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双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84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双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动双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能源日渐枯竭,油价持续上升乃必然的趋势,加上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如何节能减排遂成为近年来产品研发的重要议题。于是不需使用汽油,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电动摩托车,便应运而生。

目前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均利用一可充电电池的电力,以驱动一电动马达运转,进而带动摩托车的后轮旋动,达成行驶的目的。例如已经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4110261U,名称为电动摩托车的专利中,公开的电动摩托车,包括有摩托车车架和蓄电池,所述的车架扶手和座垫之间的位置为蓄电池贮存箱,蓄电池组安装在贮存箱内,贮存箱伸入到车架底部,贮存箱固定在车架内部,贮存箱上部铰接设置有可开启的盖子。盖子内部设置有两根伸缩支撑杆,支撑杆连接盖子和贮存箱的内侧,当盖子开启时,支撑杆内的弹簧机构支撑盖子呈开启状态,当盖子关闭时,支撑杆收缩,盖子和贮存箱在连接处合拢锁定。再者,另一个中国专利CN203427961 U,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动摩托车,包括:一电动摩托车,其充电电池与一太阳能充电器及一家用电源充电器电性连接;一支架,固接于一环绕电动摩托车周缘而设的边框上方,且锁固结合于车架上;一太阳能板,固置于支架的顶部,并与太阳能充电器电性连接。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否使用了太阳能,大多以传统传动方式驱动电动摩托车运动,这种传动方式路径长,传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新型驱动电机驱动的电动双轮摩托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双轮摩托车,包括:前轮和后轮;前轮和后轮中至少包括一个配置有电源的空心环电机驱动轮;

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包括:轮毂;轮毂的内圈上安装有磁钢,轮毂的内部安装有电机定子和传动环;传动环包括外环和可在外环内转动的内环,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钢圈以及固定在定子钢圈上的定子绕组和硅钢片;

传动环的内环与电机定子连接,外环与轮毂连接;电机定子上设有与电机定子和内环连接的第一轮毂盖,轮毂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轮毂盖和传动环封装在轮毂内部的第二轮毂盖;以及用于连接前轮和后轮的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方向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前轮和后轮均为空心环电机驱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前轮为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后轮为从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后轮为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前轮为从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车架上安装有脚踏板和座位架以及设有用于放置电源的电池舱以及安装驱动控制元件的控制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方向舵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转向轴以及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轮毂的内圈设有用于安装磁钢的环形槽,所述电机定子的安装位置与磁钢在环形槽内的安装位置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第一轮毂盖上设有若干销钉,其中一组与内环连接,另一组与电机定子的定子钢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传动环、第一轮毂盖和第二轮毂盖均设有两组,第一轮毂盖设置在传动环外侧并与其内环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中,第二轮毂盖内设有凹环,第一轮毂盖上设有与凹环配合的凸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新的驱动电机,改变现有技术的驱动方式,大大简化了传动路径,提高了传动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方向实现倒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环电机驱动轮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环电机驱动轮一个实施例中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环电机驱动轮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轮毂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环电机驱动轮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轮毂盖的示意图。

其中,1、轮毂;2、磁钢;301、定子钢圈;302、硅钢片;401、外环;402、内环;5、第一轮毂盖;6、第二轮毂盖;7、限位槽;8、环形槽;9、凹环;10、凸环;11、车架;12、前轮;13、后轮;14、空心环电机驱动轮;15、脚踏板;16、转向轴;17、把手;18、座位架;19、电池舱;20、控制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双轮摩托车,包括前轮12和后轮13;前轮12和后轮13中至少包括一个配置有电源的空心环电机驱动轮14。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包括轮毂1;轮毂1的内圈上安装有磁钢2,轮毂的内部安装有电机定子和传动环;传动环包括外环和可在外环内转动的内环,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钢圈以及固定在定子钢圈上的定子绕组和硅钢片。传动环的内环与电机定子连接,外环与轮毂连接;电机定子上设有与电机定子和内环连接的第一轮毂盖,轮毂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轮毂盖和传动环封装在轮毂内部的第二轮毂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连接前轮和后轮的车架11和设置在车架上的方向舵。

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和后轮中只需要一个配置有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后即可实现驱动行走,例如可以优选前轮和后轮均为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即前轮和后轮同时自驱动前行;或者前轮为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后轮为从动轮或者后轮为空心环电机驱动轮,前轮为从动轮。

车架上安装有脚踏板15和座位架18以及设有用于放置电源的电池舱19以及安装驱动控制元件的控制舱20。电池舱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电源为驱动电机供电,方向舵包括安装在车架11上的转向轴16以及把手17,可以实现方向操纵。

本实用新型的内圈可以理解为环状或者圆形构件的内壁所在部位,内部可以理解为环状或者圆形构件中空内部所在的空腔部分内。轮毂的外圈可以是轮毂的外表面,内圈可以是内表面。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环、第一轮毂盖5将电机定子固定在轮毂1内部,电机定子的定子绕组和硅钢片302在通电后将会产生与磁钢相互排斥的磁场,使得两者相互排斥,由于磁场力矩的存在、磁钢2设置在轮毂内部,将会推动轮毂滚动;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定子绕组内的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实现轮毂可以前进或者后退。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环设置在轮毂1和电机定子之间,使得轮毂1在转动时电机定子可以不转动,进而实现平衡向前或向后移动。电机定子上设置的第一轮毂盖可以为环状的具有高强度的金属环,第一轮毂盖安装在电机定子的定子钢圈和内环上,可以将两者连接实现同步传动,也可以在定子钢圈和内环已经连接的情况下,辅助加强连接稳定性。

第二轮毂盖可以通过销钉固定在轮毂上,进而将轮毂内部的传动环、轮毂盖、电机定子等封装在轮毂内部,可以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防尘功能、加强稳定性,同时让产品的外观更优美。

传动环包括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之间是可以任意相对旋转的,内环与电机定子固定不随轮毂转动,外环与轮毂连接后随车转动,这样可以实现在电机定子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完成力矩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轮毂的外圈上设有1~2个用于安装限定轮子的限位槽7;可以在限位槽内安装轮胎。轮毂的内圈设有用于安装磁钢的环形槽8,电机定子的安装位置与磁钢在环形槽内的安装位置对应,即可以让电机定子的硅钢与磁钢相对,使得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磁钢相斥。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定子绕组和硅钢片设置在定子钢圈外圆上,内环连接在定子钢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第一轮毂盖上设有若干销钉,其中一组与内环连接,另一组与电机定子的定子钢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传动环、第一轮毂盖和第二轮毂盖均设有两组,第一轮毂盖设置在传动环外侧并与其内环同步转动;即在定子钢圈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轮毂盖,定子绕组和硅钢设置在两个第一轮毂盖内侧。第二轮毂盖再分别设置在第一轮毂盖外侧,第一轮毂盖和第二轮毂盖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动的。

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第二轮毂盖内设有凹环9,第二轮毂盖通过销钉固定在轮毂上;第一轮毂盖上设有与凹环配合的凸环10。在第一轮毂盖的内圈套接在定子钢圈端口处时,使用凸环来完成套接。此处的凸环是向外侧凸出的环状圈,在内侧形成一个凹陷的环,凹环与凸环结构相似,只是从内侧往外侧看是凹陷的环。在装配时让凸环嵌入凹环内。第一轮毂盖固定在定子钢圈的两端,第二轮毂盖与轮毂连接,且与第一轮毂盖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通电后电机定子的定子绕组和硅钢片产生磁场,磁钢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力,进而驱动轮毂转动,轮毂转动的同时由于轮毂与外环卡接进而带动外环旋转,内环不旋转,从而保证电机定子的稳定。

由于磁钢与电机定子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轮毂的内部设有一个深槽用于安装硅钢片,且传动环安装后,电机定子通过传动环和轮毂盖的支撑实现固定在轮毂内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