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36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悬挂系统存在的发动机安装结构无法限制发动机的震动,导致驾乘舒适性降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发动机后部与左右连接板通过平叉轴可绕平叉轴轴向旋转连接,发动机前部与左右前悬挂固定连接,左右前悬挂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悬挂加强板,且左右前悬挂上部分别与前悬挂左右支架固定连接,左右前悬挂为Y字形结构,左右前悬挂和加强板在发动机前部构成U字形结构;发动机上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连接板,发动机连接板和上悬挂板固定连接,上悬挂板与左右上悬挂支架固定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发动机悬挂系统在发动机扭矩传递方向上及震动值最大方向上吸收发动机震动扭矩,增加驾乘的舒适性及操控的舒适性。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悬挂系统,特别涉及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发动机与车架连接是直接刚性连接在车架上,并且通过与车架后的发动机连接支承板的两个定位孔固定连接,再与车架前悬挂斜撑管两定位孔固定连接,发动机上悬挂通过两块三角悬挂板刚性连接在车架主梁管上。这样安装发动机,对于小排量发动机功率扭矩小,工作时震动小,车架与发动机悬挂刚性连接可以限制发动机工作扭矩和震动传递到驾乘人员座驾和操纵部位。但挂载中大排量发动机时,由于发动机功率扭矩大,工作震动大。则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安装结构无法限制发动机的震动,驾乘舒适性降低。显然,现有技术发动机悬挂系统存在着发动机安装结构无法限制发动机的震动,导致驾乘舒适性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悬挂系统存在的发动机安装结构无法限制发动机的震动,导致驾乘舒适性降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发动机和车架连接,所述发动机后部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通过平叉轴可绕平叉轴轴向旋转连接,所述发动机前部与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固定连接,所述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悬挂加强板,且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上部分别与前悬挂左支架和前悬挂右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为Y字形结构,所述左前悬挂、右前悬挂和加强板在发动机前部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发动机上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上悬挂板固定连接,上悬挂板与左上悬挂支架和右上悬挂支架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为铝合金。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悬挂板为平板结构。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悬挂平板表面没有设置加强筋。
[0008]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发动机后部与左右连接板通过平叉轴可绕平叉轴轴向旋转连接,左右前悬挂从发动机侧面成Y字形,左右前悬挂和加强板从发动机前部构成U字形,有助于悬挂系统吸收发动机的震动,上悬挂板为柔性结构,可吸收发动机震动;发动机悬挂系统在发动机扭矩传递方向上及震动值最大方向上,悬挂系统可柔性的吸收发动机震动扭矩,增加驾乘的舒适性及操控的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主视图;
[0010]附图2为附图1的B-B剖视图;
[0011]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结构图。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主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B-B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结构图。图中,I为发动机,2为平叉轴,3为左连接板,4为右连接板,5为左前悬挂,6为右前悬挂,7为加强板,8为前悬挂左支架,9为发动机连接板,10为上悬挂板,11左上悬挂支架,12为右上悬挂支架。由图可知,发动机后部与车架左连接板3和右连接板4通过平叉轴2可绕平叉轴轴向旋转的固定连接,限制了径向方向的转动,发动机前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前悬挂5和右前悬挂6,且左前悬挂5和右前悬挂6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7,且左前悬挂上部和右前悬挂上部与车架前悬挂左支架8和前悬挂右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左前悬挂5和右前悬挂6从发动机I侧面成Y字形,左前悬挂5、右前悬挂6和加强板7从发动机前部构成U字形。因此,这种布置前悬挂有助于悬挂系统吸收发动机的震动,而且前悬挂采用可吸收冲击及震动的材料铝合金。发动机上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连接板9,发动机连接板9再与上悬挂板10固定连接,上悬挂板10与车架左上悬挂支架11和右上悬挂支架12固定连接。由于上悬挂板10为平板,且平板表面没有开设加强筋,当受到发动机产生的震动时,此上悬挂板10为柔性结构,可吸收发动机震动。这样布置发动机悬挂系统在发动机扭矩传递方向上及震动值最大方向上,即活塞上下运动方向,悬挂系统可柔性的吸收发动机震动扭矩。增加驾乘的舒适性及操控的舒适性。
[0014]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发动机后部与左右连接板通过平叉轴可绕平叉轴轴向旋转连接,左右前悬挂从发动机侧面成Y字形,左右前悬挂和加强板从发动机前部构成U字形,有助于悬挂系统吸收发动机的震动,上悬挂板为柔性结构,可吸收发动机震动;发动机悬挂系统在发动机扭矩传递方向上及震动值最大方向上,悬挂系统可柔性的吸收发动机震动扭矩,增加驾乘的舒适性及操控的舒适性。
[0015]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发动机和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后部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通过平叉轴可绕平叉轴轴向旋转连接,所述发动机前部与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固定连接,所述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悬挂加强板,且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上部分别与前悬挂左支架和前悬挂右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为Y字形结构,所述左前悬挂、右前悬挂和加强板在发动机前部构成U字形结构;所述发动机上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连接板,所述发动机连接板和上悬挂板固定连接,上悬挂板与左上悬挂支架和右上悬挂支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悬挂和右前悬挂为铝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挂板为平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挂平板表面没有设置加强筋。
【文档编号】B62K11/04GK204197158SQ20142068700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7日
【发明者】王清友, 刘治国, 王科, 张中春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