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67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后副车架是汽车后部底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结构承载件,提供了汽车后部底盘的安装基体。一方面后副车架通过安装点与车身相连,承载着车身系统的载荷;另一方面后副车架与车轮、横向稳定杆及减震器、弹簧等悬挂系统相连,几乎承载着来自这些零件的所有载荷。目前市场上的多连杆式的后副车架,诸多采用扁平状结构,各种连杆和减震器与车身直接或者间接相连,使整个后桥的结构较松散,且占据空间较大,各个零件直接影响车身的振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后桥的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小、减少了振动向车身的传递的后副车架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和下壳体依次焊接成中空矩形框架;在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焊接处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个减震器上支座;所述前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焊接一前悬壁,所述后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焊接一后悬臂;所述前悬臂端部设有前衬套套筒,所述后悬臂端部设有后衬套套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壳体包括第一横部和第一竖部;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二横部和第二竖部;所述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焊接,所述第一竖部和第二竖部分别与下壳体焊接;所述前悬壁位于所述第一竖部上,所述后悬臂位于所述第二竖部上。

优选的,前悬壁与第一竖部之间设有前上加强板和前下加强板;所述前上加强板同时与前悬壁顶面和第一竖部焊接,所述前下加强板同时与前悬壁底面和第一竖部焊接。

优选的,后悬臂与第二竖部之间设有后加强板,所述后加强板同时与后悬臂底面和第二竖部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部和下壳体上焊接连接底部加强板。这样,用以增强底部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部和第二横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焊接连接顶部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空矩形框架结构,多处加强板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大,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抗形变特点;悬架系统与本实用新型相连,不再直接与车身相连,减少了振动向车身的传递,提高了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副车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前壳体1(第一横部1.1、第一竖部1.2)、后壳体2(第二横部2.1、第二竖部2.2)、下壳体3、前上加强板4、前下加强板5、顶部加强板6、后加强板7、底部加强板8、前悬臂9、后悬臂10、前衬套套筒11、后衬套套筒12、减震器上支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1~图4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前壳体1、后壳体2和下壳体3依次焊接成中空矩形框架,与各种加强板,共同形成后副车架的主要结构。在所述前壳体1和后壳体2焊接处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个减震器上支座13;所述前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焊接一前悬壁9,所述后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焊接一后悬臂10;所述前悬臂9端部设有前衬套套筒11,所述后悬臂10端部设有后衬套套筒12。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前壳体1包括第一横部1.1和第一竖部1.2;所述后壳体包括第二横部2.1和第二竖部2.2;所述第一横部1.1和第二横部2.1焊接,所述第一竖部1.2和第二竖部2.2分别与下壳体3焊接;所述前悬壁9位于所述第一竖部1.2上,所述后悬臂10位于所述第二竖部2.2上。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前悬壁9与第一竖部1.2之间设有前上加强板4和前下加强板5;所述前上加强板4同时与前悬壁9顶面和第一竖部1.2焊接,所述前下加强板5同时与前悬壁9底面和第一竖部1.2焊接。

如图1~图4,后悬臂10与第二竖部2.2之间设有后加强板7,所述后加强板7同时与后悬臂10底面和第二竖部2.2焊接。所述第二竖部2.2和下壳体3上焊接连接底部加强板8。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横部1.1和第二横部2.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焊接连接顶部加强板6。

前壳体1与前上加强板4、前下加强板5,形成前部主要结构,同时提供多连杆悬架前上杆、前下杆的装配界面;后壳体2和下壳体3分别与后加强板7、底部加强板8,形成后部主要结构,同时提供多连杆悬架后上杆、后下杆的装配界面;前壳体1和后壳体2与顶部加强板6、减震器上支座13,形成顶部主要结构。加之,前悬臂9、前衬套套筒11,形成与车身相连的前部结构;后悬臂10、后衬套套筒12,形成与车身相连的后部结构。在前、后衬套套筒安装衬套,最后与车身相连。

本实用新型除了前衬套套筒11和后衬套套筒12是锻造成型外,其他所有均是冲压成型。前壳体1与后壳体2通过MAG焊(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再与下壳体3、前下加强板5、后加强板7、底部加强板8通过MAG焊形成整体主要结构。再通过MAG焊焊接减震器上支座13。再通过MAG焊焊接前悬臂9、后悬臂10与前衬套套筒11、后衬套套筒12。再通过MAG焊焊接前上加强板4。再通过MAG焊焊接顶部加强板6。最后机加工前衬套套筒11、后衬套套筒12的套筒孔。

本实用新型的前衬套套筒11、后衬套套筒12与车身连接,减震器上支座13与减震器顶部连接。中空矩形框架结构,多处加强板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大,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抗形变特点。悬架系统与后副车架相连,不再直接与车身相连,减少了振动向车身的传递,提高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