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手扶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809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动手扶滑板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儿童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手动手扶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有手动滑板车虽然可以通过手摇手柄为其提供动力,但其一来动力传递结构复杂,运动不够灵活;二来手扶杆的高度固定,无法灵活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来进行调试,导致这样的原因在于其手扶杆的垂直于地面部分无法同时满足调节高度、调节方向和传输动力三种要求;三来其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在无需工具的情况下方便的把手摇手柄中的一个或全部都替换为普通手柄,导致这样的原因在于手摇手柄与主杆只用单独的一个连接来同时保证手摇手柄与主杆连接的稳定和手摇手柄对主杆的动力传输,在手摇手柄传输动力时为了使手摇手柄与主杆连接稳定只好把两者通过工具进行紧密结合或干脆把二者合为一体铸造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新型手动手扶滑板车,本滑板车可通过手摇手柄提供动力,具有动力传递结构简单,运动灵活,且可对高度进行灵活调节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手动手扶滑板车,包括前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壳体和竖向壳体,所述横向壳体内设置有横向过渡杆,所述横向过渡杆在水平方向上连接 可转动的横向动力杆,横向过渡杆上安装有第一横向锥齿轮;所述竖向壳体内设置有竖向动力杆,所述竖向动力杆上设有与第一横向锥齿轮啮合的第一竖向锥齿轮,竖向动力杆在竖直方向上连接可转动的竖向过渡杆,竖向过渡杆上安装有第二竖向锥齿轮;所述前轮所在的轮轴上安装有飞轮,所述飞轮通过链条连接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与第二竖向锥齿轮啮合的第二横向锥齿轮。

所述横向动力杆的一端为棱柱结构,插入横向过渡杆后传递动力,所述竖向动力杆一端为棱柱结构,插入竖向过渡杆后传递动力。

所述横向壳体端部连接有可拆卸的端部壳体,端部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横向动力杆的第一轴承,端部壳体一侧设置有与横向动力杆固定连接的连杆,连杆上设置转动手柄。

所述横向动力杆上设置有限制其在第一轴承内位置的第一限位台。

还包括底部壳体,所述竖向过渡杆设置在底部壳体内,所述竖向壳体由底部壳体顶端插入至底部壳体内并通过卡扣锁紧。

所述横向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横向过渡杆的第二轴承,所述竖向壳体内设置有支撑竖向动力杆的第三轴承,所述底部壳体内设置有支撑竖向过渡杆的第四轴承。

所述横向过渡杆上设置有限制其在第二轴承内位置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竖向动力杆上设置限制其在第三轴承内位置的第三限位台,所述竖向过渡杆上设置限制其在第四轴承内位置的第四限位台。

所述横向壳体和竖向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且由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通过螺钉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动力传递结构采用锥齿轮传递方式,具有运动灵活、操作方便的优点,可通过摇动横向动力杆灵活控制滑板车前进;通过设置的飞轮结构使得本滑板车在只有向前摇动横向动力杆时才会前进,后摇时不会产生前进动力。

2、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杆和过渡杆采用插拔式的棱柱结构,配合底部壳体和竖向壳体,可实现传输动力的同时达到自由调节高度的目的,方便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各轴承和限位台,可减小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滑板车使用时的灵活性。

4、本实用新型只改变了传统手扶滑板车的手扶杆部分,具有拆装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手扶滑板车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转动手柄;2、连杆;3、横向动力杆;5、第一轴承;6、第一限位台;7、插槽;8、横向过渡杆;9、横向壳体;10、第一竖向锥齿轮;11、第一横向锥齿轮;12、竖向动力杆;13、第三限位台;14、第三轴承;15、竖向壳体;16、竖向过渡杆;17、第四轴承;18、第二竖向锥齿轮;19、第二横向锥齿轮;20、前轮;21、飞轮;22、链条;23、驱动链轮;24、底部壳体;25、卡扣;26、第二轴承;27、第二限位台;28、第四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如附图2所示,为现有手动手扶滑板车总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既是在现有滑板车基础上对手扶杆部位的改进。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壳体9和竖向壳体15,所述横向壳体9内设置有横向过渡杆8,所述横向过渡杆8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可转动的横向动力杆3,横向过渡杆8上安装有第一横向锥齿轮11;所述竖向壳体15内设置有竖向动力杆12,所述竖向动力杆12上设有与第一横向锥齿轮11啮合的第一竖向锥齿轮10,竖向动力杆12在竖直方向上连接可转动的竖向过渡杆16,竖向过渡杆16上安装有第二竖向锥齿轮18;所述前轮20所在的轮轴上安装有飞轮21,所述飞轮21通过链条22连接驱动链轮23,所述驱动链轮23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还安装有与第二竖向锥齿轮18啮合的第二横向锥齿轮19。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动力杆3用于在转动时提供动力,在横向壳体9端部连接有可拆卸的端部壳体5,端部壳体5内设置有支撑横向动力杆3的第一轴承4,端部壳体5一侧设置有与横向动力杆3固定连接的连杆2,连杆2上设置转动手柄1,横向动力杆3和连杆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当不需要手摇手柄时,只需将转动手柄1拆下,换成普通手柄即可。转动手柄1作用相当于传统自行车脚蹬,当操作转动手柄1转动时,通过连杆2将动力传递至横向动力杆3,横向动力杆3将动力传递至横向过渡杆8,再通过第一横向锥齿轮11和第一竖向锥齿轮10将水平方向转动转变为竖向动力杆12的竖直方向的转动,竖向动力杆12通过第二竖向锥齿轮18和第二横向追轮19将竖直方向的转动转 变为转轴水平方向的转动,由于转轴上固定驱动链轮23,链轮23通过链条22将动力传递至飞轮21,飞轮21带动轮轴转动,即实现了前轮的转动前进。飞轮21结构相当于自行车飞轮,只能在一个方向受力时才能传递动力。本实用新型的横向过渡杆8上设置有插槽7,横向动力杆3端部采用棱柱结构,用于与插槽7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竖向动力杆12和竖向过渡杆16动力原理同上。

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壳体9和竖向壳体15采用如附图1所示的一体式结构,且分为左右两个半壳体,两个半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如附图1所述,为了减少各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转动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分别设置了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26、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7,并在各轴承对应位置设置了用于限位的第一限位台6、第二限位台27、第三限位台27和第四限位台。

本实用新型在手扶杆下方还设置了底部壳体24,竖向过渡杆16设置在底部壳体24内,竖向壳体15由底部壳体24顶端插入至底部壳体24内并通过卡扣25锁紧。由于竖向动力杆12和竖向过渡杆16采用的是插拔式结构,因此数值方向长度可进行自由调节,通过控制竖向壳体15插入底部壳体24内的距离来确定所需手扶杆的高度,竖向壳体15和底部壳体24位置调整好之后可通过卡扣25进行锁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