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35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滑板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运动由于兼具休闲与健身的功能,广受人们的喜爱,且更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流行于都市城区内的短程代步工具。目前的滑板车设计大多集中于考量结构轻便和携带方便等基本功能,尚未朝着滑板车结构变换、折叠方面进行改进,导致现有的滑板车结构比较固定,不能实现滑板车结构的转换、折叠。因此,现在很有必要发明一种折叠滑板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滑板车,包括前架和踏板,前架与踏板之间设置有转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滑板车,包括前架和踏板,所述前架与所述踏板之间设置有转换机构,所述踏板通过所述转换机构与所述前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踏板上呈扇形的转换片,所述转换片与所述踏板一体成型,所述转换片的下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前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片的边沿开设有插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架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固定架、弹簧和插杆,所述插杆贯穿所述固定架,所述插杆下部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插杆上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挡片和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插杆的上端和下端均伸出所述固定架,所述插杆的下端与所述插槽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杆的上端设置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的前端设置有转换车轮,所述转换车轮的径向面与所述踏板的板面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架还包括车把和车把限位机构,所述车把通过所述车把限位机构固定于所述前架上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把限位机构包括车把扣件和卡合部,所述车把扣件绕过所述车把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用以将所述车把固定于水平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把扣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车把限位机构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所述锁紧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踏板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车把相配合的固定部,用以将所述车把与所述踏板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现有滑板车的前架和踏板之间增设转换机构,可以实现滑板车和小推车的快速转换,改变了现有滑板车结构单一,不能实现结构转换、折叠的现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滑板车处于滑板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滑板车处于手推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滑板车中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滑板车中车把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滑板车中车把处于垂直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架;2、踏板;21、转换车轮;3、转换机构;31、转换片;32、固定架;33、弹簧;34、插杆;35、插槽;36、拉环;4、车把;5、车把限位机构;51、车把扣件;51a、第一连杆;51b、第二连杆;51c、锁紧件;52、卡合部;6、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滑板车,包括前架1和踏板2,前架1与踏板2之间设置有转换机构3,踏板2通过转换机构3与前架1活动连接。在现有滑板车的前架和踏板之间增设转换机构,可以实现滑板车和小推车的快速转换,改变了现有滑板车用途单一,不能一车多用的现状。转换机构3包括设置于踏板2上呈扇形的转换片31,转换片31与踏板2一体成型,转换片31的下部通过转轴与前架1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转换片31的边沿开设有插槽35。通常设置两个插槽35,两个插槽35之间大致成90度的角,一方面,便于将踏板2固定在水平位置当滑板车用;另一方面,便于将踏板2固定在垂直位置当手推车用。

如图3所示,所述转换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架1上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固定架32、弹簧33和插杆34,所述插杆34贯穿所述固定架32,所述插杆34下部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固定架32内,所述弹簧33套设于所述插杆34上部,所述弹簧33位于所述挡片和所述固定架32之间,所述插杆34的上端和下端均伸出所述固定架32,所述插杆34的下端与所述插槽35)相卡合。插杆34在弹簧33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架32上下运动,用以使插杆34插入插槽35或脱离插槽35,最终达到调节踏板2和固定踏板2的作用。

为了方便将插杆34向上拉拔出插槽35,又对上述方案做了下述的改进,即在插杆34的上端设置拉环36。

进一步的改进,踏板2的前端设置有转换车轮21,转换车轮21的径向面与踏板2的板面相互平行。通过设置转换车轮21,可以使滑板车转化成小推车后,转换车轮21直接与滑板车前架1下的前轮直接配合,形成具有两个车轮的小推车,这样就可以使小推车在行走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滑板车转成小推车后,考虑到车把4与小推车的完美结合,发明人在原有滑板车的基础上对前架1上的车把4做了一些改进,如图4所示,在车把4与车架1之间增加了车把限位机构5,车把4通过车把限位机构5固定于前架1上部,车把4与车把限位机构5活动连接,具体的,车把4的一端铰接在车把限位机构5上,这样车把4就可以相对于车把限位机构5旋转,进而使车把4可以处于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以进一步配合转换机构3以实现滑板车和小推车之间的相互转换;车把限位机构5包括车把扣件51和卡合部52,车把扣件51绕过车把4与卡合部52相卡合,用以将车把4固定于水平位置。

如图5所示,车把扣件51包括第一连杆51a、第二连杆51b和锁紧件51c,第一连杆51a与第二连杆51b活动连接,第一连杆51a的自由端与车把限位机构5铰接,第二连杆51b的自由端设置有锁紧件51c。本实施例中,锁紧件51c为套设在第二连杆51b自由端的旋转件,通过该旋转件可以调节车把扣件51的松紧程度,从而使车把4紧紧地固定在限位机构5上。

踏板2的后端设置有与车把4相配合的固定部6,用以将车把4与踏板2固定在一起。固定部6通常可以为卡扣、卡槽等,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方式均可以应用到该方案中来起固定作用,在此不一一赘述。

滑板车和小推车转换过程如下:滑板车转换小推车时,提起拉环36,将插杆34从垂直于踏板2方向的插槽35中拉出,使插杆34脱离插槽35,进而使踏板2向上转动,当踏板2从水平位置转动到垂直位置时,把车把4旋转90度(此时前架1下部的车轮也跟着旋转90度),将车把限位机构5上的车把扣件51旋转打开,这时,将车把4向下旋转并与旋转到垂直位置的踏板2通过固定部6相固定,这样就完成了滑板车向小推车转换的过程;小推车转换滑板车时,与上述的转换过程相反,在此就不做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