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7590阅读:5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轮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架,具体涉及一种四轮车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动三、四轮车是用以电池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电动三、四轮车以其适用性强,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电动三、四轮车具有倒车开关,可以方便的实现倒顺行驶功能。这在道路狭窄的路面非常方便。电动三、四轮车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

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多和城市道路的日益拥挤,电动车与机动车的事故频繁发生。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由于其结构因素导致安全性能不佳,对乘客的保护力度不够,特别是电动三轮四轮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轮车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轮车架,包括后部车架、平行设置的两个主梁,两个主梁的一端向上弯曲后与所述后部车架固定连接,两个主梁的另一端延伸至车架前端并向上弯曲构成保险杠竖管,后部车架的前端还设置有连接所述主梁的连接立管,所述主梁构成的竖管末端连接有一横杆,该横杆两端外延后弯曲其末端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构成保险杠横管;所述两个主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横管;所述位于车架前端的连接横管上分别连接有车头管梁和副梁,所述车辆管梁的末端连接有车架头,副梁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连接横管。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

所述车头管梁上还连接有U型连接管,所述U型连接管的末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主梁构成的保险杠竖管上。

所述U型连接管与所述主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斜管。

所述主梁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加强结构。

本发明主梁由后部一直延伸超过车头管前部,主梁上端与保险杠连接;保险杠经折弯再次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车架强度;U型连接管先与车头管梁连接在一起,经折弯后两头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车架强度;连接斜管上端与U型连接管连接,下端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车架强度;连接横管两端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并和副梁车头管梁连接在一起。连接立管把主梁和后部车架连接在一起,主梁后部经折弯与车架后部连接在一起。

保险杠、车头管梁、U形连接管、主梁、连接斜管、一起在车架前部形成多个框架结构,达到车辆保险杠与车架融合在一起,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并形成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前部零部件的保护,从而起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

保险杠与车架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又防止碰撞对车辆和人员的伤害,整体美观大方,给人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保险杠,2、车头管梁,3、U型连接管,4、主梁,5、连接斜管,6、连接横管,7、连接立管,8、车架头,9、副梁,10、后部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四轮车架,包括后部车架、平行设置的两个主梁,两个主梁的一端向上弯曲后与所述后部车架固定连接,两个主梁的另一端延伸至车架前端并向上弯曲构成保险杠竖管,后部车架的前端还设置有连接所述主梁的连接立管,所述主梁构成的竖管末端连接有一横杆,该横杆两端外延后弯曲其末端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构成保险杠横管;所述两个主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横管;所述位于车架前端的连接横管上分别连接有车头管梁和副梁,所述车辆管梁的末端连接有车架头,副梁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连接横管。

所述车头管梁上还连接有U型连接管,所述U型连接管的末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主梁构成的保险杠竖管上。U型连接管先与车头管梁连接在一起,经折弯后两头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车架强度。

所述U型连接管与所述主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斜管。连接斜管上端与U型连接管连接,下端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车架强度。

所述主梁的弯曲部分设置有加强结构。

本发明主梁由后部一直延伸超过车头管前部,主梁上端与保险杠连接;保险杠经折弯再次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增强了车架强度;连接横管两端与主梁连接在一起,并和副梁车头管梁连接在一起。连接立管把主梁和后部车架连接在一起,主梁后部经折弯与车架后部连接在一起。

保险杠、车头管梁、U形连接管、主梁、连接斜管、一起在车架前部形成多个框架结构,达到车辆保险杠与车架融合在一起,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并形成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对车辆前部零部件的保护,从而起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

保险杠与车架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车架的强度,又防止碰撞对车辆和人员的伤害,整体美观大方,给人安全防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