采用碟刹或鼓刹。其中,前轮32和后轮42常设计为较小外径,如外径小于或等于290mm,以减小折叠后的整车体积,方便携带。
[0046]沿同一直线的前后方向上向中心收拢前车架管11、后车架管12、第一横杆14以及第二横杆15时,任一前轮32和任一后轮42在直线方向上均间隔一定距离,折叠后前轮32、后轮4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30mm左右,当然,该间隔距离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因为电动自行车折叠之后虽然体积缩小,但是重量不变,前轮32和后轮4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不会出现前轮41、后轮42摩擦阻碍行进的问题,进而能够方便推动电动自行车行驶。
[0047]上述实施方式中,前轮32和/或后轮42的数量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常前轮32和后轮42分别为一个,构成较常见的二轮电动自行车。如果前轮32设置为一个、后轮42设置为两个构成三轮电动自行车,或者,如果前轮32、后轮42各设置为两个构成四轮电动自行车。前轮组和后轮组设置为多个可以提高电动自行车行驶的稳定性且方便停靠。当然,前轮32和后轮42为一个时,也可以通过将前轮32和后轮42的宽度设计为不同,比如,可将后轮42宽度设置为远大于前轮32宽度,以此来提高电动自行车行驶和停放的平稳性。当然,该两种方式可以如上的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进一步地,当前轮32、后轮42较多时,采用传统技术的左右折叠方式,折叠之后的电动自行车宽度较大,且不方便推行,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前后折叠的方式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完美解决该技术缺陷。
[0048]继续参阅图1,腕轴立管23和前车架管11之间焊接了增强板52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对可收放的脚蹬8,用于在驾驶时方便用户放置脚,折叠时脚蹬8可收起,能减小体积、方便放置;后叉41上,具体在后叉4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可收放的停车支架脚撑9,用于方便用户停靠该电动自行车,折叠时停车支架脚撑9可收起,也能减小体积、方便放置。
[0049]在一具体应用实施方式中,后车架管12上设置有支撑套管1211、座包122、座位支架123以及支撑件124,其中,座位支架123 —端转动连接于后车架管12上,座包122装设于座位支架123上,支撑套管1211设置于后车架管12上,支撑件124 —端安装于支撑套管1211、另一端安装于座位支架123上以支撑座包122。该支撑件124可以为圆管或方管或座位减震器,优选为可缓冲道路崎岖对人体造成震动的座位减震器。
[0050]结合图1-图3,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该支撑套管1211套设于后车架管12上,该支撑套管1211可沿后车架管12上下滑动,以带动安装于该支撑套管1211上的支撑件124移动,亦可起到对座位支架123的调节。其中,通过一个弹簧固定器1213将支撑套管1211锁定到后车架管12上,并通过一个拉手1212解除支撑套管1211在后车架管12上的锁定状态。
[0051]结合图7-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套管1211可以被沿后车架管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通过焊接一体成型于后车架管12上的带有滑槽1216的一个或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板1214取代,优选地,支撑件124下端安装有一个或者二个滑动扣1215,滑动扣1215可沿支撑板1214上面的滑槽1216移动以调节座包122角度。
[0052]上述实施方式中,前车架管11由两条间隔设置且弯折成/形的中空管110构成,后车架管12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中空管(未标示),其外形美观、重量较轻,方便其两端分别与车把组件2和后车架管12的连接,该中空管110可以是圆管或方管,优选为圆管。车架组件I还包括一扶手17,扶手17、前车架管11及后车架管12依次从外向内嵌设。具体而言,前车架管11与后车架管12相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通孔(图未示出),扶手17包括一提把171和分别设置于提把171两端的耳件172,该扶手17可方便用户推行或拎起电动自行车。其中,可以在耳件172上设置通孔(图未示出),可以通过一销轴173贯穿扶手17、前车架管11及后车架管12各自的通孔进而实现扶手17与前车架管11的转动连接以及实现前车架管11与后车架管12的转动连接,该销轴173即为前文所述的前车架管11和后车架管12之间的转轴;或者,可以在各耳件172上分别设置一连接杆(图未示出),通过连接杆贯穿前车架管11与后车架管12上相应的通孔进而实现扶手17与前车架管11的转动连接以及实现前车架管11与后车架管12的转动连接。或者,扶手17、前车架管11及后车架管12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该扶手17如此制成:将172焊接在二个前车架管11的/形顶部弯曲处,与二个前车架管11的直管方向同轴(未示出),此时,电动自行车的重心恰好或基本处于扶手17拎起时所在的方向上,能够方便用户拎起自行车。
[005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组件、车把组件、设有前轮组的前叉组件以及设有后轮组的后叉组件,所述车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所述车把组件设置于所述前车架管前端,所述后叉组件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管下端,所述前叉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把组件下端; 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能围绕所述转轴相互平行远离或相互平行靠近以达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其中,折叠状态下,所述前轮组和所述后轮组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距离以便于推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用于锁死所述前车架管和后车架管处于展开状态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 所述第一横杆一端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车架管下端,所述第二横杆一端亦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管下端,其中,所述第一横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另一端也通过一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跟随所述前车架管、所述后车架管的运动而运动并同步实现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展开状态下,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绕转轴相互平行远离,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构成Λ字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跟随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的相互平行远离而平行远离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管、所述后车架管、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构成Α字形结构; 折叠状态下,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绕转轴相互平行收拢靠近,并且,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跟随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的相互平行收拢靠近而收拢靠近以使得所述前车架管、所述后车架管、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第二横杆构成II字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杆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锁定器和第二锁定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呈最大总长度并由所述第一锁定器锁紧所述第二横杆,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二横杆旋转到与所述第一横杆平行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呈最小总长度并由所述第二锁定器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器和所述第二锁定器均包括一个用于夹持所述第二横杆的夹持部; 其中,所述第二横杆涨紧固定于所述第一锁定器或所述第二锁定器的夹持部;所述第一锁定器和所述第二锁定器夹持部的一侧或者二侧上均设置有弹簧销钉,所述第二横杆上相应各所述夹持部的弹簧销钉所接触位置的一侧或者两侧分别设置有锁定孔; 当展开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成水平状态时,通过将所述第一锁定器上的弹簧销钉自动扣入所述第二横杆上相应位置的锁定孔进而将所述第二横杆锁定在相应的水平状态,进一步地,在所述弹簧销钉的尾部设有拉手或者按键,通过拉动所述拉手或者按动所述按键即可解除相应所述弹簧销钉与所述锁定孔的锁定状态;当折叠竖起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时,所述第二锁定器的弹簧销钉自动扣入所述第二横杆上相应位置的锁定孔进而将所述第二横杆锁定在相应的竖直状态,使电动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组件包括龙头车把、车把立管、腕轴立管以及调节槽; 所述龙头车把与所述车把立管连接于一体,所述前叉组件套设于所述腕轴立管内部,所述前车架管固定于所述腕轴立管侧壁,所述调节槽固定于所述腕轴立管上端,所述车把立管安装于所述调节槽; 其中,所述车把立管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槽,并且,所述调节槽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调节位,扳动所述车把立管使所述车把立管置于对应合适角度的调节位,并通过一锁定机构将所述车把立管固定在调节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组件包括所述前轮组和前叉,所述前叉套设于所述腕轴立管内部,所述前轮组安装于所述前叉上,所述后叉组件包括所述后轮组和后叉,所述后叉安装于所述后车架管底端,所述后轮组安装于所述后叉上,其中,所述前轮组和/或所述后轮组由电机驱动; 所述车把组件与所述前车架管之间还设置有一电池托板,为所述电机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装设于所述电池托板上方,所述电机的电机控制器装设于所述电池托板下方; 在所述电池托板的下方、所述腕轴立管和前车架管焊接处上方,安装有二片增强板,在所述增强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可收放的脚蹬,所述后叉上还设置有一可收放的停车支架脚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轮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前轮,所述后轮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后轮; 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数量和/或宽度相同或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车架管上设置有支撑套管、座包、座位支架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套管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管上,所述座位支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管上,所述座包装设于所述座位支架上,所述支撑件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套管、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座位支架上以支撑所述座包; 其中,所述座位支架的支撑套管套设于所述后车架管上,其中,所述座位支架的支撑套管可沿所述后车架管上下滑动以带动所述支撑件移动进而调节所述座位支架,并且使用一个弹簧固定器锁定所述支撑套管和一个拉手解除锁定;或者,所述后车架管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二个带有滑槽的支撑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车架管平行,所述支撑件一端安装于所述座位支架上,另一端安装在一个或者二个滑动扣上,所述滑动扣可沿所述滑槽移动以调节所述座包角度; 其中,所述的支撑件是座位减震器或圆管或方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架管由两条间隔设置且弯曲成/形的中空管构成,所述后车架管由一条中空管构成; 所述车架组件还包括一扶手,所述扶手、所述前车架管及所述后车架管依次从外向内嵌设,并且,所述扶手、所述前车架管及所述后车架管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或者,所述前车架管和所述后车架管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焊接在所述前车架管的/形顶部弯曲处,与所述前车架管的直管方向同轴。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4161576SQ201420531744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黄穗阳 申请人:赵军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