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287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泥板,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挡泥板就是安装在车轮外框架后面的板式结构,通常为优质橡胶材质制造,也有采用工程塑料。挡泥板通常安装在自行车或机动车车轱辘后面的一个金属挡板,牛皮挡板,塑料挡板,橡胶挡板。挡泥板的作用:1、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一些泥土溅到车身或人身上,导致车身或人身不美观。2、可以防止泥土溅到拉杆、球头上导致过早的生锈。3、小车用挡泥板还有一个作用,轿车容易在轮胎缝内夹带小石子,速度过快容易甩在车身,崩掉本车外漆。但现有的挡泥板往往采用安装在车架上,不能依照车轮的转动而转动,导致车身不协调的情况;同时行驶过程中泥石飞溅到挡泥板后的有异响产生,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的挡泥板往往采用安装在车架上,不能依照车轮的转动而转动,导致车身不协调的情况;同时行驶过程中泥石飞溅到挡泥板后的有异响产生,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前挡泥板和后挡泥板,所述前挡泥板和所述后挡泥板的表面均设置有壳体,所述前挡泥板和所述后挡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缝,所述前挡泥板和所述后挡泥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前挡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所述后挡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后挡泥板的表面设置有车桥连接套,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吸音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采用玻璃纤维塑料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音层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填充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挡泥板通过连接卡扣和连接槽与所述后挡泥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该挡泥板车型挡泥板设计随行设计,完全与车身结构进行贴合,避免出现与车身不协调的情况,同时挡泥板夹层设置有吸音棉进行包覆,降低行驶过程中泥石飞溅到挡泥板后的异响产生,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挡泥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后挡泥板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挡泥板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吸音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前挡泥板;3、后挡泥板;4、壳体;5、连接缝;6、挡板;7、连接卡扣;8、连接槽;9、车桥连接套;10、吸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的表面均设置有壳体4,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之间设置有连接缝5,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6,前挡泥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7,后挡泥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槽8,后挡泥板3的表面设置有车桥连接套9,壳体4之间设置有吸音层10。

壳体4采用玻璃纤维塑料材质制成。有利于壳体10的硬度强,韧性高。抗腐蚀效果好,便于禁久耐用。

吸音层10的内部设置有吸音棉填充物。有利于通过吸音棉对杂音进行过滤和降低。

前挡泥板2通过连接卡扣7和连接槽8与后挡泥板3固定连接。有利于前挡泥板2和挡泥板3安装方便,连接稳定。

该装置是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当需要用该装置时,通过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将车轮包裹住,车桥从车桥连接套9内穿出,通过连接卡扣7和连接槽8将前挡泥板2和后挡泥板3连接,当车轮转动时,装置本体1也跟随着车轮一起转动,该装置本体1设计随行设计,完全与车身结构进行贴合,避免出现与车身不协调的情况,同时挡泥板夹层设置有吸音棉进行包覆,降低行驶过程中泥石飞溅到挡泥板后的异响产生。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该挡泥板车型挡泥板设计随行设计,完全与车身结构进行贴合,避免出现与车身不协调的情况,同时挡泥板夹层设置有吸音棉进行包覆,降低行驶过程中泥石飞溅到挡泥板后的异响产生,提供了一种新型车身挡泥板。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