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66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车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一般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把。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由于节能减排、健康出行的理念的推广,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短途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而在骑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方向,正常情况下自行车的车把与前轮之间是垂直的位置关系,而在骑行过程中经常发现车把与前轮之间的夹角经常不是90度,影响了方向的操控,需要人为的去矫正,而矫正过程中,需要人为将前轮夹住,往往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自行车车把,能够较容易的矫正车把与车轮之间的角度。

一种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本体,在所述车把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把本体所在直线方向相同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在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固定螺栓活动连接有两根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呈圆柱形,所述固定臂能够沿其与所述连接孔连接处自由转动,在所述固定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长度等于所述连接柱直径的1/2。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稍大于所述固定臂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车把本体两端靠近把手处分别设置有挂钩a。

优选的,所述固定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挂钩a相配合的挂钩b。

优选的,所述挂钩b与所述插杆位于所述固定臂的截面上同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车把本体为铝合金材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臂和插杆的相互配合,将车轮固定,只需转动车把就能矫正其与车轮之间的夹角,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把本体;2、连接柱;3、凹槽;4、连接装置;5、连接孔;6、固定臂;7、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车把本体1呈圆柱形,且沿直线分布,在车把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该连接柱2的下端沿其与车把平行方向的一条直径上开设有凹槽3,该凹槽3贯穿连接柱2的侧面,在该凹槽3的内部中央处设置有连接装置4,该连接装置4为一连接片,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3的底面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在连接装置4悬空的一端设置有贯通的连接孔5,在连接孔5处通过固定螺栓活动连接有两个呈圆柱形的固定臂6,该固定臂6能沿其连接处做自由的旋转,在连接臂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7。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插杆7的长度等于连接柱2的直径的1/2,凹槽3的宽度稍大于固定臂6的直径,而且,在车把本体1两端靠近把手处分别设置有挂钩a(图中未示出),在固定臂6上设置有与挂钩a相配合的挂钩b(图中为示出),挂钩b与插杆7位于固定臂6的竖直截面上同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