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副车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57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副车架是用于支承前后车轿、悬架的主要构件。汽车在行驶时,汽车副车架将受到来自路面的随机载荷及发动机的在各个转速下的振动载荷作用并将载荷传送到车身,所以汽车副车架的振动特性对于汽车疲劳特性以及整车的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汽车副车架模态是整车动力学性能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通常,汽车副车架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安装孔配合连接在车身结构上,但现有的汽车副车架设有安装孔的局部区域结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汽车副车架的局部模态不理想。因此,在不改变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的前提下,提升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副车架,能增强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加强板,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两端分别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板设置在车架本体内,且每个安装孔处设有一块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为弯板,且加强板围绕安装孔的轴线弯曲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向着远离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凸出,且加强板的第一翻边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第二翻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二支撑板凸出的第一侧壁,第二支撑板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一支撑板凸出的第二侧壁,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连接形成车架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上或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上,并使安装孔处于加强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架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塞焊孔和第二塞焊孔,第一塞焊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塞焊孔设置在第二侧壁上,加强板通过第一塞焊孔和第二塞焊孔进行塞焊焊接在第二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增强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汽车副车架的模态。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车架的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形成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加强板设置在车架本体内,且每个安装孔处设有一块加强板,加强板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加强板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因此,增强了汽车副车架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了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汽车副车架的模态。

而且,加强板两端的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第一侧壁或第二支撑板的第二侧壁上,并使安装孔处于加强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内,增强了安装孔附近的局部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副车架的模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汽车副车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副车架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汽车副车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副车架10包括车架本体12和加强板14,加强板14连接在车架本体12内,用于增强汽车副车架10的局部结构强度以及提升汽车副车架10的模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车架本体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第一支撑板12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且第一支撑板122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二支撑板124凸出的第一侧壁123,第二支撑板124的侧边设有向着靠近第一支撑板122凸出的第二侧壁125,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与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焊接连接形成车架本体12。车架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101,安装孔101贯穿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车架本体12可通过安装孔101连接在车身结构上。在本实施例中,车架本体12上还设有多个方便塞焊焊接加强板14的第一塞焊孔102和第二塞焊孔103,第一塞焊孔10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4上,第二塞焊孔103设置在第二侧壁125上,如图3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板14设置在车架本体12内,且每个安装孔101处设有一块加强板14,加强板14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加强板14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4为弯板,且加强板14围绕安装孔101的轴线弯曲设置。加强板1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141和第二翻边142,第一翻边141和第二翻边142向着远离安装孔101的轴线方向凸出,且加强板14的第一翻边141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加强板14的第二翻边142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

进一步地,加强板1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且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的端部设有增加焊接面积的凸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上或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上,使安装孔101处于加强板14、第一侧壁123和第二侧壁125围成的区域内,增加安装孔101周围的局部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4两端的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例如设置方式一:可将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在靠近第一翻边141位置,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可与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焊接;设置方式二:可将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在靠近第二翻边142位置,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可与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焊接,如图2所示;设置方式三:可将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设置在第一翻边141与第二翻边142之间的中间位置,使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可与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和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焊接;设置方式四:可将第一辅助板143设置在靠近第一翻边141的位置,将第二辅助板144设置在靠近第二翻边142的位置,使第一辅助板143与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焊接以及使第二辅助板144与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焊接。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14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车架本体12内,其具体的焊接步骤如下述:

步骤一,将加强板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2上,并将第一翻边141焊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

步骤二,将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与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对应设置,并焊接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和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形成车架本体12;

步骤三,利用车架本体12上的第一塞焊孔102将加强板14上的第二翻边142焊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同时利用第二侧壁125上的第二塞焊孔103将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焊接在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上。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副车架10的车架本体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第一支撑板122与第二支撑板124连接形成车架本体12,车架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101,安装孔101贯穿第一支撑板122和第二支撑板124,加强板14设置在车架本体12内,且每个安装孔101处设有一块加强板14,加强板14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上,加强板14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24上。因此,增强了汽车副车架10的局部结构强度,缩短了副车架的开发周期,提高了汽车副车架10与车身连接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汽车副车架10的模态。

而且,加强板14两端的第一辅助板143和第二辅助板144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2的第一侧壁123或第二支撑板124的第二侧壁125上,并使安装孔101处于加强板14、第一侧壁123和第二侧壁125围成的区域内,增强了安装孔101附近的局部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副车架10的模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副车架10。关于汽车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